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党委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企业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居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10月10日,笔者来到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智慧农旅综合体项目现场,只见一座偌大的玻璃房巍然耸立,尤为抢眼。室外天气清冷,玻璃房内却温暖如春,满眼皆是绿色,一行行、一丛丛的西瓜苗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工人正忙着为西瓜苗剪蔓和人工授粉。
所谓玻璃房,是指以玻璃作为采光材料的温室,属于温室大棚的一种。在栽培设施中,玻璃温室作为使用寿命最长的一种形式,适合多种地区和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玻璃温室具有采光面积大、使用时间长、阻燃性强、光照均匀等特点,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
乌兰淖尔镇智慧农旅综合体项目以农旅融合为主题,利用泽园新村靠前村民小组入口处原有的11栋废旧温室打造而成。项目投资740余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依照荷兰农业标准,建设一栋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玻璃大棚,大棚内配备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和电动卷帘系统。大棚入口处设立产品展示区,内部为12个苗木种植和培育区。
据了解,该综合体项目于今年春天开始施工,9月投入使用。
9月8日,工人栽培了首茬西瓜苗,预计11月份产品即可上市销售。
在温室大棚里干活的工人杨占魁告诉笔者:“我们先平整了土地,铺设滴灌管道,然后培植西瓜苗,日常通过自然光和电动卷帘系统控制大棚温度,保障西瓜苗的生长。种植过程中不施农药,产品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生长的全过程可追溯。”
杨占魁是泽园新村第三村民小组的居民,他家距离大棚很近,每工作1小时就有20元的收入,也不耽误照顾家里。日常在综合体项目干活的工人有5人,忙碌的时候还会招募不少农业工人。
“在综合体项目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毫无保留地将种植技术和引进的新品种向周边种植户推广,助力增收致富。”综合体项目农技人员王牡丹说。
综合体项目现由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营。该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共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700余人。合作社成立以来,遵循“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宗旨,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实施特色瓜果、反季节蔬菜种植和销售。
今年,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订单”的模式,以货币方式自愿集资入股,实施4万株小西瓜苗种植项目,共有517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签订入股协议,共集资14万余元。合作社在温室大棚种植1.8万株西瓜苗,剩余2.2万株采取订单种植的方式进行招标,最终由5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用自有设施进行种植。合作社将采取统一种植、统一包装、统一回收的方式进行销售,让签订协议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获得分红的同时还能获得生产收益。种植项目预计营收达100万元,实现利润约40万元。所有的收益中,除70%用于股东直接分红外,提取的公益金将为成员提供每人100元的养老保险金补贴,让村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
综合体项目投入使用后,可发挥农业先锋和旅游带动作用,助力做大做强乌兰淖尔镇农业产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打造乌兰淖尔镇农业种植智慧管理高地、农业技术高地和节水种植高地,增加乌兰淖尔镇精品果蔬的产量,提升地区果蔬品牌知名度。同时,综合体项目可有效带动辖区内旅游业发展,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亲子教育基地、研学基地和观光采摘基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带动乌兰淖尔镇餐饮业、旅游业发展,推动农旅融合,打造特色旅游小镇。
“在综合体项目运行过程中,我们采取‘合作社+订单’的模式,探索出一条‘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待这批4万株西瓜苗所产的西瓜上市销售完成后,除分红外,签订入股协议的每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预计可获得500元左右的收入。”乌海市乌达区泽园新村党委书记李军说。
智慧农旅综合体项目仅是乌兰淖尔镇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乌兰淖尔镇先后实施了鲜甜集市、童心乐园等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努力实现农文旅商融合,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