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心理在很多青少年或者学生群体中都会有,是青少年很普遍的问题,也是最让父母和老师都很头痛的问题。严重厌学的学生,很多爸妈都不知道该怎么管教。
那么,青少年厌学找咨询师做厌学心理咨询有用吗?
能帮助孩子改善厌学问题吗?
答案是可以。
厌学是学生对待学习是表现出来的负面情绪反应,学生消极地对待学习活动。学生这种对学习认知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疏远学习等,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于孩子自身的个性特征,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人际沟通等方面共同作用的。
相关调查指出,我国有近一半的学生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情绪,仅仅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能真正对学习持有积极端正的态度。孩子的厌学行为表现的形式有很多种。
例如:不愿意去学校,不愿意见老师,每天早上赖床,一提到上学就肚子痛、头痛等躯体反应,作业不愿意写,一提到学习作业就无精打采、犯困,注意力不集中,被询问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时沉默或是烦躁等,其中最极端的厌学行为反应则是逃学、辍学。
有不少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有的优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孩子的天性。若孩子因求知而被剥夺快乐,在苦的状态下学习,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弄清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快乐学习。
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原因 | 不了解自身优势
在高中的时候,班里的一位同学早早就辍学回家了。跟他接触的不多,只记得平日里大家学习的时候,看他埋头写字也很认真,可以感觉到他学得很吃力,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后面。
他也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整日的埋头学习,让他没有功夫思考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潜能。
后来,他总是给其他同学说自己不是块念书的料,开始混日子了。
每个学校都有这么一类学生,他们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
根源在于,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够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
对策
在中学阶段,发现并实现潜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根据自己的丰富的人生经验,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跟着兴趣走,通常兴趣所在就是优势潜能所在。
但这里有个问题,要看兴趣与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你又没有条件去换环境,就要考虑发展自己的次优潜能。
最后,也是 最重要的,那就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想知道自己的开放度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在本子上列出平时不感兴趣甚至是不喜欢的事,越多越好,然后分析。
看它们中哪些属于原则问题,哪些不属于原则问题?在那些非原则问题上的坚持是否限制了你的视野?是否影响了你对自己潜能的发现和开发?
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的禁忌越多,限制越多,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就越少。
2、不是我不想学,而是不知道为什么学
原因 | 目标不明确
都是从中学走过来的 ,谁的青春不迷茫!
要说真正的学习目的,中学阶段的我们有几个能够说清?
每个人都不同,为这个问题困惑很正常,可是因不了解这个问题而产生厌学或者说读书无用的想法,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对策
正确的目标设定,乃是先决定你要过一个怎么样的一生,之后再去选取能够让你达成这个目标的工具,如此你的人生才不会有所偏差。
譬如说你的人生目标是希望做一个快乐而且有贡献的人,明确这个终极目标后,再来选取你的工具。
家长有必要就这个问题跟孩子交流探讨一下,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帮助其进行自我定位,给他看得见的未来,重新唤起学习动力。
3、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
原因 | 学习技能低
这一类学生从学习时间上来说,付出完全不输于班级里面的靠前二名。
然而,无尽的学习压力却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周围的学霸轻轻松松考到班上乃至年级前几,自己累死累活结果仍然一团糟,心累。
这种情况的学生,是典型的“低品质勤奋者”,他们的勤奋是表演出来的,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
也许是为了老师和家长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扬,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回顾一天的时候不觉得后悔,成绩不好的时候安慰自己,“不是因为我不努力,只是脑子太笨”。
但这样的孩子也是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向好学生转变的一类学生。
因为他们欠缺的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学习方法,和一段时间安安心心地将自己之前刻苦学习学到的东西管理归类。
对策
告诉孩子:
首先,对自己喊停。 在你觉得太忙或者太盲目的时候,不如不时地停下来,会使自己更清醒,少做无用功。
然后,对基础知识做深度思考,跟紧老师的复习计划,把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好,把基础的题目弄懂弄透,能把课堂吃透。
事实证明,动脑子把基础知识想清想透,比圂囵吞枣地学很多知识要好的多。
最后,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构架。
可以通过建立错题本的方式,每次考试后,主动进行试卷分析,剖析每道题的失分点,即便是考了满分,也要认真总结经验。
哪个同学得分比自己高、哪个同学错题整理的好,他都要从别人的长处中虚心吸取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
4、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
原因 | 能力的局限
这一类学生,与之前所谓不会学的学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采取相同的手段,因为“学不会”是“不会学”的结果,“不会学”是“学不会”的原因。
