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药之生有时节,亥末子初正半夜。精神相媾合光华,恍恍惚惚生明月。——张三丰《铅火歌》
药物即生,怎么“ 盗 ”来?用心啊!所以《西游记》中,就是孙猴子(心猿)去偷老君的金丹而不是猪八戒喽,这就是“ 全凭心意下功夫 ”在实践中的“落实”意义。非如此这般,一句“空话”永远只是一句“废话”和口号,如何得以运用?此处用心,立得“妙有”;不会用心,则落于“顽空”。故曰:心之窍在目,目乃神通之道……呵呵,后面属于天机部分了,就不能轻言了。所谓“ 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祖师不说透,留给我们悟,自有道理:设若祖师顺手就把答案给我们了,反而使参悟真理的人失去了寻寻觅觅、上下求索的机会和过程。正如伽利略说,“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一个人没有经过如此这般的“苦思冥想”和那样的濒临绝境、死去活来的参悟过程,就说“思想”就说感受就说人生就说道情就说禅机就办趴体就搞讲座,那就是一个笑话 /。\换言之,天将……必将……
庄子列举了若干有趣的故事,这些章节里,他是在讲“技术卓绝”或“工匠精神”吗?颐和园、太和殿谁设计? 几许国人知道“样式雷”等? 中国自古以来缺乏工匠精神,崇尚“形而上学”,即便庄子讲庖丁、轮扁,痀偻者等等技艺之高超,还是为了阐述“ 术中见道 ”、“ 横空出世 ”、“ 天人合一 ”,或者隐喻(得道)“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 ”——他是在借这些工匠的口,把“ 玄机 ”留给同道与知音。 “鐻”是悬挂钟罄等乐器的木架子,上面雕刻着各种装饰的图案,而梓庆是一位雕刻工匠,他做的活儿犹如鬼斧神工。国君看了吓一跳,问他“你是用什么技法做成这个样子的?”庆工先卖了个关子“我只不过是一个工匠,能有什么法术呢?虽说如此,但也有一点讲究。”庆工接着说:“我开工前,一定要‘ 齐以静心 ’”。这里的“ 齐 ”通“ 斋 ”。“ 齐以静心 ”就是前面说的“ 心斋 ”。“三天之后,心里就不会想‘庆赏爵禄’(就是说不去想会得到什么赏赐,或者王会不会给我一个官儿做),守斋五天之后就不会想‘非誉巧拙’(就是说对谤誉贬赞,我已经“无动于衷”了),七天之后,就忘了自己有四肢五官了 (“六根脱落”) ……“那么,庆工是怎样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呢?《达生》篇中讲了,庆工在做鐻的过程中,他的木工活做到了“ 见者惊犹鬼神 ”。怎么做到的?木匠自己解释说,做好这个活儿的关键在于“ 其巧专而外骨消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的精神状态下,与同篇里痀偻者所言“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与《知北游》中八十岁的捶钩者“ 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 ”故能“ 不失毫芒 ”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状态导致出了一种境界:“ 无名 ”、“ 无功 ”、“ 外天下 ”、“ 外物 ”,乃至于“ 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 ”乃至于“ 吾丧我 ”,也就是“ 无己 ”,也就是“ 外生 ”。一切利害得失的考虑,在达到这一境界之时,彻底地消失了。外面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干扰他,包括王权、富贵。在这个“ 技进乎道 ”、“ 以天(人)合天 ”的心境下,才能合辙于自然之道,即契入本体!至于“庖丁”等是“ 技中见道 ” (徐复观) ,还是“ 技外见道 ” (张节末) ,或者“ 技道相通 ” (李壮鹰) ,留给美学家们和学界研究吧。 文史曰“ 是道也,其来无今,其往无古,其高无盖,其低无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外无物,其内无人,其近无我,其远无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唯其浑沦,所以为道 。”维摩诘说“ 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 对于我们修行人而言,关注的是庄子“ 心斋 ”的过程,也就是那个层层递进的“去欲”的入道的过程!嗯,在那个拐点处、玄关上,看见“黄帝”留下的铭文曰没有?“ 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 。”在《天道》篇里,轮扁讲述了做车轮的经验心得:榫头做得少许宽缓,就会松动,做得太紧呢,又会滞涩。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不松不紧,这种种直接经验“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甚至“口不能言”到儿子都无法教给。这不是就是孟子所谓“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吗?当然,这里庄子主要是在讲“ 得道 ”的“ 得之于手 ”和“ 应于心 ”;在讲“ 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 ……”喏,在《应帝王》中,庄子还说了一个“雕琢”的故事,讲的是“人类”步步远道的过程、“ 走出自然 ”的节奏——常言道“ 背道而驰 ”。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白话一下:南海的帝王是倏,北海的帝王是忽,中央的帝王是混沌。倏与忽时常在混沌的土地上相会,混沌待他们非常和善。倏与忽想要报答混沌的美意,就商量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饮食、呼吸,唯独他什么都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于是,一天凿开一窍,七天之后混沌死了。现代汉语中“ 混沌 ”和“ 一体 ”常并用,一体就是对混沌很好的诠释,它是一种混同为一的状态,是和谐是圆满。人替他开了七窍,使他可以得到知识,一旦得到知识,他马上就丧失了“ 道 ”。在道家看来,人类的诞生也是如此:从与原始的混沌一体状态中分离出来,就形成物我之别,客观与主观之别。人与先天的靠前次分手,结果就是混沌之死,和人生的开始,佛说“万般烦恼”雨果曰“悲惨世界”……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王维《秋夜独坐》
那么修道是在做什么呢?这件“ ** ”工作的目的,就是把“ 人 ”再弄死(哦,指“识神退位”,别想多),换回“ 混沌 ”的活(“元神主事”)。即以“ 人头 ”为代价,换回“ 混沌 ”的命。这是“人生”的第二次分手,佛说“ 香象渡河,截流而过 。”基督曰“ 复活 ”。即修行人与后天的断裂,实现天人合一,是为混沌一体: 横渠先生曰“ 为天地立心 ”象山先生曰“ 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 而在这么一个“ 模拟死亡 ”(自个把自个往死里玩)的游戏过程中,很多人没有把自己玩死而是把自己玩残废了,刷成了“ 砖头 ”,刷得生不如死,你说它好玩吗?
大道,我的摊位上有售,但要你提头来换。不要讨还,不要犹豫,这是底价。——Kabir(1398-1518)
龙牙问:“学人仗镆铘剑拟取师头时如何?”师引颈近前,曰“囫!”牙曰:“头落也!”师呵呵大笑。——《五灯会元》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