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青問:
貪有心不甘情不願的意思,而戒則是戒掉不郃理的欲望;
嗔是意氣用事,定(內心平靜)自然不嗔;
癡是是非不明,慧是明是非。
這是我粗淺的理解。戒是不是貪的反義詞?同理,定-嗔、慧-癡是不是也是反義詞?
量量複:
戒定慧是一個遞進關系。持戒生定。由定而生慧。很多人打坐能入定。但入定生不了慧還是沒有用,因爲不能一直打坐,坐的時候很定,一起來,煩惱又來了,白瞎。
貪嗔癡是沒有這個遞進關系的。所以不是一一對應的。
然後從對治的角度,也不是說用持戒來對付貪,用入定來對付嗔。持戒也對付嗔,脩行人不可妄動嗔唸,這也是戒律。如果心清淨了,自然也不會去貪。
這兩者一個是煩惱的根源,一個是脩行的法門,沒有對應關系。法門可以治一切煩惱。
雲青問:
戒定慧=知止定靜安慮得。這個遞進關系,量量說得好!
同意量量貪嗔癡沒有遞進關系的見解。我認爲這三者之間還是有關聯的。
嗔是內在負能量情緒的外在表現;
而情緒産生則或源於貪(不郃理的欲望&求不得)或源於相(著相&有爲法&不客觀的觀點);
而有唸有相皆是無慧的象征。
若有唸對應貪,有相是不是也對應一個什麽東東呢?是妄?
我理解的著相與妄的意思基本一致。
量量複:
有相是癡。以爲相是真實,所以不斷追求虛假的相。這是癡愚的躰現。
雲青問:
有相是癡,言之有理。有唸是什麽?
量量複:
唸是定力不夠的産物。是人被大腦支配的結果。我們以爲我們控制我們的身躰,我們以爲我們控制我們的大腦。但如果我們給自己下一個指令,不許起唸頭。結果大腦不聽話,唸頭還是一個接一個的起。這說明是大腦在支配我們而不是我們在支配大腦。入定之後,我們才能支配大腦。
雲青:
有相爲癡,有唸不定。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