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和官员的形象,在现在的老百姓印象中都是一些迂腐的老古董,一本正经,满脑子的四书五经,特别是到明朝,好像这些人除了知道“存天理、灭人欲”、“性即理”以外,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学家。
事实是和你的印象刚好相反,明朝从太祖坐稳江山,就已经有了青楼歌姬,有了夜总会、有了有赏陪侍的天上人间。这些营业场所有个体的,也有国营的。除了皇帝的后宫,这声色场所设施较好、服务最佳、质量*高的就是国营的了。
国营的娱乐场所,大多硬件设施好,里面的歌姬质量高,许多都是被罚没进来的官员子女,这些女孩子长得沉鱼落雁,从小就懂琴棋书画,在青楼中卖唱卖笑,一肚子的哀怨和莫名的情愫,让进来的客人神魂颠倒,不能自己。
要说现代游客对青楼的印象,大概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那样。
那是一栋临街的三四层的小楼,大门口或者二楼的露台上站着一群身着五颜六色的姑娘。她们挥着带着香味的小手绢,千娇百媚地对着街上的行人喊着:“大爷来玩呀,来呀,来呀”。
这是我们认为的古代青楼吗?是的。
但这是真正的古代青楼吗?不,并不是。
在古代,能够真正被称为青楼的娱乐场所,一定是“高级”的代名词。“青楼”原本也是指豪华高级的雅致之所,后来才被高级娱乐场所征用。严格地讲,它不是普通的妓院,而是高级的休闲娱乐场所。
所以如果回到古代,你在临街上遇到有挥着小手绢的姑娘的地方,那这只是一般的妓院,还远远不能被称为青楼。
现代游客真诚发问:那真正的青楼在哪?长什么样?
首先要注意不要着急。我们要走过嘈杂的大街,在旁找一条曲径通幽的小巷,一般都要避开闹市,纵享清净的那种。
古书有云:一定要走小路
走啊走,走啊走。等你看到这个曲径通幽处藏着一处诺大的庭院,前有花草植被、杨柳依依;后有宽大厅堂、小桥流水。
那么恭喜你,您已到达目的地青楼。
这么简单?其实并不,找青楼并不是看哪里有美景就好,它的选址和装修都大有讲究。
欧阳修有词《蝶恋花》写青楼的环境:“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其中就有几点是青楼的选址必备。
室外的庭院就要深,必须要远离人烟才能享受到极致体验;前后要有种着花草,特别是这杨柳依依的感觉绝对不能少;依靠着流水,再摆些怪石,要让倚着看鱼儿戏水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就是“大隐隐于市”吧。
客官再透过层层垂着的纱幔往里走,青楼内里的装修也都是很讲究的。
首先就是这院子,这里摆的琴棋书画、笔墨纸砚自然必不可少,要完全充斥着满满的艺术气息。特别是临水的屋檐下挂着红红的灯笼,好像也朦朦胧胧地暗示着什么。
红灯笼真的不只代表喜庆
再看大堂,也是装修极度考究的地方。在这里,完全是诗词歌赋的品鉴大会,在活动的同时给客人们营造着一个品酒论茶的良好环境。
你虽然会在这样的大厅里看见男子和女子们卿卿我我,但绝不会看到任何出格的行为,因为这里真的只是放松聊天的地方。
如果你通过了层层考验有幸能看看姑娘们的雅阁,你会发现这里的陈设也是很考究的。
琴棋书画、笔墨纸砚,艺术造诣上该有硬件的一应俱全。古董花瓶、瓷器摆设也是不少的,桌椅屏风也无一不精致。
这种作为高级娱乐场所代名词的青楼,甚至还会选址在书生学院的对面,也算是真的满足了“才子佳人”的搭配。
在南京的秦淮河畔两岸,其实就有着相对而建的贡院和青楼,隔河相望。
如果你探秘的青楼在这其中有一处不够雅致,那它就不是高级的青楼。作为高级娱乐场所的青楼的这种环境,还真的不是能够随意模仿的。
但这种装修投入,算起来就要花上不少银子。都说羊毛出在羊身上,那是不是作为羊的客人,就要为这种高级环境买单呢?
