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长大了,从探索自我到拥抱真实,我们一生都在追寻自己是谁

本报记者 倪兆中 成都报道

如今突然提起林浩,有些人似乎一时反应不过来是谁。在个别信息平台,搜索“林浩”,关联靠前的是一部影视剧的主角。而在14年前,林浩这个名字在中国,颇有象征意味,几乎无人不晓。

林浩,1998年出生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在512汶川大**中,他因为英勇救人,而被称为“**小英雄”,受到全国媒体的追捧,并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与国旗手姚明一同步入鸟巢。

那之后,他接拍多部影视剧,并在不少作品中担当主角,新闻中的“英雄”变成了荧幕里的“演员”。与此同时,质疑与批评也应声而至:有人质疑他救人的真实性,有人批评他只管演戏不顾学业。

那时的林浩,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正如他后来所说,当时的他对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对那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回归学校是大部分人的必经之路,林浩出演的影视剧也随之越来越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中的“**小英雄”逐渐平静,甚至被一部分人遗忘。512**10周年之时,一众记者再次找到林浩,他侃侃而谈。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多次提到人要懂得感恩,要扛起肩上的责任,要明白自己是谁。

如今,24岁的林浩,已经完成学业步入社会。近日,他在成都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与四年前相比,他更加成熟、稳重,并一如既往地思考着感恩、责任以及追寻自我这些问题。这些年来,他的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又如何看待过往那些忽高忽低的经历呢?以下是根据采访整理的林浩自述。

林浩长大了,从探索自我到拥抱真实,我们一生都在追寻自己是谁

林浩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视频截图。

谈演戏:需要提升的地方还很多

最近这几年主要是在我高中、大学阶段,此前经常会有人质疑,经常去拍戏学业怎么办。其实在很早以前,我就并没有放弃学习全身心去拍戏,在剧组里自己也会补课,学校里面每一个月的月考,都是跟着学校的进度的。只不过要承认自己的学习能力差,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学。这不仅是课本上的学习,实践在学习,与人交流在学习,如何创业也是学习,提升还是蛮多的。

其实我认为,演员就是一个职业,通过影视作品呈现出他饰演的这个角色。对于表演的热爱来源于小时候,我在很多采访里面也大概聊到过。在老家汶川映秀,小时候看坝坝电影,看的靠前部叫《落叶归根》,那时候让我明白,原来中国有这么多的大好河山,演员是不是哪里都可以跑,哪里都可以去见识,结交很多的人。

我喜欢看电影,影视作品的某些画面感,尤其是那种想象力,能让你体验到不同的人生。我参演的靠前部电影叫《马东的假期》,里面饰演了一个留守儿童。那时候我连演员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感觉好玩。然后越拍越多的过程中,我也收获到一定的成就感。

我的演技很差,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演戏,只知道通过我的理解把它真实地表现出来,有很多局限性,始终突破不了,就只能演留守儿童,或者演一些看起来就不像反派的角色。演戏时我会紧张,一演就感觉“完了、完了,到底该怎么演”,对于演员这个职业来说我是不合格的。

但有一点还是挺不错的,得益于这14年来我接受了很多采访,也跟很多前辈学习,我的天性解放得还不错,我以前还是比较内向。大家在镜头面前看到的我是特别的活泼,但我骨子里还是偏自卑内向。我觉得就要去正视自己的弱点。比如说我文化课的成绩很差,但是我会通过所有的努力把文化课追赶上来。我艺考的时候,文化成绩是超本科线60分的。

艺考没能通过,也算是一个遗憾。我热爱表演,能更好地提升这项技能,总归是好的。可往往就是这样,不是所有的结局都是我们所想要的。一定要接受,在生命中有很多跟我们希望不一样的事情,这也是512**后让我明白的,人生除死无大事。

有段时间没接拍影视剧,其实找的人还是有,只是那个时候觉得别人都在说,我自己心里也想沉淀下来学东西。因为意识到接收外界的东西太少了,对外很难输出什么。感觉自己能力跟不上,有明显的不足。

以前人小,别人包容度会很强,但你慢慢长大了,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作为一个演员,就要对这份职业负起责任。如果想突破这个瓶颈口,那么就需要学习更多的能力。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接拍影视剧。在去年和今年,也有两部影视作品,但是因为疫情被耽搁。

谈标签:人的身份是无法定义的

关于“**小英雄”这个标签,要去看它的正反面。有了这个标签,很多人去关注,但关注就代表是好吗,不关注就是坏吗?

