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犀牛,似乎已经足够遥远 。
对于现在的国人来说,犀牛似乎已经足够遥远。以至于我的孩子在一提到犀牛,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非洲。事实上,中国古代曾有过大量的犀牛,而且贯穿整个华夏文明。
犀角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也正因如此, 近千年来,中国犀牛的栖息地一直在减少,而被捕杀数量却一直在增多 。到明清时期,中国犀牛已经极为罕见,仅在云南尚有零星残存,而这种情况一直挣扎到了20世纪。
1916年,中国最后一头双角犀被捕杀。1920年,中国最后一头大独角犀被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被杀。 如今,中国境内已经没有野生的犀牛,国际上普遍认为最后一只中国犀牛于1922年被猎杀,故将每年的9月22日定为“世界犀牛日”。
犀牛是古代麒麟的原型,象征吉祥与平安。因其有分水之能,故号灵犀,犀牛望月是古代最着名的“吉祥纹饰”,犀牛角则有“犀照通灵”的记载。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典故出于此。
然而,陪伴了我们近万年的中国犀牛,为何会在几十年前彻底灭绝?它们留下了怎样的文化印记,而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地球剩余的犀牛呢?本文,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问题。
中国犀牛
犀牛是现存的体型第二大的陆地生物,寿命可达50年。它们头顶尖角,身披厚甲,栖息于的稀树草原或茂密森林中,被誉为大自然的“荒野武士”。犀牛喜欢在清晨或傍晚外出觅食,它们外表虽然凶悍,其实生性胆小,极少伤人。然而人类对犀牛角的追捧,却使得这个憨厚的巨兽千年来一步步的走向灭亡。
严格来说,中国犀牛属于区域灭绝,并不是灭绝。
全世界的犀牛一共有5种,除在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外,剩下三种:大独角犀、小独角犀和双角犀,它们统称为中国犀牛。
大独角犀牛有一只长约60厘米的犀牛角,位于鼻子上,全世界现存3200头左右,但仍是亚洲数量最多的犀牛。
小独角犀的鼻上部有一只低矮的实心角,雌性犀牛的角更不明显,全世界现存已经不到100头,在野外几近灭绝的边缘,属于极危物种。
双角犀牛无论雌雄兽鼻上皆有双角,因为其身上多毛,又被称为毛犀。全世界现存数量仅为250头左右,也属于极危物种,几近灭绝边缘。
犀鸟共生
犀牛与牛椋鸟共生成长,曾是很多小朋友的启蒙教育。
犀牛头嗅觉灵敏,但视觉很差,很多大型猫科动物会借此逆风偷猎犀牛幼崽。牛椋鸟则视觉极佳,它们站在犀牛的身上,稍有异动就l鸣叫着飞离,仿佛是犀牛的哨兵。而犀牛也任由牛椋鸟栖息在自己身上,就像忠实的护卫。
对于牛椋鸟来说,犀牛就是一张会自行移动的宴席桌。不仅可以吃到犀牛行走时踢起的各种昆虫,还可啄食犀牛身上的寄生虫,这些足够让牛椋鸟饱餐一顿。对于犀牛来说,牛椋鸟可以除去它身上的寄生虫,并且在关键时刻向它报警。
犀牛的悠闲自得与牛椋鸟的忙碌,也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犀牛的印记
在殷商时代 ,犀牛还是非常普遍的动物。陈列于美国旧金山一家博物馆的商代铜尊,其造型为一只巨大的犀牛,造型十分逼真。至周代,犀角已成为“八珍”中的一种,被奉为珍品。
西周时期 ,黄河流域的犀牛和大象逐渐消失,然而在相对温暖、森林广袤的江淮流域,它们仍然广泛存在。因此先人们对于犀牛的南迁虽然不解,但也未过多关注。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写道:“牛则有皮,犀兕尚多。”
战国后期 ,犀类的数目开始锐减。除了气候变化之外,坚韧犀牛皮可以用来做上好的犀牛甲,使得犀牛的数目也越来越少。据《吴越春秋》记载,在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决战中,“今夫差衣水犀甲者,十有三万人,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
