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收建议乡村医生纳入编制】助推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升级

【张全收建议乡村医生纳入编制】助推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升级

2023年1月12日,安徽淮南,寿县堰口镇江黄村村医陈继武为村里老年人输液。(视觉中国/图)

全村2600多口人,只有1个村医——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是他所在的乡村需要面对的医疗现状。

张全收农民出身,人称“农民工司令”。2022年年末,新冠疫情席卷乡村,部分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令他忧心。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张全收准备了一份强化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

在他看来,目前农村医疗机构设置不规范,农民难以在家门口享受全面医疗服务;政府投入不足,人才、资源流失严重;其监管模式也不科学。

“村医的身份首先还是农民,还要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就是空谈。”针对上述情况,张全收建议,将村卫生室(所)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纳入编制预算,像教师进修一样加强乡村医疗人员的业务培训。除此之外,他还提到,要大力发展县乡村三级医疗一体化联动帮扶机制,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相对完善的医疗服务保障。

【张全收建议乡村医生纳入编制】助推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右)。(受访者供图/图)

“农民看病还是难在缺医少药”

南方周末: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乡村医疗问题的?

张全收: 我本身就是农民,也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农村基本情况非常熟悉,所以我一直都在关注乡村医疗问题。

因为关注,所以我在全国多个地方考察调研时都非常注意了解当地乡镇农村、城中村、城镇社区的医疗状况,我在建议中提到的乡村医疗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近年来,国家为改善乡村医疗条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源,但据我目前的了解,现在的乡村医疗体系,只能勉强维持农民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再出现疫情怎么办?

南方周末: 既然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为何仍存在农村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

张全收: 我认为投入还不到位,其中包括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乡镇卫生院有机器没人会操作、有人会操作但没钱买机器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常态化、很需要、用途广的医疗项目因资金和人才不足只能长期搁置。技术不更新,设备又老化,这造成乡村医疗人才和医疗资源的严重流失。根据调研情况,农村村医很多没有大学本科文凭,大专生也很少,他们一般是高中毕业,或者家里做这一行,就开个小医疗室。

南方周末: 你在建议中表示,目前农村医疗机构设置不规范。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全收:目前农村医疗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没有充分考虑偏远乡村、城中社区和城乡接合部的不同医疗需求量,医疗体制改革搞“一刀切”。大部分农民的看病需求还是在乡村医疗机构解决,农民看病难还是难在相对的“缺医少药”上,不能在家门口或就近享受较为全面的基本医疗服务。如果有人突发重大疾病,就得打120,但农村偏僻,120(救护车)过来也存在时间问题,容易耽误病情。农民看个病动辄去县城、到省城、进京城,浪费医疗资源不说,还加重农民就医负担。

乡级卫生院建设不规范、村级卫生室建设标准低,特别是村医的身份首先还是农民,还要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就是空谈。

南方周末: 为什么说农村医疗监管模式不科学?

张全收:我通过调研了解到,现有的对乡村医疗机构的监管机制,不论是医疗手段、药物使用还是应急处置等等都是限制性的,几乎没有指导服务性的。医闹要追责、保障跟不上,乡村医疗服务是疲于应付、明哲保身。

沿海城市城乡接合部医疗室的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好。比如我去过杭州,人家一个小社区(医院)做牙做得好得不得了,但内地跟沿海没法比。我现在担任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全村2600多口人,只有1个村医。

南方周末: 限制性的监管和指导服务性的监管,存在什么区别?

张全收:必要的监管必须是健全完善的。但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对乡村医疗机构的监管大多是这个药不能开、那个病不能看、什么检查不能做、什么诊疗手段不能用,要不就是追责、罚款、停业、吊销执照等,而指导基层医生怎么诊治、如何检查、科学用药等服务提供得较少。

专业的事要有专业的人干

南方周末: 农村医疗问题,是否在近年显得更突出?

张全收:正常的年份,现有的乡村医疗体系在保障农民就医需求上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旦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如新冠疫情时期,这些问题就非常突出了,特别是在偏远农村,这些短板更加明显。城中村或城镇社区会做得相对好些。

主要还是乡村医疗资源不足,设施老化、人才缺失、知识陈旧、药物不全等,加上医疗体制改革不到位,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运行较为困难。

南方周末: 对此,你有怎样的建议?

张全收: 要科学配置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依据区域位置、常住人口和医疗需求科学设置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将村卫生室(所)的机构和人员纳入编制预算,回归其医疗服务的公益性。

要加强对乡村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搞好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地将一些医疗资源下放到乡、村两级,加大投入提升建设标准,引导医疗人才到乡村医疗机构工作,同时,像教师进修一样加强乡村医疗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还得积极推进乡村医疗机构监管体制改革。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多规范、多指导、多帮助、多培训乡村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大力发展县乡村三级医疗一体化联动帮扶机制。

南方周末: 你关注“人”的因素,包括乡村医生纳入编制和进修培训。

张全收:这次疫情防控,乡、村两级的医生为夺取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这些村医本身还是农民,还要从事农业生产,参加新知识、新药物、新诊疗手段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对农民基本的医疗保障就兼顾不了,更别说日常健康监测服务了,所以村医的身份和培训问题是制约他们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一句话,就是专业的事要有专业的人来干。

南方周末:你提议发展“县乡村三级医疗一体化联动帮扶机制”,具体是如何帮扶?

张全收: 可参考我们精准扶贫时派驻到村到户的帮扶责任人制度,县级医院和村级卫生室(所)建立定点帮扶关系,乡镇卫生院配合,定期巡诊、入村坐诊、帮带村医,也可轮流选派村医到县级或乡镇卫生院转科学习,逐步提升农民医疗水平。如果村医遇到大的问题,要能方便和乡镇、和县城做好对接,及时打电话,把村卫生室不能治疗的病人送进城市。

南方周末: 你认为乡村医疗应该发挥什么样的职能?

张全收: 主要是满足村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相对完善的健康服务需求和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应急处置功能,为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建立第一道防线。

南方周末: 你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基本医疗需求的区别是什么?怎样算满足这些需求?

张全收: 健康服务需求就是平时的健康检查,看看有没有什么毛病,有病的要去治疗。像血压、血糖、尿酸还有乙肝五项检查,能支持的检查村里就支持一下。咱们国家这么大,完全做到也不容易,不能支持的,比如CT还有核磁共振,检查只能到乡镇去做。

南方周末记者 姜博文 南方周末实习生 伍甜甜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贰箂箂叁"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mo/fresh/8VqCCn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