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二为一!国务院决定,两大央企正式合并

合二为一!国务院决定,两大央企正式合并

每经记者:可杨 每经编辑:何小桃,杨夏

央企重组再添新例。

经报*务*批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科”)与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录集团”)实施重组,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不再作为*务*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务*国资委网站“央企名录”显示,此次改*后,*务*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数量调整至97家。

11月23日,多位国资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本次重组有利于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减少同质化竞争,同时对整个信创产业、数字经济发展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遵循央国企“专业化整合”改*思路

2021年中国普天整体并入中国电科后,中国电科再度作为“吸纳方”,与华录集团实施重组。

官网介绍,中国电科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官网显示,中国电科旗下拥有海康威视(002415.SZ,股价35.85元,市值3356.97亿元)、太极股份(002368.SZ,股价31.09元,市值193.76亿元)等上市公司。

华录集团成立于2000年,是*务*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专业从事数字音视频、电子信息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生产、营销、服务及系统集成的大型企业集团,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易华录(300212.SZ,股价35.62元,市值237.16亿元)主营业务涉及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政企数字化、数据运营服务等领域。

4月初,易华录曾发布公告称,收到实际控制人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华录集团正在与中国电科筹划重组事项,华录集团拟整合进入中国电科。

对于此次重组事宜,中国企业改*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华录集团整体并入中国电科,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这种整合方式有利于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减少同质化竞争,实现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

今日,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的时候表示,华录集团拟整合进入中国电科,属于“大并小”的模式,将华录集团直接通过产权划转或者股权收购等方式,变为中国电科集团的子企业。

周丽莎表示,“大并小”模式的优点在于整合双方原先的股权结构和业务结构无需重大调整,直接在集团顶层进行股权调整就完成了产权归属变化,难度低、周期短。由于华录集团公司的规模比较小,业务单一,就可以作为被整合企业,直接成为另一家规模范围更大集团的二级公司,这样既减少了国资管理的难度和幅度,也同时提升了两个集团公司的资源和竞争力。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分析认为,中央企业的改*一方面要加快优化资产布局,另一方面要聚焦主业做优做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因此,专业化整合,已经成为中央企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改*的重要任务、主要方向。华录与电科的整合,显然是遵循着这一改*思路,无疑有助于加快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的深化推进。

数字经济发展迎利好

中国电科与华录集团的重组,也有望促进进一步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

今年2月,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前往中国电科调研时曾强调,要大力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周丽莎认为,通过两家央企成功重组,实施数字经济业态的产业链布局,建设数字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团。

刘兴国在接受书面采访时也提到,华录与电科的核心业务,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也有一定的产业链互补性,将规模相对较小的华录整体并入电科,有助于增强电科的核心功能,补全补强电科的信创产业链,从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对华录现有企业来说,整合进电科后,也将迎来更快更好发展。二者的整合,对整个信创产业、数字经济发展来说也是一大利好,将为其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带来新机会。

近年来,央企整合脚步明显提速,尤其是在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加大布局措施。11月,《人民日报》报道,14组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在京集中签约,项目涵盖新型基础设施、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领域,涉及23家企业单位。

周丽莎对记者表示,中央企业应当是当前我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力量。一方面,十八大以来*中*、*务*对国有企业产业结构布局战略性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务*办公厅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央企业要加大战略性产业投资力度,要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中央企业资产规模庞大,并且掌控了大量战略性资源,具有更强的投资与创新能力以及更好的风险管控水平,既有义务也有责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成为关键主体。

刘兴国也提到,为解决国有资本在新兴产业布局分散、竞争力不强和重复投资问题,国资委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化整合,加快打造具有产业发展引领力的国有新兴产业集团。与此同时,也在积极深化新兴产业领域创新体制机制改*,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创新突破,实现技术自立自主。

吴刚梁表示,2023年,中央企业力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新时期国有企业同时发挥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三大作用。

记者 |可杨

编辑 | 何小桃 杨夏 杜恒峰

校对| 陈柯名

|每日经济新闻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网抑无音乐"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qaBC0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