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4月15日消息(记者 刘欣莹)“这个是拉铆钉,老人家有时候有五金覆盖件的物品,坏了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容易报废掉,我们就配了这个铆钉跟铆钉枪,这里还有各种电钻头,你能够想到的各种尺寸、各种长度的钻头,以及各式各样的螺钉螺丝,都有好多,下面还有……”数不清的零件,看不完的装备,在这间名为“惠风”的后勤仓库里,摆放着各类“宝藏”,PPR管件、台盆盖子、插头、小功率照明灯、不锈钢地漏、煤气软管、延长信号线……好多专业维修店才有的装备,这里也一应俱全,“我们社区像哆啦A梦般的存在。”“宝藏”的采集者笑着说道。
他就是宁波市北仑区白峰街道峰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周宁,不久前获得了2024年第一季度“浙江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的荣誉。
周宁帮助老人修厕所(央广网发 北仑区传媒中心供图)
“周宁是谁?”或许你还不认识,但对于峰城社区的老人们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的“小周”了。
“有事找小周” 他是老人们的万能“小周”
“小周来啦!哎呦,你这么忙,不用特意来的呀!”“王阿姨,我给你弄弄好,你上厕所也安全,我也放心。”4月10日上午,周宁带着他的“宝藏”工具,敲响了王菊庭老人的门铃。
前几日,老人家中卫生间的无障碍扶手松动了,觉得事情太小,就没想着跟周宁说,只是跟其他社工随口一提,“我家窗口正对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天都能看到小周进进出出,几乎一刻不停,很辛苦,这点小事我哪好意思麻烦他。谁知道,这事还是被他知道了。”王菊庭老人不好意思地说道。
趁着有空余时间,周宁便赶忙过来,只见他拿起工具,熟门熟路地来到卫生间,一番操作后,将老人松动的无障碍扶手重新安装、固定、拧紧,“来,您看看,可以了,等专业师傅有空,我再让他来看看,老是松也不好。”“好的好的,我的腿脚不行,上厕所没有这个扶手借力根本不行,这下好了。”
王菊庭老人今年已经89岁高龄,去年老伴去世后,如今只能一人生活,由于腿脚受伤,平日里行动也极其不便。周宁在了解情况后,对老人的生活起居更加上心,时常过来看望,陪着聊聊天,帮着做做事,收获了老人的认可。
峰城社区位于北仑东部,是相对偏远的社区之一,各方面物资、技术条件保障相对薄弱,而常住人口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碰上小事情想寻求最快解决,往往很难。2006年,周宁来到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他就把这些老人家的所需所盼记在心尖上,做到行动中。
燃气软管更换、小家电维修、门窗安装、更换锁芯、水管疏通……老人们生活中遇到的繁琐细碎难弄的大小事,只要他会,一个电话,便能以最快速度来到老人身边,帮助解决,“老人们很多生活需求都很小,但他们的求助途径狭窄,而且有些事情是很紧急的。”周宁说。
有次,社区有位老人家中的煤气罐减压阀拧不紧,周宁知道后,立马跑去帮老人拧紧,避免危险事故发生,此外,周宁还组织辖内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利用专业技能,主动上门为高领老人免费更换煤气软管,有针对性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难点”。
“一个电话,小周就会来,有他,我住在这里真的很安心也很幸福。”王菊庭老人说。“王阿姨,你有事情一定要跟我们说,除了我,我们同事、志愿者们也都会来的,下午你安心在家,等银行开门了,我们同事会来陪你去的。”临走前,周宁再次叮嘱老人。
拿上他的“宝藏”工具,老人们的万能“小周”又要赶着去处理下一个“难点”。
“他最懂我的” 他是老人们的知心“小周”
“有时候老人们其实需要的更多是理解和陪伴。”这是周宁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91岁的周爷爷在生活中遇到难事就会想到周宁,而在此前,这些难事、烦心事他从不与人说。“周阿公和子女们不是很能处得来。”在一次次主动走访中,周宁洞察到老人的难言之隐。周宁便与双方进行沟通,发现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对此,周宁一边开导老人,一边劝解子女,聊聊双方的好与优,老人家的心逐渐打开了,双方的“冰点”渐渐融化,老人也变得越来越爱聊天,有时候拉着周宁一聊就是大半天,两个年龄差近50岁,却成了无话不聊的亲密伙伴。
周爷爷喜欢拉胡琴,周宁鼓励老人多表现,老人便自编自导自唱,把周宁和志愿者们对他的关心关爱唱出来,“尊老敬老做好事 红心跳动贴胸怀 感谢政府感谢党 志愿者们来服务 感谢政府感谢党 阳光温暖老年人……”一曲“灵桥牌”普通话歌曲唱罢,词句曲调里满满都是对周宁和社区工作的认可,每逢文艺演出、社区活动,周爷爷都会唱起这首歌。
从陌生到熟悉,18年的社区工作,让周宁成为了老人们心中最懂他们的人,无论他们是开不了口的事,还是想要找人倾诉的事,“小周”都知道。
前段时间,周宁来到郑信永老人家中,发现在墙角有个烧水壶,一问才知道使用年数久远有所损坏。经过查看,周宁觉得这可能要换新,话刚想说出口,但看着老人躲闪的眼神,周宁察觉到老人的难处。平日里经济拮据的老人舍不得采购,还想修修,周宁不拆穿老人的想法,而是自己去店里挑了一款新的烧水壶。
