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新镇小茂 | 文
前几天看到一条新闻,说是日本三大漫画出版商中的集英社和小学馆专门设立部门,开始制作面向智能手机阅读的竖屏网页漫画。
和传统漫画类似读书的阅读体验不同,这种网漫是将每一格分镜都纵向排列,以便在手机上轻松阅读。
等等,这特么不就是现在在中韩都很流行的网络条漫吗?
顾名思义,条漫就是各种竖着看的漫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玩意开始崛起。它和短视频一样完美的适配手机,也意味着条漫以后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非人哉
条漫在诞生之初伴随着很大的争议:分镜较为简陋、场景难以画出纵深,更无法表现跨页漫画的恢弘场景。如果把游戏圈鄙视链那一套带入进来,显然条漫就相当于页游,位居漫画圈鄙视链最底端。
可在接下来几年里,这种漫画形式却越来越火,以“农村围剿城市”的姿态包围了互联网。目前国内下载量靠前的漫画app“快看”是纯粹的条漫平台,而在其他任意一家漫画网站,你也都能够找到条漫板块。
来自小米应用商城
所以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屌丝”,是怎么一步步征服漫画行业的?
条漫在近几年崛起,从传播的角度上,是一个很好的形式适应载体的例子。
广义层面上,其实条漫比现代页漫更早流行。上世纪那些刊登在报纸上的连续四格讽刺漫画,和现在的条漫相比,只不过没有“拉成条”纵向排列而已,形式上和现在火起来的条漫没有什么分别。
两张二战时期的漫画
到后来,这类漫画在杂志上爆火,还捧出了一批如朋弟,朱*庸等受到主流社会待见的漫画家。前者原创了漫画人物“老夫子”,后者更不用说,早期的《双响炮》、《涩女郎》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大概是在老一辈中知名度*高的中国漫画家了。
但要追溯现代网络条漫的起源,我们不可避免要把目光投向韩国。21世纪头十年,韩国互联网发达程度是比较领先的。除了对外输出偶像和PC网游,内部某些行业也在崛起,形成了一套自产自销的成熟体系。
条漫在韩国有个专门的名词“웹툰”,即网络漫画。 在1996年,一位名叫韩熙泽的漫画家上传了韩国靠前部网络漫画《无人岛》。尽管在当时没有掀起巨大波浪,但这种新兴创作形式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到了2003年,漫画家“姜草”(笔名)的作品《纯情漫画(순정만화)》在韩国爆红,在那个年代就创下了6000万的点击量数据,正式让这类网络漫画站稳了脚跟。姜草本人也被誉为靠前代网络漫画家。
《纯情漫画》讲述了30岁上班族金延宇和女高中生韩秀英之间的爱情故事,对日常生活简单情感的温柔描述让其广受好评。 不过比起漫画内容,更重要是姜草的成功轨迹。 他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的艺术和绘画教育,年轻时就立志成为漫画家,但几乎没有出版社给他机会。直到2002年,他创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站连载作品,却一炮而红,震撼了当时的漫画行业一整年。
这一点其实非常类似网文创作 :没有页漫那么多的技巧条框,也不用担心被出版商卡门槛。稍微学过一点画的人,买一个手绘板练习几天,就有可能画出不错的作品。当然这也不全是优点,因为会有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混水捞钱。但不管怎么说,有更多作者和作品被人看到,永远是件好事。
以姜草为代表的一批漫画家大获成功,让他们网站采用的纵向滚动阅读模式成了韩国网络漫画主流。同一时期受到Flash动画的影响,全彩上色模式也流行起来,基本确定了如今的条漫创作雏形。
这部以前常在内涵段子上看到的《心灵的声音》,也是韩国网漫的里程碑作品
顶流资本的入局更是推动了条漫大爆发。韩国排名前四的网漫平台,完全被Naver(类似百度)和Kakao(类似QQ微信)集团占领。这些网站有很多针对条漫开发的设计,比如突然下拉的动态视觉效果,或专属bgm等。
韩国最大漫画网站
有趣的是,在韩国爆火的网络条漫,大都会被优先改编成镇仁影视剧而非动画。比如早年间许多人的青春回忆《浪漫满屋》,或者是前两年在国内也挺火的《整容液》(后来也出了动画)。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也在潜移默化中被韩漫“文化输出”了。
另一边,一些“不正经”的领域也在逐渐被韩国条漫统治。比如某些网站和粉色app的**上,御姐和牛头人扎堆的韩国条漫已经开始占据半壁江山,以至于搜索韩漫默认都会跳出少儿不宜的联想词。
从“学术”层面客观探讨,条漫也确实适合拿来绘制*人漫画。人类水平行走,建筑依地而建,从宏大叙事的角度而言横向构图的确是最优解。而“条漫-手机-纵向构图”,看似是基于工具性的折衷方案,但也拥有人性上的依据:人脸、人身,均为纵向生长。
