常熟辛庄退草还田,从甜酸苦辣中寻求农村振兴之道

“往后,我们再也不种草皮了!”日前,常熟市辛庄镇杨中村的张小荣,牵着孙子的手,看着家门口3.5亩草皮田被深翻处理,这一幕终于被定格。

草木人间,如获至珍。

定格的光影,为辛庄近三年“退草还耕”的“甜酸苦辣”画上句号,也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因为至此,辛庄超1万亩草皮田,除了在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的土地外,剩余的9200亩全部实现“退草还耕”。

9200亩,6.13平方公里,约占辛庄区划面积的6%,相关联的村户超2500户,从业人员2000多人,2020年辉煌时草皮种植经济收益就达6000万元。但也带来了水土流失,欠下了一笔生态账。而退草还耕,恰好补上这笔帐,更为当地农户开辟了新未来。

家业不小,动作还大。三年后,辛庄的高标准农田几乎都要集中到这个“点”上,新增3万余人“口粮”,开建共享农庄、打造水乡田园综合体项目等农文旅融合,实现辛庄新增收。

“换”地,还要“增”收;既要“端牢饭碗”,也要“绿水青山”。辛庄的这个“点”,有点儿意思。

常熟辛庄退草还田,从甜酸苦辣中寻求农村振兴之道

(丰收的喜悦)

甜|种粮大户的双丰收

眼下,辛庄镇平墅村的田间鲜绿一片,小麦长势喜人。

一个月后,这里将由青绿变成金黄。这块田,正是辛庄退草还耕,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的首个项目。

“这是第二季小麦,肯定会大丰收。”

这片田的主人老陈(陈刚),是金色三家邨(常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失去草皮后,回归老本行——种粮,目前承包高标准农田924亩,首季亩产700余斤。

常熟辛庄退草还田,从甜酸苦辣中寻求农村振兴之道

(陈刚操作农机)

三十多年前,老陈也曾是拖拉机耕种能手,深谙“种粮是农民一生的事业;土地是祖祖辈辈留下的根基。”

那段特殊时期,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老陈也加入了草皮种植大户的行列。

但,“种草皮赚得多,环境却变差了。”

老陈明白,草皮生意不仅卖了草,也卖了土。“其实,村民们也都有目共睹。”

2020年底,辛庄镇响应国家防止“耕地非粮化”号召,在平墅村先试先行“退草还耕”,将2600亩草皮种植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

老百姓不种草皮后,把地统一流转到村委会,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再发包给种植大户种植粮食。

(资料图)

“第一季土壤改善,就能有700多斤,后面收获会更大。”老陈说。

今后,平墅村还将成立农业合作社,打造“平墅”品牌特色大米,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杆,让大米的香糯,甜到百姓心坎儿里。

而老陈的喜悦,不仅来自“初尝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甜头”,也源于那份对土地的亏欠,终于在多年后得到了补偿。

酸|草皮经纪人的转型之“殇”

“我之前种的树,全被这小子砍了,心疼着呢。”“老爸,现在这农庄,有模有样了,马上就可以开门迎客喽。”

春日午后,日光正盛。辛庄一个在建的共享农庄里,一对父子的对话,像是在预示一个新未来的开启。

辛庄曾是苏南地区最大的草皮产区,草皮经济史绵延百年,早已形成了一条集种植、销售、加工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

退草还耕,动了谁的奶酪?草皮经纪人,首当其冲。

常熟辛庄退草还田,从甜酸苦辣中寻求农村振兴之道

(王正元、王亚军父子)

在辛庄,有一对父子,系当地有名的草皮经纪人(王正元、王亚军父子),人称“大小王”。

60后的大王是上世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以园林绿化工程为业(主营草皮绿化工程),几乎参与并见证了当地的草皮“发家史”。

“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跟着当时的草皮大户去上海兜售草皮。”在大王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响应国家发展多种经营的号召,辛庄草皮种植开始“风生水起”,草皮生意曾一度“燎原”全国。

大王也是抓住那一波机遇,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生意越做越大,竟承包了方圆百里2000多亩草皮田,攒下了如今的基业。

常熟辛庄退草还田,从甜酸苦辣中寻求农村振兴之道

(草皮田与粮田)

