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传承教育智慧,塑造未来师资

辽宁师范大学( ),简称“辽师大”,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辽宁省“双一流”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实施学校、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基地、教育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已发展成一所以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始建于1951年9月,初建时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1953年4月更名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7月,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和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大连师范学院。1960年7月,学校更名为辽宁师范学院;1983年12月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拥有黄河路、西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100亩,馆藏纸质图书149万余册;设有21个学院,研究生院和创新创业学院,开设59个在招本科专业;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教职工1887人,专任教师1235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3000余人,硕士、博士在校生6300余人。

学校前身

辽宁师范大学由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和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 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1年8月,时称旅大师范专科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建立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

1953年,东北地区7所师专调整归并为3所时,学校更名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 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

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于1950年建立,初为旅大市委和中苏友好协会在大连和旅顺办的3个俄文班。

1952年,两地俄文班合并为大连造船俄专。

1953年,大连造船俄专更名为大连工业俄专,后改为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

合并之后

1958年7月,大连师范专科学校与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改为大连师范学院。

1960年,学校更名为辽宁师范学院。

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3年12月,辽宁省政府决定将学校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

1996年,学校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EBA)授予权,成为全国第一批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有权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16个试点单位之一。

1998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学校获批招收艺术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0年,学校获批招收应用心理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7年1月,辽宁师范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23年5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成立, 并举办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学术论坛。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设有21个学院,研究生院和创新创业学院,开设59个在招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一级学科),其中有3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8个辽宁省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生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教育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法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生物学、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软件工程、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

辽宁省重点学科: 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史、理论物理、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海洋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887人,专任教师1235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3000余人,硕士、博士在校生6300余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5人,辽宁特聘教授14人次,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70人次,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科学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3人,辽宁省“四个一批”人才5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专家27人,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次,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4人;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大连市优秀专家17人次,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6人,大连市领军后备人才5人,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项目支持计划38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于沛霖、傅维利、杨丽珠、赵毅、田广林、尚德静、张庆利、王卫平、潘峰、李庆伟、韩增林、曲庆彪、李红、谭忠印、李雪铭、岳崇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岳崇兴、杨红、孙才志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李庆伟、李红、潘峰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 潘峰、李庆伟、武跃、刘小丹、张恒庆、侯林、韩友发、周丹红、岳崇兴、尚德静、刘泽庆、成吉、王相海、孙才志、王长生、王向阳、喻大华、杨红、刘文、金梅、李雪铭、张威、李秋莉、戴连荣、赵东霞、胡金生、王辉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 谢明杰、闫德勤、石雷、赵东霞、谢福鼎、李梦轲、原新梅、石鑫、单文娟、刘青昆、李玉君、任永功、张威、王辉、韩丽、刘美英、王耕、曹永强、胡金生、潘黎、苗治文、洪飏、宫利东、闫守轩、吕剑波、秦海滢

辽宁省优秀专家: 杨丽珠、曲庆彪、赵毅、潘峰、韩增林、傅维利、李庆伟、李红

辽宁省特聘教授: 宫福清、岳崇兴、刘文、尚德静、王相海、李雪铭、任永功、金梅、孙才志、胡金生、杨红

“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人选: 杨丽珠、刘颖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岳崇兴、王相海、赵东霞、杨红、潘峰、尚德静、刘小丹、王卫平、孙立樵、吴亚波、李秋莉、喻大华、孙才志、姜春杰、孙振刚、韩友发、刘颖、包振华、由忠录、张敏、邹丽、狄干斌、胡金生、刘磊、苗治文、任春雷、夏红、徐昭峰、杨春宇、王长生、丁慧、曹永强、李富洪、秦海滢、全海英、王虎、

“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人选: 王向阳

大连市优秀专家: 宫福清、曲庆彪、韩增林、李雪铭、潘峰、杨丽珠、王长生、王向阳、王相海、李庆伟、尚德静、林宪生、侯林、傅维利、金梅、刘文、韩友发、石竹青

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宫福清、尚德静、岳崇兴、王长生、侯林、刘文、朱宁波

“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 宫福清、王相海、王长生、刘文、李雪铭、尚德静、金梅

“大连市首批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人选: 任永功、包振华、洪飏、张晶敏、王辉、苗治文

国家级教学团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团队、法学实践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体育人文社会学教学团队、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名师: 杨丽珠