在*人漫画中,人物是绝对的核心。长条状构图能够强化对身体的描绘,突出饱满的曲线和匀称的肌肉。哪怕你看久了审美疲劳,也不妨碍靠前眼更容易被这些作品吸引。
另外,和日本*人漫画大都为短篇不同,韩国条漫走的往往是长篇连载路线,通过流量和订阅源源不断获取收入,似乎也是门更加稳定的工作。
以上是条漫在韩国流行的基础。说流行可能都不太合适,毕竟它基本已经成为了韩国漫画的代名词。
印象里条漫开始在中国流行,应该是2010年之后的事情了。一是因为触屏手机爆发性增长,“向下拉”的操作方式,和条漫的阅读体验正好相互适应,不流行似乎也没什么道理。
另一方面微博刚火那会,也乐于向用户推送一些文字以外的短平快内容,条漫就成了最佳载体。靠着一个个短小精悍、笑点频出的条漫,当时微博涌现了使徒子、郭斯特、伟大的安妮等一批漫画大V,一度快成为顶尖动漫平台。
手握巨大优势,微博动漫却始终没能下定决心做一个*的漫画APP。结果在互联网创业潮的号召下,条漫大V们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运营。
再次安利一下非人哉工作室
到2014年,出现了一件让中国条漫彻底崛起的关键事件。22岁的条漫大V“伟大的安妮”打造了中国推荐条漫APP“快看漫画”。目标也很明确,放弃一部分用户,只满足习惯条漫的轻阅读读者。
不是打广告,就不放APP截图了
但和韩国那边的顺风顺水不同,快看漫画是在巨大争议中崛起的。1.0版本APP上线那天,该平台发布了一篇“护航大作”漫画《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来宣传自己的“梦想”和创作理念。
这篇条漫在微博获得了极好的传播效果,却也在漫画圈里引来不少争议。当时安妮被架上一个“梦想婊”的黑称,很多媒体人怀疑这是一帮过气微博营销号抱团取暖,准备圈一波钱就跑路。
搜索那时的报道,也很容易看出很多漫画创作者对条漫的鄙夷态度。
《1%的生活,99%的泡沫》
马后炮而言,可以说商业成绩是较好的打脸工具。上线较早的快看漫画没有死掉,反而到了2016年已经突破200万日活。随后两年,包括腾讯动漫、知音漫客在内的一长串APP相继上线,可谁都没能撼动快看的商业模式,反倒是它们自己纷纷走上了条漫阅读模式。
至此,自彩漫打败黑白漫之后,条漫和页漫在中国网络市场的战争,也以条漫的完全胜利告终。
条漫的走红似乎是一种必然,就像短视频打败长视频那样,人们的生活已经被大量讯息充满,偶尔空出碎片化时间,去追求简单直接的刺激也无可厚非。
然而去掉短平快的内容,条漫本身就一无是处吗?
当然不是。我们时常会忽略一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作模式,条漫本身也在不断进化,拓宽题材和表现方式。
恋爱题材条漫《蝉女》是一个例子。作者宫缘干大量采用了有别于传统的圆形画幅,用大量窥视视角满足读者的偷窥欲望,也让画面中的角色更显亲近温柔。
到漫画后半段,作者更是大量采用了不规则画框,用来映衬漫画想要表达的主题:那些不被理解的爱情,宛如梦幻泡影。
条漫时常被诟病难以表现景深和大场面。但有《欺星客栈》这样的作品另辟蹊径,干脆把漫画全部横着画,像是一幅恢弘的画卷缓缓展开,人物动作连贯性极强,观感又像是看电影。
《谷围南亭》的作者墨飞老师,擅长利用条漫画幅长的特点,画出连贯性的超长画面。此过程中,读者一点点坠入作者营造的诡异场景中,需要逐渐下滑屏幕才能看到画面全景,得出一种山水繁复柳暗花明的豁达感。
甚至是条漫薄弱的战斗场面,也有漫画家创造性地解决一个个难题。比如漫画《医统天下》中的一段战斗分镜,作者段言突破了漫画框格的限制,不是以某一格为视角出发,而是把所有格子以完整统一的构图来呈现,将边框当做墙壁,兵器在“墙壁”间不断反弹,最终毙敌于无形。
条漫确实给传统创作技法安上了枷锁,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某种专属于条漫的创作技法。
这也是条漫能够持续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它诞生之初更像是段子的漫画化,身上绑满了娱乐性和社交性,似乎和高雅、艺术等字眼扯不上关系。
但当它逐渐成为主流,又有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你难以猜到下一部作品能带来什么样的阅读体验。
传统漫画爱好者也许瞧不上条漫,但它注定会兴起。况且二者间未必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双方完全可以彼此学习,顺应着媒介和技术发展,展现更好的漫画内容。
也许条漫真正的潜力,还远未被完全开发出来。没准有一天,从条漫中也会诞生出名留艺术史的创作者。
当然,如果它有朝一日遇到瓶颈,止步不前,也没必要踩上一脚。毕竟一篇好的漫画,有趣不就足够了吗?
《食梦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