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监狱是要付出代价的,《规训与惩罚》,现代监狱,不再惩罚人的肉体,而是惩罚人的灵魂。

不去监狱是要付出代价的,《规训与惩罚》,现代监狱,不再惩罚人的肉体,而是惩罚人的灵魂。

郑胜辉学习与思考第1680天

关于作者

米歇尔·福柯(1926-1984),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在哲学、思想史、政治学、社会学、精神分析、文学批评、艺术批评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被誉为“二十世纪被引述最多的人文学者”。

关于本书

《规训与惩罚》出版于1975年,是福柯众多着作当中最广为人知、影响也最深远的一部。本书探讨了西方十七世纪以后刑罚方式从公开惩罚到隐秘规训的历史变革,展示了西方政治权力从王权到资产阶级权力的变迁。福柯由此展开了对现代性的深刻批判。

核心内容

福柯的人生经历几乎满足了我们对于一个当代法国知识分子的所有想象。巴黎高师的学习、支持学生运动、组织“监狱信息小组”、公开同性恋的身份、广博的知识和着述。福柯的社会史研究对象往往是疯子、病人、罪犯、同性恋者这些异于常人的生命。这一方面与他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有关;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从这些边缘人群中,福柯发现了一个观察政治实际运作的独特视角,可以看到权力运作的诸多细节。

前言

《规训与惩罚》,这本书通过探讨西方十七世纪以后刑罚的历史变革,展示西方政治权力从王权到资产阶级权力的变迁。

福柯是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甚至被誉为“二十世纪被引述最多的人文学者”。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几乎满足了我们对于一个当代法国知识分子的所有想象。福柯1926年出生,在天主教中学上学,后来进入了着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巴黎高师”,在这里他吸收了大量哲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的营养,还加入过法国共产党。毕业后福柯教过书、当过法国在外国的文化代表,参与和支持1968年的学生运动,还因为静坐抗议被警察逮捕。1970年福柯当选了法国最有名的法兰西学院的思想史教授。

在个人生活上,福柯从大学时代就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几次自杀未遂。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公开自己同性恋身份的公众人物。最终因为染上了艾滋病,在58岁这个人文学者创作的盛年去世。福柯的着作数量庞大,而且涉猎很广,涵盖了哲学、思想史、政治学、社会学、精神分析、文学批评、艺术批评,是一个我们很难给他贴上确切标签的学者。福柯去世后,他的影响几乎随处可见,而且有增无减。二十世纪后期产生的那些时髦的思潮,比如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等,都把福柯视为自己的理论先驱。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文学、艺术、法学、性别理论、文化研究,甚至连当代建筑分析中都可以看到福柯的影子。被这么多学科的学者们大量引用,也就难怪人们称他是“二十世纪被引述最多的人文学者”了。

我们这期音频要解读的《规训与惩罚》出版于1975年,可以算是福柯众多着作当中最广为人知、影响也最深远的一部了。在这本书之前,福柯已经出版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作品,比如《癫狂与文明》、《知识考古学》等等,但是福柯自己却把《规训与惩罚》称为“我的第一部着作”,可见这本书在他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监狱的诞生”,福柯终其一生都对“监狱”抱有强烈的兴趣。在1971年,他组织成立了“监狱信息小组”,而且把自己的家作为整个组织的官方地址,这个机构致力于了解当时法国监狱系统的状况,向民众们公布监狱中的悲惨生活,力图推进监狱改革。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福柯走访了大量监狱的工作人员、犯人和他们的亲属朋友,阅读了大量历史上有关于惩罚和监狱制度的书籍,虽然“监狱信息小组”最终被政府封杀,但是福柯这几年的工作最终促成了《规训与惩罚》这本书的写作。

在这本书里,福柯毫不吝啬,用大量笔墨细致入微地为我们描绘了历史上那些惩罚的场景,让我们看到公开处决的血腥残忍,现代监狱的阴森可怖,暴力用各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施加在人的身上,有些段落甚至让人不忍卒读。这让我们不得不问,福柯为什么会写作这样一本有关于惩罚制度的社会史呢?这样一本书又为什么会对现代性的思考具有重大意义呢?