明在仁宣时期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阶段,南北两都,日益繁华,当时夜生活最发达的就是北京和南京。
能出入这些青楼的主要是两类客人:官员和考生。商人阶层要到明中后期才逐渐增加。
明朝的官员整体的文化水平都要比前朝高,这能中进士的,其真实的人文修养和知识水平,是现在的博士生不敢比的,那之间的差距几乎就是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区别。
这些官员白天和皇帝死磕,晚上或者休假,就去这些酒楼放松。
在明朝,官员上一次朝就如上一次战场,得罪皇帝,不是立毙朝堂,就是被打屁股。
明朝和其他朝代的不同是,朱元璋在体制设计的时候,言官(就是专门挑各级官员甚至皇帝刺的官员)的部门和数量特别多,他们是大明有执照的**者,其主要任务就是说官员的不好和政府的不足。如果你入朝不说几句政府的坏话、不指责某些大臣不作为,重则杀头,轻则流放,当廷打一顿屁股,算是轻饶了,罪名就是玩忽职守。但如果你说得皇帝不爱听,结果也可能和上面一样,只是说和不说都可能一样的结果,这些言官就豁出去了,说对了,马上能得提升,说错了不过就打一顿屁股,但能博个忠臣的美名,于是在整个大明朝廷,这些打屁股的朝臣是前赴后继,被打屁股官员的比例,几乎和现在的司机一样,没有被罚款的全国数不出几个。处在这种状态下的官员,如果不给他一个宣泄的出口,那是要逼疯的,所以最正经的官员,也成了这些青楼的常客。
除了官员以外就是考生了。
明朝的科举是三年一考,最重要的两次考试,乡试、会试,一个在秋天,一个在春天。
当时交通不便,大多考生中了乡试基本就逗留京城不回去了,这段时间除了学习备考,就是走后门、交朋友,青楼成了较好的交际场所,歌姬成了较好的交友润滑剂。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出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样的书生和歌姬的情爱故事,据说唐伯虎就是在青楼中和人吹牛,说这次乡试他必中无疑,被人打了小报告,说他有舞弊嫌疑,从此明朝少了个唐状元,中国有了个唐伯虎。
这批流连青楼的客人,比现在夜总会的客人整体文化水平高多了。
知识分子除了诗酒风流,还喜欢研究学问,这青楼去多了,居然有人写出了一本嫖娼指南,这就是当时有名的《嫖经》,你要是现在还把明朝的知识分子看成书呆子,那只能说你是个木鱼脑瓜了。
这明朝知识分子的幽默感,到清朝你是找不到了,到现代你是想也不敢想了。只有这明朝,嫖居然也冠以经,和四书五经一样成了士人必读书。这本书可能因为名字的太离经背道,到明末清初被改了名,叫《青楼韵语》,这名字要雅致多了。
宣德时期的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是前朝老臣,是当朝大学士,也就是丞相副丞相,这样的职务也经常有名妓一起应酬,有一天名妓齐雅秀被喊来倒酒,这三杨平时道貌岸然,不苛言笑,有人说,你能让他们笑一笑吗,齐雅秀爽快地说:这有何难?我只要一进去他们就笑了。齐一进去,三杨就问:你怎来迟了?齐说:我在看书,所以来迟了。三杨问:你看什么书?齐说:烈女传。三杨觉得妓女看烈女传分明是在胡说,于是说道:你这母狗太无礼。齐说:我是母狗,各位就是公侯。这公侯和公猴读音相同,在坐的听了都捧腹大笑。可见就算像三杨这样的**,也经常和妓女调笑的。
宣德皇帝朱瞻基,从小就聪明,正是他的聪明成祖才最终决定让他父亲做太子,这孙子决定老子命运的,整个大明一朝只此一例。
本来宣德朝是明最稳定,最强盛的时期,国泰民安、四夷咸服、明君贤臣,国家获得了难得的繁荣,宣德皇帝也可以享人君之乐了,据说朝鲜的女孩漂亮,还正让他们进贡美女过来。
本来皇帝玩皇帝的,臣子玩臣子的,这太平天下不就吃喝玩乐吗?
可明朝的这批言官想法和人不同,他的职责就是挑毛病,所以一上朝,不是说这个不好,就是说那个不好,最后因为老大是皇帝,说来说去就都是做皇帝的不好。
宣德皇帝本来也习惯于他们这种争吵了,听烦了不是处理几个贪官,就是打几个人屁股,没想到有天居然还冒出一个人说他,不要到处游山玩水,流连享乐,要好好读书学习,特别是把《大学衍义》读熟了。
这《大学衍义》是做皇帝的必修课,朱元璋的时候是把他刻在大厅当座右铭记的。
对于这本书,宣德皇帝可以说背都背得出来,你要是现在说你领导,你好好去读一下小学,就算他的博士真的是混来的,听了也一定恼羞成怒。
宣德皇帝觉得这批官员和读书人,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对上居然敢教训我去读《大学衍义》,对下居然研究出了一本《嫖经》,这士风之浮夸,**之泛滥,已到了不整顿不行的时候了。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扫黄运动正式启动。
宣德皇帝的扫黄还是有原则的,对象是:场所,官办的即国营青楼。人员:官员和士子。
民间一切正常,有发现官员和士子去这种场所,当官的削职,士子的削籍。
大明朱家都有着一根筋的性格,嘉靖皇帝为了让自己的老子也封个皇帝和大臣们耗了几十年,万历皇帝因立谁为太子的事也和大臣们耗了几十年。只要不听我的,我就不上朝了,你们爱咋咋地。
这个宣德皇帝因为扫黄的事也和大臣们耗上了,幸亏他做皇帝的时间不算太长,这扫黄运动才算结束。
扫黄的结果也是明显的,当时京城再也没有官办妓院了。
而这扫黄附带的结果,也是皇帝当时没想到的:一、大明的后花园南京,成了以后全国最繁华的声色之地,否则这销金窟肯定不是在秦淮河而是在三里屯了。二、大臣们不能嫖妓,就干脆引入这些歌妓到家里,从此开始研究词曲,这戏曲艺术开始得到蓬勃发展。
那么那本《嫖经》写了什么内容呢?
我摘几句在后:
“男女虽异,爱欲则同;男贪女美,女慕男贤”。
这是不是有着男女平等的思想?说明白点,男女都一样的,都喜欢郎才女貌。这和现在的谈恋爱没有区别。
“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
这几句是不是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