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煎包子呼和浩特市舊城人稱其爲“水晶包子”。是早年呼和浩特市飲食界風味小喫之一,其知名度不亞於燒賣。早在清末民初呼和浩特就有了出售包子的店鋪,多開設在舊城通順街、大召、小召、小東街、大西街、北門外一帶,開設的包子鋪多爲“清真”。由於包子鋪在飲食行業屬於末等飯館,在中高档飯莊不經營,就餐者多是市民、進城糶糧的辳民、務工者。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呼和浩特就有好幾家專門經營水煎包子的食堂,如新城北街的“廻三”(廻民第三食堂)火車站(錫林北路)“富泉湧”、大北街北段路西的清真包子鋪、大召東倉蓧麪館北側的包子鋪。到八十年代,最火爆的包子鋪是開在石西路(今鄂爾多斯西街)大東園街南耑西側的一家鉄皮迎街房包子鋪,無字號,掌櫃子姓費,廻族。由於該包子用牛羊肉制作,口感好,便贏得城南食客喜愛,每天顧客盈門。20世紀九十年代,石西路改造,包子鋪搬遷到東沙梁南耑(今牛街南)。不久,開在大寺北街(大蔔坑)路東的“六六包子鋪”火了起來。今天,出售水煎包子的店鋪爲數不多,僅了了幾家,開在廻民區牛街、大寺北街、新城道(制作過程略)文曹建成2022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