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谭铁牛院士与周鸿祎委员 共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迈向新高度

1、我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今年有望达251亿美元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智能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日前发布的 《智能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白皮书》 (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随着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教育、医疗、安防等领域需求增加,我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 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1亿美元

《白皮书》指出,整体来看,我国庞大市场需求培育一批机器人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国产厂商,各行业国产化比例不断提升,服务、特种机器人领域,国产整机优势显着,如扫地机器人已经基本被国内品牌产品占据,科沃斯、小米、石头、云鲸和美的等企业产品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仍以国外为主。各行业的整机产品存在明显的替代差异性。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产品高端化依然不足,国产企业更多占据价值链中下游,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部分企业正向高端发起冲击。

在企业竞争方面,行业中尚未孵化龙头企业,企业竞争力低于领先水平。国内企业规模和体量较小。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仅ABB一家企业市值就超过国内埃斯顿、新松、埃夫特、汇川等头部企业市值之和。从市场范围来看,国内企业以拓展国内市场为主,没有完全“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而ABB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亚洲、中东和美洲等地区是主要市场,埃斯顿汇川等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售于中国境内,部分销往欧洲、美洲等。

针对以上问题,《白皮书》建议中国打造自主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在机器人整机、机器人软件、机器人硬件、智能技术、新兴服务业五大方面下功夫,积极引导并推动产业各方在机器人整机上以新技术融入获取更多市场机遇;在机器人软件上重点攻关核心技术,搭建平台生态;在机器人硬件上面向高端零部件、产品进行研发;在智能技术上跟进人机交互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新兴服务业上发挥 5G、云计算等新技术优势。

同时,面对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中下游重点领域,出台专项行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培育各类产业主体,打造全链路产业生态。针对产业链上游生产零部件企业,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提高企业生态主导力、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创新资源集聚。针对产业链中游从事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及从事软件开发的系统集成企业和产业链下游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着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构筑全链路产业生态。

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报

2、人形机器人爆发前夜,传感器要准备什么?

人形机器人,代表了人类对机器人制造技术和应用的最终幻想,作为人工智能的实体化,目前已完成了初步的探索和技术积累,未来结合产业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被许多人认为是继电脑、手机、智能电动车之后的新一代颠覆性产品。

南京大学谭铁牛院士与周鸿祎委员 共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迈向新高度

人形机器人的推出,开启了智能应用新时代。“机器人+应用”将赋能千行百业。 据估计,2020-2025年全球约8500万工作岗位将被机器替代。 人形机器人为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生产力潜能,在政策和技术的双向加持下,在工业、医疗、服务、军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带动经济新的增长点, 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级未来产业

庞大的未来市场吸引了国际国内大批企业,人形机器人赛道不断涌现新的企业与产品,全球范围内*高调的特斯拉曾推出Tesla Bot,近期又推出最新一代Optimus Gen2,位于温哥华的Sanctuary AI持续获得关注,日本东京大学团队还开发出GPT-4驱动的人形机器人Alter3。

除了人形机器人厂家,全球大厂也持续投注,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英伟达、和微软等巨头,向初创公司 AI 投资6.75 亿美元,使其公司估值达到了26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不断超车,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涌现出港交所上市的“人形机器人靠前股”优必选,由“90后”科技博主、前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创办的智元机器人,由零部件起步、在近期刚刚推出人形机器人新品的天太机器人、已经做出通用人形机器人GR-1的傅利叶智能……此外,国内投资机构也充分肯定人形机器人前景,纷纷相关产业链,可以说,人形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都展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人形机器人的蓬勃发展,为传感器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预计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成熟阶段,传感器BOM成本占比约22%,传感器也将成为控制人形机器人成本、提升规模效应、加速产业化落地的关键因素。

南京大学谭铁牛院士与周鸿祎委员 共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迈向新高度

人形机器人常见的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力矩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和声学传感器等,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视觉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最常用的传感器之一是进行人/物识别、目标追踪、路标识别、自主导航的重要手段之一。触觉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抓取、物体识别和场景感知等场景。力矩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可以在操作中自主调整自身姿态,保证稳定性和精度。惯性传感器用于感知机器人的运动状态,确保及时调整。声学传感器主要用于语音识别和语音交互,能够实现机器人与人类进行自然交流和沟通。

以2023年12月特斯拉公开展示的GEN-2为例,机器人搭配全新的双手配置,动作更为灵敏,能够灵活抓握鸡蛋,都离不开传感器的精准识别、感知与控制。据悉,特斯拉GEN-2仅一根手指至少使用10个触觉传感器。

庞大的需求量为各类传感器提供了肥沃的发展土壤。未来,假设人形机器人与人口比例为2:1,人形机器人需求量有望达到100亿-200亿台,人类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甚至会远远超过汽车。在理想状态下,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能够达到1540亿美元的规模,接近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以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1/3。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政策、市场和技术的推进下不断快速发展,大量国产人形机器人厂家出现并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与国产传感器相辅相成,不断创造新的机会。

文章来源:感知芯视界

3、武汉大学联合小米成立机器人系

3月11日, 武汉大学宣布成立机器人系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系)战略咨询委员会年会暨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年会、武汉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年会举行。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表示,过去的一年,在各位委员的关心下,武汉大学计算机学科取得了新成绩、新进步,重点研发项目再创新高、科研经费总额突破纪录、人才培育和引进成果斐然。 在雷军基金会的提议和捐助下,联合小米成立机器人系 ,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他指出,武汉大学机器人系需充分整合跨学科教育资源,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武大风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武汉大学机器人系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湖南大学王耀南院士强调,机器人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依赖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深度强化学习来解决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因此集群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结合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研究方向。希望武汉大学机器人系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交叉建设的研究体系,联合兄弟院校,深化行业合作。

目前,小米已在机器人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推出 两代机器狗(CyberDog 铁蛋,仿生四足机器人)和一代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 铁大)

南京大学谭铁牛院士与周鸿祎委员 共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迈向新高度
南京大学谭铁牛院士与周鸿祎委员 共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迈向新高度

据悉,去年 11 月 29 日,武汉大学 1987 级计算机系校友,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雷军向母校捐赠 13 亿元人民币 。雷军表示,此次捐赠主要聚焦三个方向:支持数理化文史哲六大学科基础研究、支持计算机领域科技创新、支持大学生培养。

南京大学谭铁牛院士与周鸿祎委员 共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迈向新高度

文章来源:IT之家

4、CAAI原副理事长谭铁牛院士和CAAI人工智能与安全专委会主任周鸿祎先生与您一起聊聊“人工智能+”

2024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引发热议。“人工智能+”可以“+”什么?如何“+”?将会带来哪些机遇?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CAAI原副理事长谭铁牛做客人民日报新媒体《两会面对面》栏目和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CAAI人工智能与安全专委会主任周鸿祎一起,聊聊“人工智能+”。

南京大学谭铁牛院士与周鸿祎委员 共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迈向新高度

直播采访视频:

https://wap..com//7364707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雷雷雷wl"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smart/8jeR1n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