这期音频我就来为你来解读四个内容:第一,福柯写作《规训与惩罚》的意图是什么,他为什么对这部分黑暗而又隐秘的政治生活如此着迷;第二,根据福柯的描述,监狱作为一个现代政治机构和制度,是如何出现的,监狱让惩罚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第三,我们来透过现象,分析一下监狱这个制度出现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最后,我们来谈谈《规训与惩罚》这本书里一个非常着名的说法,“全景敞视主义”。

第一部分

福柯为什么要写作《规训与惩罚》这样一本书?如果我们把福柯的所有着作放在一起,就会发现福柯的写作中有一些奇妙的关注点。他的早期成名作《癫狂与文明》记述了他对于精神病人和精神病史的观察,《临床医学的诞生》研究了现代医学对于病人躯体的理解,在长达四卷的鸿篇巨制《性的历史》里他详细讨论了人类社会当中性行为和性观念的演变。而我们要解读的这本《规训与惩罚》也是这条写作思路之下的成果。

福柯的这种独特的研究旨趣和他对于西班牙画家戈雅的偏爱相映成趣。戈雅的画作大多画面粗俗鄙陋,但却真实骇人,所描绘的主角不是田园风光或者少女英雄,而是梦魇、死亡、偷窃、枪决、魔鬼这样的题材。同样,福柯的社会史研究中,研究对象也往往是疯子、病人、罪犯、同性恋者这些异于常人的生命。那么福柯为什么对于这些社会边缘人群和行为具有如此强烈的兴趣呢?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把这些在历史研究中“非主流”的内容仔细整理,生动地呈现出来呢?这一方面当然与他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有关;另一方面,更是因为 从这些边缘人群中,他发现了一个观察政治实际运作的独特视角。

根据福柯自己的讲述,有一天他在国家图书馆阅读一份十八世纪的拘捕记录。这些记录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了一些犯人和精神病人的行为,以及国家权力对他们的拘捕。在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福柯感受到了在冰冷的、整齐划一的历史和政治秩序之外,还存在着一些粗糙的、顽强的、鲜活的生命。他们曾经用一种不为主流正统社会认可的方式存在过,他们平时显得太微不足道,好像只有在他们被拘捕、被惩罚,或者说与公共权力产生摩擦,并被剿灭的时刻,我们才能隐约看到他们转瞬即逝的微光。这些人曾经在社会和政治权力的边缘生存,经历着生活的各种险恶,最终消失在历史隐秘和黑暗的角落。

对他们唯一残存的记录,就是他们与政治权力发生碰撞和冲突的时刻,权力捕捉到了这些卑微、怪异的生命,然后对他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置。而在福柯看来,要想认识政治权力的真实面貌,只去阅读各国法典、政要的言论、政治思想史的研究着作,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恰恰是政治和社会权力如何切实地威胁、操纵、改造、甚至消灭那些微不足道的、与常规不同的个体。在我们要解读的这本《规训与惩罚》中,福柯就是要告诉我们权力曾经如何惩罚犯罪的个体,而经过现代化的洗礼,加上了看似公正客观的知识和理性,权力又如何寻找到更为有效的规训方式。

好,这就是我们要解读的第一点。《规训与惩罚》这样一本从内容和选题上都非常不同寻常的书,背后牵连着福柯对于政治社会历史写作的独到理解。只有在那些还没有被正统历史清洗过的黑暗而隐秘的角落,我们才能看到权力如何赤裸裸地作用在个体身上,而对这种运作方式的描绘和记录,让我们看到权力最真实的面貌。

