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带避孕套到校,推动校园性教育新篇章

小学生带避孕套到校,推动校园性教育新篇章

□张露瑶 (伊犁师范学院)

近日,江苏盐城一五年级小学生带避孕套到学校向其他同学“展示”,班主任发现后引导学生们正确看待“性”,获得了网友们的赞许。在网友们的点赞声中,也不乏对性教育缺失的反思,“谈性色变”的态度是否还适用于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呢?

新闻事件中的班主任徐老师称,看见一些孩子对待这件事时露出“鄙夷”的神色,这足以体现出孩子们并不是不知道“性”,不了解避孕套的作用,而是缺乏对“性”、对避孕套的正确认识。小学生们对于“性”的了解,不外乎来自于家长或互联网,之所以看避孕套“色变”,也多半来自于家长的“谈性色变”,可互联网上关于“性”的内容良莠不齐,家长和学校再不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谈性色变”只会越演越烈。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对“性”大多羞于启齿,但也有许多教育工作者为性教育的发展而努力尝试过。北京师范大学早在2013年就曾出版名为《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一系列性教育书籍,但却被家长们以“尺度过大”“我的孩子还小”为由举报下架。“你嫌性教育太早,但坏人从不会嫌你孩子太小”,9岁女孩遭“隔空猥亵”的事件,就体现了性教育的缺失只会让孩子们在遇到性侵犯时不知反抗,家长们虽非本意,但却间接地助长了加害者的气焰,成为了“帮凶”。

青少年也许青涩懵懂,但不应该无知,他们有了解真实世界的权利。一味地对“性”的话题遮遮掩掩,将“我从哪里来”的问题神秘化,只会徒增青少年的好奇,驱使他们“偷尝禁果”,造成未成年性犯罪,堕胎、性病的低龄化等后果。

性的教育不仅关于性行为,更多的是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构造,正确面对自己的情感,拥有性道德意识,让青少年以更加健康成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去步入社会,这不仅对青少年本身有益,还对人类健康、家庭幸福、社会稳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也不应该被贴上“*情”的标签。

“小学生带避孕套到校”一事虽体现了性教育的缺乏,但也让人窥见了部分教师对性教育发展的不懈努力。但仅靠个别教师微弱的力量是不够的,做对性教育、做好性教育还需要学校的努力、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以平常心对待性教育,将性教育系统化、常态化,才能让孩子们拥有更干净的环境去自由地生长。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最宝贝的李福乐"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edu/8qgR11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