当你在不会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精神疲惫而又亢奋,呈现出一种“回光返照”式的状态。
恭喜你,你已经从“不会学”成功过渡到了“学不会”。
研究表明,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并不是均等化的提升,认知能力高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比认知能力低的孩子表面明显突出。
对策
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
父母的关系,家庭氛围,小时候所处的环境,都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的提升。
“学不会”的同学在简单休整、改善学习方法之后,很快就能投入到紧张的学习氛围中。
而受认知水平所限“不会学”的同学则需要抽出一点时间,放松一下身心,彻底调整好状态,把心放宽。
5、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没法学
原因 | 情绪不稳定
有的同学对成绩排名以及别人的看法太过看重,导致在每场考试之前都焦虑异常,影响考试时的发挥和后续的学习热情。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非常大,好的情绪包括好奇、愉快、乐观自信等;坏的情绪则包括忧愁、焦虑、抑郁等。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坏很快,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适时的疏导和调节,就会形成情感交流障碍,表现出焦虑、愤怒,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对策
老师和家长除了及时感知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开导和安慰外,还要教会孩子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
包括自我激励法、语言暗示法、环境调节法、转移调节法、音乐调节法等。
如果成绩不理想,产生了失望焦虑的情绪,千万不可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
告诉孩子,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成绩都会有起伏,要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找到自己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
总之,如果孩子能说出“不是我不想学,而是……”那么,恭喜您,这其实是好现象。说明孩子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 好好呵护孩子对学习尚存的热情,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走出目前的困境。
6、老师、家长的影响
孩子厌学,除了自身原因,不排除外部原因,毕竟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
老师的原因
孩子出现厌学,有时候和老师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初一、高一阶段,后者更换老师之后。
因为这一阶段,师生熟悉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很多学生,尤其以往是老师的“红人”的学生,在新老师接手后就会感觉被冷落,变得不喜欢老师,继而发展到不喜欢学习。
有的老师,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也会导致一些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学生出现厌学。
家长的原因
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评价方式单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让孩子承受很大压力,让孩子觉着自己是在为家长学习。
如果几次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结果,就会受到训斥,产生挫败感,最终产生厌学。
有的学生的厌学,原因是单方面的,有的则是多方面导致的。
对策
1. 多一点鼓励: 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学习倒数靠前,但是非常喜欢某老师的课,原因就是从那位老师身上得到了尊重和鼓励。
这位老师喜欢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提问,他可能是唯一一个不会绕开这名学生提问的老师,但是他会抛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就用这样简单的方式,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2. 少一点期望: 适度期望才能给孩子动力,期望过大,孩子就像托驮着壳的蜗牛,艰难前行。
父母要学会夸孩子,就像小时候,孩子每学会一样新的本领,都会让你感到惊讶,都会让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
而现在你之所以不断打击孩子,是因为你的期望值太高了,孩子怎么努力,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当然,少一点期望,不是没有期望,更不是“破罐子破摔”,没有期望的家长,孩子同样没有学习的动力。
3. 树一个目标: 上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这个目标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目标过大,过空,都不会对孩子产生太多激励。
只有树立一个个的小目标,比如超过某个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不断实现一个个的小目标,才能带来成功感和成就感,才能不断激励向较好的大目标前行。
那些网络游戏为什么能让孩子如此迷恋,就是因为他们会给游戏设置一个个的小目标,让孩子一旦接触,就会无法自拔,如果这种方式,用在学习上,会是什么样的呢?
4. 多一些改变: 出现厌学情况,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身的改变,一定要分析出自己是因为不想学还是因为不会学产生厌学。
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
对于不想学的要树立目标,对于不会学的,则要多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尤其是水平和自己差不多,但是又进步较快的学生,他们的成功经验,都会给你提供直接有效帮助。
要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不要空谈,要具体,可以拿着自己的作业,自己的试卷,自己的错题本,让老师帮忙分析。
分析过程中,老师就能找到你的问题, 就会给你提供建议。
如果孩子出现厌学、逃学、撒谎、情绪不稳定,脾气特比暴躁或者不愿意交流沟通,性格古怪,家长要带孩子进行心理咨询,及早的帮助孩子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