周宁送给老人烧水壶(央广网发 北仑区传媒中心供图)
“好漂亮的青花瓷图案啊,我太喜欢了!”“我特意问老板有没有个性点的水壶,一眼就看中了这个,我知道你肯定喜欢。”当周宁捧着新水壶到郑信永老人面前,老人直呼喜欢。周宁陪着老人慢慢拆开,细致地介绍水壶如何使用,烧水水位线在哪,壶盖如何盖紧,陶瓷材质要小心……从里到外一点点讲解,并叮嘱老人别不舍得用。
郑信永老人腿部有些残疾,独自一人居住在村里的老房子里,年轻时从事漆匠工作,掌握了一门漆塑手艺,浑身也充满了文艺气息。“挑选烧水壶,我就想到这一点,选了一款别致的,果然正中老人心怀。”周宁说。
怕老人独处寂寞,周宁也一直鼓励老人发挥自己特长,涂涂画画,休闲之余也能锻炼身体,老人也很乐意尽己所能,帮助邻居画一幅,假日学校教门手艺…….老人的日子丰富起来了。
从进门一直到离开,老人和周宁的手始终紧紧握在一起,“每次来都带东西过来,找别人我不相信,我只找小周,他太懂我了。”郑信永老人时不时念叨着。
“我把他当家里人” 他是老人们的亲人“小周”
“周宁是我哥哥。”潘阿姨的儿子每见到周宁来看望他们,都会高兴地围着周宁转,每年,没有血缘的哥弟俩还要拍上一张合影,这是潘阿姨儿子主动要求的“仪式感”。
潘阿姨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病情时好时坏。某天凌晨,熟睡中的周宁被手机铃声惊醒,在得知潘阿姨的儿子病情发作,从二楼跳下去了的消息后,周宁第一时间向当地派出所寻求帮助,并积极协调轮渡码头工作人员、与村干部保持密切联系,自己也加紧前往,赶到现场后,协作各方将潘阿姨儿子送往医院,从接到电话到办完所有住院手续,已经是第二天中午时分,顾不上饥饿的周宁,不断宽慰着潘阿姨,庆幸没出大事。
之后,在周宁和志愿者们的帮助下,潘阿姨的儿子也积极配合接受正规治疗,每年发病次数减少,病情逐渐得到稳定。
作为哥哥,周宁做的不止这些。2021年春节前,向阳居壹号正式启用,房主潘阿姨看着属于自己的崭新的家,眼眶湿润了。
潘阿姨一家曾经长期借助在别人的老旧房屋里,家里还有两位残疾人,靠着微薄收入根本不能支撑起这个困难家庭。除了对潘阿姨一家的照顾,周宁更是着手帮助潘阿姨圆她的“新家梦”。
从办妥建设手续、设计方案到筹借施工机械工具到实惠好用的建装材料,完成土建内装,仅花费了49天时间。同时,周宁还借助网络力量,众筹起热水器、油烟机、电饭煲等生活家电,卫浴洁具、轨道窗帘等家装主材,房屋涂装和铺装也随即玩车灯,汇聚起多方爱心的漂亮农家小院很快正式完工,潘阿姨一家有了新盼头,潘阿姨也早已把周宁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2015年,86岁高龄并且患有精神疾病的孤寡老人施大爷,因为多种疾病急需送医救治。但是当时的他谁也不认,直到看见周宁就指着说,“这是我家里人。”于是,周宁主动承担起临时监护人的责任,开车带着施大爷辗转医院问诊求医,把施大爷妥善安顿。
周宁看望老人(央广网发 北仑区传媒中心供图)
往后的日子里,周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医院看望施大爷,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地陪伴一直到老人过世,周宁前前后后垫付了6万多元的费用,周宁帮助老人操办了后事,送完最后一程。
在敬老院居住的老人们把周宁当自己的儿子,“他经常会来给我们修脚、理发、聊天,我看到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很多老年人们患有严重的甲沟炎和灰指甲,周宁不嫌脏,还专门找修脚师傅学习“手艺”,购买专业工具,为老人减轻痛苦。
如今,由周宁发起的“家有晴天”项目,负责建造的向阳居已经到了拾号,为更多困难的老人搭建起温馨舒适的家。在周宁的努力下,已经为68位精障疾病患者争取“稳定病情”的资源补充,累计超过11万元。敬老院里的老人们也有更加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定期会上门修脚、理发,“有小周是我们的福气。”老人们说。
“家有晴天”“气管家”“阳光工坊”……如今,一个个特色老项目在峰城社区落地开花,“服务时间久了,服务对象多了,也能链接更多资源做好事,现在我们利用公益创投、企业捐赠等形式帮助老人筹集基金,让老人过得更好。”周宁介绍道。
多年来,周宁身上孝老爱亲的品质也深深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如今在峰城社区,有了越来越多个“小周”的存在,由社区居民、商户和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甚至是有心有力的老人们,共同建立起“一米阳光”党群先锋队,在为老服务、社区治理上书写着灿烂篇章。
“我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很多跟我一样热心的同志一起,我们都在为身边的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大家都能够感受到阳光照到你我他。”周宁说。获得2024年第一季度“浙江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的荣誉,周宁也坦言,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追求,要为社会增添更多的光芒和温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