省级教学名师: 杨丽珠、林宪生、傅维利、邹伟、李英俊、于文谦、史艺军、韩友发、陈大超、田广林

省级专业带头人: 傅维利 (不完全名单)

教学建设

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传承教育智慧,塑造未来师资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示范性专业9个,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6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优势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各类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各类精品课程34门,“学习强国”辽宁平台上线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15门,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4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7个;省级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3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3部;省级精品教材7部、教材建设奖11部;省级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5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际合作项目(研究生联合培养)14项;获评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6项;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2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示范专业: 生物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 心理学、教育学、生物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学(师范)、地理科学、电子商务

省重点建设专业: 生物技术、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不完全名单)

国家级精品课程: 发展心理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发展心理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中国古代玉器

省级精品课程: 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数字逻辑课程、保护生物学、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哲学原理、乒乓球课程、网球、现代体育方法学、世界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基础英语写作、综合英语、中国古代玉器、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实变函数、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精细化学品合成、有机化学实验、学科教学论(地理)、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保护生物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数据库原理、教师语言培养、现代教育原理(教育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中学学科教学设计(语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优化建设、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半导体物理、化工基础、计算机网络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摄影技术与艺术、体育方法学、足球(女艺术体操)、艺术体操专项理论与实践、先秦诸子散文导读(一)、中国古代玉器

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 教育学原理、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旅游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

国家级精品教材: 《毕生发展心理学》、《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C++STL基础及应用》

省级精品教材: 《毕生发展心理学》、《 数据库应用技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哲学基础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应试教程》、《英语报刊选读》、《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地理教学论》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地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幼儿数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驱动—多元协同” 校本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教育学专业“多元交互、协同驱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整合学科资源,提升课程品质——博物馆专业综合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戏剧与影视学类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科研成果

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传承教育智慧,塑造未来师资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十三五”以来,学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科研项目2304项;发表论文10551篇,其中被SCI收录1476篇,SSCI收录178篇;获授权专利332项;获得鲁迅文学奖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8项;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签订“四技”合同219项;咨政建议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37项。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干细胞神经损伤修复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和应用

辽宁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智能多媒体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批准共建)、海洋基因工程药物与天然活性产物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现有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智库,2个市级智库,19个其他类型研究基地;1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兴辽英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另参与筹建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个市级智库,8个大连市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基地;培育建设3个省级科普基地、4个市级科普基地、8个校级新型智库;设有高校社科联、科协;创建了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和宗教问题研究院。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册、电子图书375692册、期刊合订本404222册,拥有CNKI、万方数据、超星数字图书馆、中教育星电子图书馆及多媒体教育资源库、美星外文数字图书、外文期刊数据库、心理学数据库等多种电子资源。

  • 学术期刊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于1978年正式创刊。其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体育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辩证法以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优秀科研成果,是国家科技部审核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前身是《辽宁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发稿范围或栏目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哲学原理与社会学研究、法学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语言文学与艺术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检索期刊刊源,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

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传承教育智慧,塑造未来师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交流

截至2022年8月,学校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合作建设国际商学院;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华盛本大学合作举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合作项目。国际教育学院是学校专门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和华侨学生的二级学院,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院校之一,是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和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每年接收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次,并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与意大利米兰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多次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文化传统

  • 校徽
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传承教育智慧,塑造未来师资

学校标识

释义

辽宁师范大学标识设计以英文简写字母组成的“鼎”为图案,以高度抽象的图形语言,概括了“鼎”的根本特点与精髓,体现大气、稳重的国际风格。围绕“鼎”的文化,赋予昌盛、权威、智慧等深厚的内涵。标识中“1951”记录了建校时间。标识采用了“中国红”的流行色,热情、吉祥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是吉祥的象征;以英文字母构成标识,不失传统,更追求创新。

  • 校旗

涌荡的渤海之波沉淀为校旗上的蓝色,它代表理性,寓示智慧,不仅是大海的颜色、天空的颜色,也是每一个辽师人希望与梦想的颜色。蓝白相映,衬出学校标识,寓示岁向甲子的辽宁师范大学风华正茂,既拥有厚重底蕴,又展示激情和活力,必将英才辈出,师道昭彰,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教授——传承教育智慧,塑造未来师资

校旗

  • 校训

“厚德博学,为人师表”

  • 大学精神

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 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求新求进的创业精神。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11月,辽宁师范大学获评辽宁省2022年青年就业见习示范基地。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九寻笑"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money/8Ve7Cn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