屈原在《九歌·国殇》中写道:“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吴越春秋 》中《勾践伐吴外传》记载“越王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皆被兕甲又令安广之人,佩石碣之矢,张卢生之弩。”这里兕甲,就是犀牛甲。尽管史料记载存在一定夸张成分,但是犀牛甲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广泛普及,也由此可见一斑。
两汉时期 ,人们对犀角的猎杀、猎捕开始受到严格的管制。其实,早在2000年以前,犀牛就已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此时,中原大地已经基本没有犀牛了。
唐帝国时 ,犀牛在“两湖”、“两广”、“川贵”等地还有广泛分布。唐朝官员流行在腰带上别一种犀牛带銙,这给当时的犀牛带来了灭顶之灾,中唐以后,中国广大南方地区已经很难见到犀牛。以至于,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会将犀牛当成了异兽进献。
明清时期 ,犀牛已经变得极为罕见,北方与南方大部分地区几乎绝迹,仅在云南尚有零星残存。犀牛在云南地区一直挣扎到了20世纪,直到迎来最后的消亡。
据统计,在中国犀牛最后的岁月里,仅仅1900年至1910年,由云南等地官方、民间共同捕杀然后上供的犀牛角,就达到了300多支。1912,清朝终于灭亡,但犀牛已经所剩无几。十年后,中国境内最后一头小独角犀被杀。至此,官方记录再也未见中国犀牛被捕杀的记录,随之而来的,则是犀牛在中国的最终灭绝。
其实,根据中科院王应详教授所调查的民间记录中,云南最后三头犀牛分别于1949年在腾冲、1950年在勐海、1957年在江城被捕杀。所以,国内通常认为中国原产的最后一头犀牛于1957年在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倒下。但实际上,在1996年,西双版纳还有零星的犀牛目击事件。所以,人们一直盼望随着环境的好转,中国犀牛能够再次出现。
中国犀牛为何会灭绝?
犀牛是陆地上的第二大动物,吨位仅次于大象,且在整个生态中本上没有天敌。但遗憾的是,大自然和人类似乎都没有给犀牛太多的繁衍生息的机会,多重影响之下,最终造成了中国犀牛的灭绝。
(1)天时
天时没有给中国犀牛机会。气候每一次微小的波动,都将带给自然以剧烈的震动,中国犀牛则是这种气候变化的最大祭品。与殷商时期相比,中国整体处于寒冷时期,气温也要降低2-3摄氏度。就是这几度的变化,让自然环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差异。犀牛则无法像牛马等动物适应这种变化,在不断被迫南迁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消亡。
(2)地利
地利没有给中国犀牛机会 ,始终没有找到一块适合的它生活的“净土”。犀牛对外界环境要求的较高,必须是规模不小的草地或者是地面植被较多的森林,还得靠近水源。但随着人类的定居活动和农业发展,犀牛的栖息地被大量破坏。
(3)人为
人类没有给中国犀牛机会。 犀牛角有巨大的经济和药用价值,犀牛的皮甲是古人重要的战备物资。犀牛的肉和骨甚至被古人作为食物。古往今来人类的大量捕杀,让犀牛逐渐灭绝。
(4)牛生
犀牛也没有给自己机会。 作为第二大陆生动物,犀牛的繁衍非常缓慢。雌犀牛一次只生一胎,一次妊娠要十几个月,且生育间隔最少要3年以上。幼犀还会和母亲一起生活2年左右才能独立。而人类在一年就能杀害成百上千头犀牛,这种繁衍节奏注定很难像牛羊一样适应人类而生存下来。
结语
在这场历时5000年的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相处的史诗旅程中,我们被气候、生态、灾荒、瘟疫、战争和人力等各种力量所裹挟,使得大象、犀牛、华南虎等许多大型陆地动物在眼前逐渐消失。
中国的犀牛大量消失于20世纪初的中国,当时国内战乱频繁,犀牛 悄 无声息的消失。传说,犀牛是麒麟的原型,麒麟在人类相互残杀和破坏生态时会隐而不见,在太平盛世,便会重现人间。只是不知道,这次犀牛能否归来?
宇宙星辰、山川日月、飞鸟鸣虫,若它们不在,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创作不易,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