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火坛记忆,经典快乐时光
传统的取暖方式,见证了一个时代,也印证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手提式火坛,曾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豫南一带简单方便适用的取暖方式之一,现在却很少有人认识和使用。手提篮式火坛,绝对应该收纳进地方博物馆。
作为70后人,很荣幸地生活在那个农村繁荣昌盛、人声鼎沸的时代,认识和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取暖方式,有地火炉、蓝式火坛、脚踏火盆等,不起眼的一项小发明,都能体现传统中国文化的魅力,以人为本、天地万物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很多都是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更多的体现了生物圈及食物链循环,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环境则不会造成什么破坏性的影响。 至今,我还在怀念过去手提火坛取暖的情景。在家里,在户外,都不会影响火坛使用效果,手冷烤手,脚冷烤脚,实在太冷的话,有时也可以弯腰烤一下屁股。燃料也很简单,细木材、杂草、碎木屑都行,最好的燃料是野生山茶果的外壳,持久耐燃烧还火劲大,加一次料可管一整天,甚至第二天都能烤火。如果有木炭或者土窑灰是最好不过的了,在屋里头没有烟,不熏人,有时还在睡觉前烤被窝,特别暖和实用。
豫南一带地处淮河以南,冬天特别冷的时间不会很长,没有集中供暖,记忆中儿时的天气比现在寒冷得太多,但有了火坛,走到哪里都不怕冷,人手一个,火坛还有着针对不同人的设计,小孩子手提的就小了很多,有的堪称艺术品。 最为怀念的,还是火坛里可以炼制好吃的,可以烤红薯,带上铁盒之类的容嚣,还可以烤花生,烤黄豆,黄豆在烤熟后,会发出微微的嘭的一声炸响,紧接着便是诱人的香气,烤红薯的香味特浓,老远都能闻到!
现在,豫南当地农村更多地用上了空调或电取暖器,电器干净又方便,但总体上却耗能高,不环保。不过,在有些山区农村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取暖方式,但火坛的辉煌已经过去,作为记忆深处的家乡味,火坛是带有地方特色的开心果。 时至今日,豫南一带都流传着一句俗语:咸菜稀饭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反映的即是冬天里的温暖与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