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以后,草莓是少有的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且适合鲜食采摘的水果。草莓种类多样、口感鲜美,是老少咸宜的优质水果类型,消费者的喜爱为草莓种植户带来了良好的商机,冬季反季节栽培的草莓一般价格能稳定在30元/斤左右,在北方有些地区,鲜食采摘的草莓价格甚至能达到每斤60元以上。
但是,近年来围绕草莓的食用安全性产生的争议也较多,典型的比如除草剂残留、打甜蜜素,而被提及最多的则是“激素草莓”,笔者从事草莓栽培研究和技术服务多年,以个人经验来看,很多消费者在采摘和选购的时候,但凡看到个头大或者畸形的草莓时,往往都会疑惑这是不是因为用了激素的缘故。事实真是如此吗?
草莓果实与激素的关系
必须明确的一点, 草莓要结出果实是离不开激素的 ,不仅是草莓,苹果、橘子等水果,番茄、黄瓜等蔬菜,以及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但凡要正常生长以及形成产量都离不开激素的参与。我们知道,调节人的各项生理机能的途径有两种,一个是神经、另一个就是激素,而对植物来说它们没有神经,各项生理活动的完成所依赖的只有激素。因此,离开激素不但草莓结不出果实,我们甚至都看不到植物的生长。
对草莓来说,激素主要是由其自身产生的,这些激素种类非常多,其中对果实生长发育起作用的其主要包括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正常情况下,在草莓的花粉落到柱头上并顺利完成受精后就会进一步发育成种子,而种子的发育会提高这些激素的生成水平,与此同时会促进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营养物质向果实里面运输,这也就实现了果实的膨大。
相反,如果授粉不良,种子就不能正常发育。 草莓果实表面的突起都是一粒粒的种子, 如果哪粒种子授粉不良,那么它产生的激素水平就低,这样一来,对应的果实部位竟会因为得不到充足有机营养物质而果肉发育不良,而表现为收缩,发瘪。而其它部位的种子如果授粉充分就还可以正常发育,对应的果肉也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而发育饱满, 这是造成草莓畸形果产生的根本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草莓果实的膨大离不开激素参与,因此,一提到激素就觉得对人体不好,这是一种典型且普遍的常识性错误。
为什么草莓要喷激?
虽然草莓自身能产生激素,但 事实上在生产中很多莓农仍然会喷激素, 这是为什么呢?
草莓自身产生的激素叫做内源激素,而人为喷施的激素被统称为外源激素,从本质上讲,两者是化学成分相同的同一样类物质,比如最常用的氯吡脲,它就能起到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实现加速生长、加快果实膨大的作用。也因此我们通常将之称为膨大剂。
但是,用膨大剂并不是草莓的专属,事实上这种由日本科研人员研发的植物激素,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霓虹国广泛使用,被引进后也很快被普及到葡萄、猕猴桃、苹果等农作物上,而主要目的都是弥补植物内源激素生成量的不足,从而促进果实的正产发育。
其中比较典型的要数葡萄,以大家熟知的夏黑为例,市面上所销售的夏黑葡萄几乎无一例外会用膨大剂处理,如果没有这种人为手段的干预,夏黑葡萄的颗粒仅能长成黄豆粒大小,根本不具有商品价值。
膨大剂对人体有害吗?
到如今,氯吡脲已经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而且至今没有因此造成人体健康问题的事件发生。在2011年爆出西瓜膨大剂事件后,一时间矛头指向了膨大剂,对此, 官方曾公开表示:
植物生长调节剂毒性很低,残留量也非常低,对大量产品检测的结果显示,基本测不出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存在。······根据这些科学数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
而当年西瓜炸裂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与施用膨大剂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品种、水肥管理、膨大剂施用时间不当等有关。
中国农科院张朝贤研究员也表示:
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属于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同时,我国还先后制定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残留标准,指导和规范农药使用。经大量田间试验证明,膨大剂在合理使用下对西瓜品质无明显不良影响。
还有哪些原因造成了草莓畸形和个头大
草莓授粉不良是造成果实畸形的根本原因,而草莓授粉不良的原因则包括肥水供应不适宜,开花期温度偏高或偏低,以及开花期空气湿度偏高或偏低等等,这些都是管理技术层面的因素。
前文已经做过解释,膨大素能使草莓个头变大,但这不是草莓个头大的主要原因,草莓的个头主要取决于品种,比如我们较为熟悉的红颜(九九草莓)本身个头就比较大,而一些个头小的品种,比如野生草莓,即便是施用膨大剂也达不到红颜那样的体积。另外,草莓个头的大小还与留果多少有关,留果少,营养供应集中,自然草莓个头会长得更大。
总之,草莓果实个头大、畸形与使用激素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即便是使用激素,也是被相关法规所允许的。因此,咱们消费者要对草莓的安全性建立科学认知, 不能把自己对食品安全的焦虑转嫁到草莓上,从而误伤为大家种出美味果实的莓农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