人的身份是无法去定义的,不是说你定义我是谁我就是谁。但那个时候别人定义我是小英雄,似乎我就应该天天在大家面前呈现的形象非常高大上。

就像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这个称号,以及别人对于小英雄的定义,别人认为你林浩就应该是挂在墙上,就应该不吃不喝。我当时其实太小,对于挂在墙上是什么一种概念,我也只是听别人说。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从山里面出来的留守儿童,一个山里娃,我非常清晰地认识这一点。但是在**过后,尤其是2008年、2009年、2010年,甚至到了2011年,这几年我是特别*胀、特别迷茫、特别彷徨,我到底是谁?

我是小英雄?奥运小旗手?我是明星?或者还是那些所谓的公众人物?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我是谁,我也在探索,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应该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有可能我是一个所谓的爱心小英雄,有可能我是一个骗子,甚至我有可能是大家认为的所谓的“伤仲永”……太多了。

后来在2009年前后认识了田老师,他教会我什么事情不能去做,什么事情永远不能突破这个底线。当我知道了什么事情不能做的时候,我就明白原来有些事情我是可以去尝试的,可以大大方方去做的。

以前我在采访时还说过,小英雄这个标签我甚至都不想要了,想还回去。因为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我是谁,还不明白我到底想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份责任扛在我肩上,感觉压得我有点喘不过气来。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别人关注的焦点,都是别人给你定义的。

从目前来看,我觉得这个标签是好的。它时时刻刻让我反省自己,我到底是谁?它时时刻刻在鞭策我,有很多人在盯着你,有很多人在质疑你,但是还有一帮人在鼓励你,默默地支持你。所以说这个标签,往好看它就是好的,往坏看它就是坏的。

有人也在质疑我救人的真实性,有好就有坏,有质疑就有肯定。对于质疑不需要立马辩解,我也不需要去告诉他,我怎么怎么样、你怎么怎么样,你就不对。我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静下心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清者自清,无须去过度解释,语言是苍白的,用行动告诉大家,别人越质疑,越要把质疑化成动力,做就完事了。

说到外界的关注在减少,最开始那几年要说有没有落差,还是有点蛮奇怪的,怎么一下子上去,又一下子下来。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明白了,它是有一个转变的,人家对你的关注不可能是一辈子。而且这种关注是突然之间来的,突然之间走也很正常。

面对这种情况,其实在这几年,我已经有了很好的心理准备,因为这些东西不是我的。我那个时候太小,对外界的认识还不健全。当时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根本意识不到这些东西对我意味着什么,就像现在年轻人特别喜欢玩的一个梗,老人地铁看手机的那个表情,会觉得很突兀,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怎么一下就在这儿了?

谈未来:创业演戏想兼顾

这14年来,我更清晰地知道了我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更加明白在过去的14年里,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关注我,会给予我这样大的帮助和鼓励,因为他们觉得林浩这个人挺不错的,觉得林浩在那种危难时刻,行为值得大家去关注。可是在我的视角里面,我认为我只是做了一个我该做的事情。

我是班长,就得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担风险。那个时候小不懂,没有人告诉我班长就应该怎么样,包括到现在也没有人告诉我必须得做什么。只不过是身处这个位置,对自我的要求,在拿得起这个身份的时候,就要去承担这个责任,对得起我们的身份的称呼。

在我被大家知道以前,我就是个普通人,一个偏远山区的穷孩子,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娃娃,我本来就是如此,只不过在我也不是很懂的情况下,突然进入一个高峰,再回归到平淡,就像是坐过山车,一下子上去,又一下子下来,然后再慢慢来积累去学习。

我们现在自己成立了一家公司,使命和愿景其实就是良品链万家,初衷来源于我的老家映秀,那里有非常好的车厘子。在我小时候,外婆经常做豆腐干、豆花,以及做老腊肉,每一年我都会跟我身边的人分享这些好东西,朋友们的反馈挺不错,我们就想把家乡的产品链接到都市里面来。可以理解为中间商。

对于未来,无论是继续做演员还是创业,都是我想从事的,我觉得不会冲突。因为如果能够把我休息的时间用来更好地沉淀,来提升表演,不断地积累,遇上有我能够接拍的戏,我依然能在这个领域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现在是一名创客,既然选择了要创业,就要脚踏实地做好。但不意味着就定死了,人不可能被定死,就只能当演员,或者只能当创客。需要我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要明白,如果一条路走不通,就要进行自我调节,搞明白哪些事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这些年来,我有很多感悟,最想说的就是“合理的要求是一种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一种磨练,管它合理与不合理,都是一种锻炼”,其实我们就是在一次又一次不合理的要求与合理的要求当中,来回地去提升自己。

总归一点,就是要懂得感恩,要明白自己是谁,我们一生都在追寻到底“我是谁”,不要急,不要慌,无须急于向世界去展现自己。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爱如少年"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beVkv0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