也是一个春日,阴雨绵绵,没有这般阳光正好。

90后的小王,深受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熏陶,痛定思痛后,主动提出了“剥骨抽筋”。

“若要子孙后代可以为计,当下必须承重。”没想到,60后的父亲即便不舍,却也“深明大义”,二人一拍即合。

“换”田后,绿化工程需要的草皮,基本要从常州进货,每车运输成本增加了200元。可小王却一点儿也不在乎。

“我去年还在大棚里试种草皮,虽然失败,终归不白尝试。”“过了阵痛期,都会好的。”

(“小王”在粮田里)

“殇”而不死,危机也育新机。

现在,大小王一边将2000亩草皮田改种粮食,购置粮食收种、烘干、加工设备,成立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农业;一边捣鼓共享农庄,走农文旅融合之路。

去年,父子俩的承包田,共收获小麦700余吨、水稻1200余吨,销售额超600万元,帮助30多名“种草人”再就业。

苦|村官“换”田2000亩背后的烦恼

“一亩2700块,一年起码产两次,收益五六千块;如果管理得好,一年产三次,很多老百姓,靠着卖草的收入,盖起了新房,买了新车。”

遗憾的是,好收益,却带来了坏生态。

“卖草同时,也在卖土”,辛庄镇平墅村村委会副主任朱毅深有体会,原来的田块下降了四十几到五十公分左右。

按一年收割两茬,每茬至少卷走1厘米耕作层计算,1万亩良田一年被卷走的土壤,将达到13余万立方米。

常熟辛庄退草还田,从甜酸苦辣中寻求农村振兴之道

(被草皮破坏的田块)

收益有价,生态无价。

平墅村率先成立了“红色领地”耕地保护行动支部。顶着巨大压力,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

在平墅村,草皮种植者大多是老人,退休后种上两三亩,补贴家用。

常熟辛庄退草还田,从甜酸苦辣中寻求农村振兴之道

(常熟市辛庄镇平墅村村委会副主任朱毅)

“行动伊始,确有难处。” 朱毅回忆,“经济上的巨大落差,让部分村民不肯放弃草皮,有些甚至躺在草坪上,或者坐上机器带头阻挠。”

彼时,让朱毅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除了苦口婆心地劝导,就是陪着村民,在田里从早上坐到了晚上。

“靶向劝导、各个击破”成为“破冰”之道。带村民眼见生态的破坏,晓之以理;再以身边的榜样劝说,动之以情。

“退草还耕后,村民能得到850元一亩的流转费,不用下地也有收益。”朱毅说。

常熟辛庄退草还田,从甜酸苦辣中寻求农村振兴之道

(朱毅在劝导村民)

辣|镇长运筹帷幄的“小确幸”

刚到镇上履职时,副镇长陈伟忠就发现,长年的草皮种植,让农田越卷越低、熟土流失严重、田埂沟渠伤痕累累……

没有合适的契机,一改彼时的局面,一度让他陷入两难。

一纸政令,让师出有名。

(常熟市辛庄镇退草还田进度表)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出台,提出要充分认识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

2020年,苏州《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将“粮食产量稳定度”纳入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试行)的首项指标。

2020年底,辛庄落实国家耕地“非粮化”整治要求,在平墅村先行推进“退草还粮”,对2600亩草皮种植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

至此,一场浩荡的“退草还耕”工程拉开大幕。

(常熟市辛庄镇副镇长陈伟忠)

“盘”地,辛庄有四“法”。

顶层设计指引。在国家层面和市级层面相关文件的指引下,考核“指挥棒”的导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助推了“换”地进程。

党员干部带头。先“交”地,后劝人“交”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全镇一杆秤,不搞特殊化。老少爷们,每亩流转均为850元,三年不变。

专业化基建与精细化种植双管齐下。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打牢根基。

(张小荣在承包土地经营权委托协议上签字)

“见效快,还在于思路打得开。” 陈伟忠说。

由小变大、由散到聚、因“合”成“核”。老百姓从不理解、迷茫、困顿,到理解、配合、主动带头的变化,都在考验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

其实,“换”地,无他,惟心诚尔。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爱听故事的流浪汉"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jU0fn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