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iss the rain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曾经在江南的烟雨里行色匆匆,每至桥上,却总有置身画卷时光凝滞的错觉。在江南,桥,是烟雨蒙蒙里最平常的悠然遇见,是旖旎风景中最淡雅又最恰如其分的背景,江南的桥太美了。
江南的小桥别致优雅,多呈半圆形,桥身轻缓隆起,与盈盈的河面或笔直的街道形成纵深对比。
“粉墙风动竹,水巷小桥通。”
桥是路,也是画,正是一座座曲折勾连的小桥,江南的一道道流水才有了流转婀娜的姿态,桥,为江南山水平添了曲径通幽的灵魂。江南的河宽水缓,涵洞精巧,小船悠悠穿行其间,每一座桥便是一幅水墨丹青的点睛之笔,每一座桥也是烟波浩渺的宏篇卷首。
江南的桥如江南的景色,婉约而幽静。比起江南,故乡的桥简直只能用粗糙来形容,水塘沟渠相交处,几只大小不一的涵管随便安放在一起,然后填上土石,上面再简单地用沙石水泥修出护栏和桥墩,一座简易实用的桥便大功告成。
故乡的桥和故乡人风格相似,不同于江南水乡,追求移步换景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故乡的桥,绝对是实用至上,只要好用能用管用即可,不太讲究结构设计,也不拘于风格造型。
记得儿子小时候,外公总给他唱那首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如此优美而有意境的歌谣,一旦被外公加上后面一句:“外婆桥上好暖和”,大家便会一起大笑不止。
外婆桥,就是故乡那些粗粝的小桥了,“暖和”带着记忆的温度,其实也包含了生命中某些难以言表的美好吧。
小时候记忆最深的,便是炎炎夏日,跟着小伙伴到水塘边挖一大块黄泥巴,然后坐在村头的小桥上“摔大炮”。所谓的大炮,就是把泥巴用力和软,然后做成碗状,使出浑身力气,照准水泥桥墩,猛地一掼,因为压力太大,泥巴里的空气瞬间从薄弱处爆出,发出鞭炮炸裂的脆响。
每次都是小韦的泥巴摔得最响,他的泥碗总能炸得稀巴烂,我的泥碗基本上都是“哑炮”,然后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得意洋洋地收走我的所有泥巴。
恹恹地郁闷时,拄着拐杖乘凉的奶奶,便会带着我们一块用泥巴捏玩具,奶奶的手很灵巧,之前只知道她会剪纸绣花,素不知她还能变戏法一样,给我们做出一堆玩具:大卡车、小水牛,大公鸡,小青蛙和泥娃娃,奶奶做出来的泥水牛,烘干后放在灶膛里烧出来,可以吹出哨声。
农村孩子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桥便是童年里不可或缺的嬉戏场所。每到水稻灌溉季节,桥头水渠里便是满溢的淙淙流水,那时桥墩上便挤满了孩子,男孩子胯上挂着一条裤衩,光着鲶鱼一样黝黑的身子,不时从桥墩上滑进水里,只露出个脑袋凫在水面上。
女孩子们歪歪斜斜地扎着两只羊角辫,穿着妈妈做的圆领背心和短裤,坐在桥墩上,两条腿泡在水中,看着没膝的水流在腿边翻着跟头打着漩涡匆匆流过。
大人们或提或扛着灌水护堤用到的铁锨,或蹲或立地围在桥面上谈论着农药和旱情。老人们坐在桥边的柳荫下,有一搭没一搭地摇着手里破了边的蒲扇,时不时打着盹。大爷家的黑水牛沉在水塘里迟迟不肯上岸,配合着两只不停抖动的耳朵,嘴巴里噗嗤噗嗤喷着水喘着粗气。
整整一个漫长的夏天,暑热就在这粗鄙的桥上消去。
我始终不知道桥除了引水灌溉排水泄洪还有其他的意义,直到奶奶去世的时候。
奶奶下葬的那天大雪纷飞,看着家人卷起她平日里的被褥衣物,跟着一大群人来到村口的桥头为她“送铺“,奶奶的大部分生前杂物,都付之与熊熊烈焰。我们围着火堆转了三圈,对着那些燃烧的衣物哥哥长跪不起、泣不成声。
父亲摔碎了那个放着燃了三天三夜长明灯的陶盆,棺木被抬出村口,送别奶奶,作为孙女,我只能止步村头的那座小桥。
以后再也不愿意在那座桥上逗留,寂然而颓圮的桥头,总会让我想起奶奶做的那些泥牛、泥车、泥娃娃,还有那簇在雪地里吐着舌头满地打转的火苗。
很多年后闺密结婚,我回乡为她做伴娘,第二天一切准备停当,即将动身前,她母亲亲手交给她一包用手帕包着的硬币,叮嘱她分装在贴身口袋里,当时以为是作为新娘进婆婆家门时类似于伴手礼的东西。
没想到在我们赶往新郎家的路上,每每途经一座桥,无论大小,她必定会抓出几枚硬币从窗口抛撒出去。这种习俗,对于土生土长的我却是第一次见到,心中甚是纳罕。
后来才知道,在老家的风俗中,无论婚丧嫁娶,打桥上走过,或是放炮或是丢纸或是抛硬币,总之,是要做出一些表示,以图顺遂吉利之意。
虽然至今仍不明白这种习俗缘何而起,可是想来,但凡走过一座小桥,必定会来到又一段分别的岔路口,于是便会生出依恋、忧惧和祈祷之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怕也是这种心境吧!
最近一直在读李娟的作品,她笔下荒蛮的戈壁,孤寂的草原,那个贫瘠的阿勒泰,既带给她无尽的苦痛和迷茫,也令她深深为之迷恋和难忘。
故乡的桥简朴异常,既没有江南小桥的细腻优雅,也不如北方拱桥的大气恢宏,可是故乡的桥刻着我生命里的每一份记忆,如同阿勒泰留给李娟的点点滴滴,正是那些拙朴,滋养和成就了现在的自己,让这不堪的生命,终有一隅可以依托,可以暂居。
故乡的桥,美或不美,永远都以一种不老的姿态,留存在生命里。
作者简介 :kiss the rain,原名张会,安徽淮南人,中学高级教师。爱好文学,喜用心品读经典,喜用心感知生活,从小就怀揣一个文学梦,年逾不惑追梦不止。
壹点号心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