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各“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学校纷纷收到了自己的“期中考试”成绩单。自2019年国家正式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以来,高职院校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定位,一批区域一流、国家高水平、世界有影响力的高质量职业院校正在建成。
天津职业大学始建于1978年,是全国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全国优质高职高专院校,2019年入选“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A档建设单位。
近日,天津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清春就“双高计划”进展成效、产教融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话题接受了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
问:推进实施“双高计划”给学校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郑清春: 首先,“双高”建设实施以来,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很大支持。在资金投入方面,2019年至今合计投入资金2.3亿元,主要用于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九方面,同时基本教育经费拨款稳中有增,市级财政调拨各类资金超3亿元保障学校重大项目建设。在政策上,天津市委、市政府通过职业教育创优赋能建设、部市共建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等重要举措为学校发展搭平台、聚资源。
在“双高计划”引领下,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天津“双城”建设,在职业教育改*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在人才培养改*、师资队伍建设、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贡献了诸多“天职”方案。学校的行业企业认可度、学生家长满意度及业内影响力显着提升。
问:作为“双高计划”的A档建设单位,学校三年来在哪些领域有重要进展成效?
郑清春: 学校在引领职业教育改*、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主动创新、大胆实践,贡献了诸多“天职”智慧。
靠前,引领职业教育改*。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协同育人。主动联合政府、深化与龙头企业合作、联动培训评价组织、重组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构建“四方联动”协同机制,全面参与专业群建设;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发模块化课程,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形成目标、岗位、团队、课程、设计五个核心要素高度耦合、环环相扣的“五链耦合”人才培养机制。二是聚焦卓越培养,打造专业群课程体系新样本。组建通识课,重构平台课,校企共同开发模块化专业课程,构建“高阶课程+”项目库,学生可通过选修“高阶课程+”项目置换等量学分完成学业,促进多样化成才。
第二,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一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建设“天津职业大学威县分校”,牵头组建京津冀“双高计划”建设联盟和津雄职教发展联盟,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在甘肃武威建设“天津职业大学(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精准对接中西部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共享“天职”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二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天津市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为140余家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攻关。与滨海新区共建技术技能人才联盟,打造瑞普生物、360网络安全和国家动漫园3个产业学院,为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文化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第三,支撑技能社会建设。学校围绕理论创新、制度设计、标准开发、规划研制等方面,推动在区域和国家层面形成一批有效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政策、制度、标准。
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但企业的意愿往往不是很强烈,原因是什么?学校在产教深度融合方面有哪些经验?
郑清春: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校热企冷”现象,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还不能有机衔接,“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
解决“校热企冷”问题的关键是通过政策支持、机制创新、平台搭建等措施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寻找共同的“利益点”,把校企双方紧紧拴在一起。
天津职业大学基于多年实践,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校企合作“四模式”:一是建设6个产业学院,把学校办到企业里、教室搬到车间中、讲台设在岗位上。以万新产业学院为例,校企合作开发出全国唯一一个培养镜片生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填补了专业链、人才链的空白。二是建设4个校内企业培训中心,其中林肯(中国)在学校成立国内首家技术培训中心,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和员工进行教学和技能培训,企业的最新车型在上市前3个月赠予学校,用于学校教学。三是升级6个职教集团,围绕“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主导开展考核颁证,学校主导融入课程体系,企业主导与员工招聘、薪酬、职务晋升挂钩。四是建设3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创新资本混合等“六混合”运行模式。
问:专业(群)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对此学校在专业(群)建设上进行了哪些优化升级?
郑清春: 在专业群建设方面:一是对接产业、优化布局。学校制定了专业(群)发展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专业群建设标准,优化形成了面向天津现代产业体系的5个专业群和面向现代服务业的5个专业群。近三年新增8个专业,撤销5个专业。
二是重点引领、分层发展。数字赋能眼视光技术、包装工程技术2个*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带动和引领学校整体专业群建设和发展,2021年面向智能科技的汽车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2个专业群被确定为天津市级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了“2-2-6”三层级专业群布局,即2个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专业群,2个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专业群,6个区域领先、行业有影响专业群。
问:“双高计划”中期后,学校接下来将会在哪些方面补短板?
郑清春: 一方面,完全实施学分制改*还需要进一步推动。为突显类型教育,适应生源多元化、学习个性化、需求多样化等高职教育新形势,学校积极开展学分制探索,尽管出台了学习成果认定与学分置换办法等管理制度,完成了与学分制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开发了学分管理系统,但仍存在实施不深、覆盖面不广等问题。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推动卓越课学分置换工作,实施弹性学制、学业导师制、学分绩点制。
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办学尚需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途径。“双高”建设期间,学校在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成立三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大力推进校企机构混合、资本混合、课程混合、设备混合、项目混合、师资混合。同时也存在步子迈得还不够大,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
下一步,学校将坚持公益属性、育人为本,坚持市场运作、激发活力,坚持规范操作、明晰产权,坚持分层分步、稳妥推进,深入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理论研究、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率先探索出公办职业学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模式、路径。(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欧媚)
作者:欧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