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华、王穗
2023年7月3日,我与新西兰湖南商会副会长王穗先生一起,专程拜访了久负盛名、旅居新西兰的邓邦镇先生和夫人卢波女士。几十年来,他们旅居新西兰奥克兰市,前者是着名油画家,后者是着名雕塑家。在艾黎的教导下,邓邦镇夫妇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和发展中国与新西兰的友好关系。
1927年,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不远万里从新西兰来到中国。他在中国住了六十年,期间组织工业合作社,兴办教育,支持中国人民的**事业,与毛**、周*来、宋庆龄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战争年代,他曾在很多地方创办了培黎学校,“培黎”,顾名思义是为了黎明,培训后备力量。由于日本人的进攻,他把学校搬迁到甘肃山丹。在山丹,他前后收留了600多名学生。解放后,这些学生都成为了建设新中国的工程师和专家。他收养了多名孤儿,像慈父般照顾着这些穷苦孩子,邓邦镇便是其中之一。
1966年,毛**主席在一次集体会见仪式上与路易•艾黎握手交谈
向华、王穗听邓老先生讲述照片故事
两位老人拿出了珍藏的相册,仔细翻看照片并逐一介绍,进入了深深的回忆:邓邦镇的伯父邓中夏是*产*早期*导人之一,1933年牺牲于南京雨花台。邓邦镇的父亲曾是游击队领导者,在病重中被果*当追杀。解放前邓邦镇的父母相继去世。解放后,邓邦镇等由中央组织部接到北京抚养。1951年,邓中夏的夫人——夏明领着邓邦镇的兄弟姐妹,认识了路易•艾黎,从此得到他父亲般的照顾。
用爱浇灌种子,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邓老先生自幼酷爱画画,艾黎便用自己的方式鼓励着孩提时候的邓邦镇。从初中开始,邦镇便给艾黎写的书画插图。艾黎像布置作业一样,在邦镇返校之前给他布置题目,让邦镇带到学校去画画,周末交稿。有时星期日,艾黎给邦镇准备好纸和笔,让邦镇听他书中的故事,并讨论如何画这副插图。邦镇按照艾黎的意思构思画面,一般两个小时可以完成一副单色的插图。在中学的期间,艾黎让邦镇画过陶渊明、杜甫、张思德、路易斯•斯特朗、乔治•何克以及另一位医生的故事。艾黎为了培养邦镇的*生活能力,在他完成一副插图或者画作以后,艾黎立即发4块“稿费”给邦镇。后来,艾黎给还在读中学的邦镇办理了银行存折,让邦镇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买东西。艾黎曾对邦镇说:“你需要什么东西,我给你买很容易,但你不会珍惜。你用劳动所得挣的钱去买东西,才会懂得爱护。”
在艾黎的支持下,小邦镇特别争气,他的很多画作参加了国际儿童美术展览,有的还得了奖。例如:他用滑石雕刻的浮雕帆船《乘风破浪》,1954年在波兰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儿童美术展览”中获奖。一幅表现孩子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工地前踢足球的画,于1955年世界保卫儿童委员会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世界儿童展览中也获奖。1956年国庆节晚上,长安街灯火辉煌,艾黎住在长安街旁的北京饭店,邦镇站在饭店的阳台上眺望天安门广场,激动地拿出油画箱,准备画一副国庆夜景。艾黎高兴地拉着电线,把茶几搬到阳台,接上台灯,可是光线还是不尽如意,艾黎于是用手举着灯,方便邦镇创作,这一举便是一个多小时。时至今日,这一幕情景还常常浮现在邓老的脑际,艾黎手举的这盏灯不但点亮了邦镇的心,而且指明了他日后努力的方向。
邓邦镇与妻子卢波为艾黎塑像(一九八五年)
山丹培黎学校 桃李满天下
山丹培黎学校坐落于甘肃省山丹县,其前身是1940年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陕西凤县双石铺创办的“培黎工艺学校”,是在艾黎的倡导下,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重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培黎学校”是为普通合作社的徒工或者逃难的工农子弟开设的学校,每天半天生产实习,半天学习理论知识,让理论和实践达到紧密的结合,这样既解决了生活物质的需求,又解决了学员们的温饱,通过办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1987年4月21日,为纪念艾黎来华工作60周年,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开学,后更名为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1987年12月27日,艾黎在北京去世。
在最后的日子里,艾黎仍不忘手头的工作,一些手稿摆在病床旁边的书桌上,他只要有点精神,就会坐起来坚持写作。艾黎生病住院后,邓邦镇到北京医院照顾,并给他带去一些夫人卢波新作的照片以及小儿子新黎的画,艾黎高兴地一张张看,反复看了几遍,嘱咐邦镇把照片以及画放在桌子上,他说:“一会再看”,并问到:“新黎什么时候来北京?”当他知道新黎(邦镇的小儿子)要放寒假才能来北京看望自己,艾黎小声地说:“那时候就看不到了!”这也成为邓邦镇一家人心中永远的遗憾。
1987年12月2日,艾黎90岁生日以后,与邓邦镇最后一次合影
艾黎生前,将收藏的3700多件珍贵文物,全部捐给了山丹县。艾黎的遗嘱是这么写的:“遗体火化后,将我的骨灰先放一放,待有人顺路或朋友去山丹时顺便带去,撒在四坝的原野上,不要举行仪式。一切瞻仰遗体、给遗体穿上好衣服再火化、举行追悼会等对于后人费时花钱的做法应当破除,花圈也不要送。务请不要大张其事,这不过是又一名战士在行进中过去了。”
艾黎在晚年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邓邦镇、卢波两位艺术家用他们的作品促进中国和新西兰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加两国人民的友谊。通过新中友好协会,邓邦镇先生、卢波女士多次成功地举办了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并获得了很好的反响。邓老先生说,他希望看到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推动中新文化交流的队伍,让友谊之花长存。
艾黎将自己多年收藏的3700多件古文物全部捐赠给他的第二故乡山丹
图为山丹艾黎捐赠文物成列馆开馆典礼(一九八二年)
中新友情结新篇
1927年,艾黎靠前次来到中国,深深体会到中国老百姓的苦难,并选择继续留这里,尽自己所能帮助这里的人民。早在30年代,艾黎便成为**地下工作组织的忠诚支持者,并在抗战期间,为后方生产救亡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2年,在艾黎等国际友人的支持下,成立了中新友好协会。中新友好协会的成立,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为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2年,中国和新西兰建立外交关系,经中新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艾黎的愿望最终得以实现。1997年月中国和新西兰签署了世贸组织准入谈判的双边协议,新西兰成为靠前个与中国结束双边谈判的国家。
2004年4月,新西兰正式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是世界发达国家中靠前个给与中国市场经济待遇的国家,此后双方*导人及各界人士频繁交往。
2023年6月25日至30日,应**的邀请,新西兰总*克里斯•希普金斯总*率庞大代表团访问中国,受到中方的热烈欢迎,中新友情结新篇。
2023年7月 向华与女儿王钰茜拜访邓邦镇、卢波老人
在习主席与希普金斯总*的谈话中,数次提及艾黎,盛赞中新友谊。艾黎60年如一日,不论是在艰苦的创业时期,还是在胜利以后,都始终如一地为中国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需要更多新时代的“路易.艾黎”,让中新友谊之树更加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