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问其姓氏”,显然有再会之意,而对方却答非所问:“是金陵人,客此。”相遇而饮,彼此分别,应该有不少话语,而作者就只写了这么一句,耐人寻味。
先论“是金陵人”。特定的地名往往可以引发人的感触,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作者的心里,金陵即是明王朝的象征,因而“是金陵人”,很容易触发“是明朝人”的联想,而引起前朝记忆,引起不尽的故国之思。
这或许也是作者将《钟山》列为《陶庵梦忆》卷一靠前篇的缘故。钟山,即金陵钟山。文中叙述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之间,人言王气,龙蜕藏焉”,高皇帝定寝穴于此;后因修陵,发枯木之根,“识者为伤地脉,泄王气”;而果有甲申之变,“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作者的故都之思,亡国之恨,于此可见。
再说“客此”。在中国古典诗文里,“客”往往蕴含着漂泊难归的伤感。就因了一个“客”字,湖心亭依旧,故人却不复一见;而作者“国破家亡,无所归止”,又何尝不是漂泊难归之“客”呢?因而“客此”,不仅会勾起无限的故人之思,还会触发家国不幸、无所归依的伤痛。
可见,“是金陵人,客此”,蕴含了作者丰富复杂的梦忆之情,渗透了不能忘却的前朝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