第二部分

随着现代监狱制度的产生,政治权力对于罪犯的处置,如何从公然的惩罚转变成了用规训的方式进行惩罚

我们前面提到,《规训与惩罚》的副标题是“监狱的产生”,监狱制度的产生正是理解本书的关键线索。

在《规训与惩罚》一开篇,福柯就仔细描绘了刺杀国王的罪犯达米安在巴黎广场上遭受五马分尸的处决现场。书中这种对公开行刑的描述比比皆是。在王权的时代,公开处决是常见的惩罚犯罪的方式。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是残忍地对待犯人的身体。比如说,行刑者“用硫磺烧焦犯人的右手,再将融化的铅汁、滚烫的松香、蜡和硫磺浇入撕裂的伤口”;“对有些犯人先斩断手臂或者割掉舌头再送上绞架”;有些“掏出心肝脾肺,挂在一个铁钩上,再削割成碎片……尸体的每一块都被悬挂展览”。公开处决的第二个特征是公共展示的戏剧性。处决往往被安排在当地的广场或者教堂前,让人群能够在这些最开放地方聚集围观。犯人的出场、判决的宣读、刽子手的行刑、罪犯受刑时的哀嚎、周围民众的欢呼,都充满了仪式感和戏剧感。

整个过程被看成是正义的胜利,是一场善良战胜邪恶的凯旋仪式。公开处决的最后一个特征是,惩罚的主体和对象都显而易见的。作为惩罚的主体,王权及其代表的正义通过刑具和刽子手,具体实在地出现在刑罚的现场;而作为惩罚对象,犯人的血肉之躯承受着酷刑带来的痛苦,在刑场上不停哀嚎。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现代监狱的出现,惩罚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书中,福柯以同样的细致手法描述并记录了现代监狱制度的状况。惩罚更多地通过监禁、强制劳动、苦役、限制人身自由、剥夺财产和政治权利来进行。监狱里的规章总是细节具体,按照一天的小时数严格安排犯人的活动,譬如早上6点起床,每天劳动9个小时,学习2个小时。一天当中,起床、穿衣、祷告、洗漱、进餐、就寝每一样都得到了严格的安排和管理,犯人失去了对于身体的自主控制权。

这种惩罚手段和措施的演变在福柯看来昭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监狱里的惩罚和规训制度更像是一种影子的表演,只有模糊的声音,没有切实的面孔。首先,残忍和严酷在新的惩罚方式中减弱了,对肉体的酷刑、鞭打、暴尸等手段消失了。惩罚通过不直接接触身体的方式来进行,比如监禁、幽闭和强制劳作,甚至连死刑的执行,从断头台到电椅再到药剂注射,都尽力避免不必要的肉体痛苦。其次,惩罚不再是一种恐怖的公共戏剧表演。公开展示的是审判和认罪的环节,在此之后,犯人们不会在公众的眼前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他们被关押在监狱当中,远离社会和他人,有时甚至是在幽闭的单身监牢里,承担罪行带来的后果。最后,惩罚的主体和对象也不再像之前那么清晰。惩罚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王权,或者刽子手。

无论是在审判环节,还是在关押当中,法官和看守都只是依法行事,各尽其责,算不上是惩罚的主体。从前由刽子手一个完成的工作,现在被形形色色的人接了过来,比如起诉的检察官、判决的法官、狱警,甚至医生和牧师等等,各自负责惩罚环节当中的某一个部分,执行不同的功能。惩罚的主体变成了抽象的法律规章,从而变得非常模糊。与此同时,惩罚的对象也不再是直接可见的犯人的肉体,而是旨在纠正和改进犯人的心灵,所有对于身体的控制和规训,往往只是为了更好地重新塑造灵魂。

其中最后一个变化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从针对实实在在的身体,转向对付灵魂,是规训制度的现代发明。 对于躯体的惩罚无论多么严酷,总还是有限的,最大不过一死了之。而对于灵魂的规训,却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要规训灵魂,意味着我们要去理解罪行为何出现,它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这就让犯罪本身成为了知识研究的对象。同时,这个转向让人意识到,除了使用痛苦来惩罚犯罪之外,犯罪还可以被监视、被观察、被研究。惩罚可以在公开场合实现,而对于灵魂的观察和审视却只能以一种隐秘的方式进行,而且需要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等多个专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由他们共同来为罪行和过错做解释和判断,并执行恰当有效的刑罚。这样政治权力就和理性、知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共同来加强对人的身体和灵魂的双重控制。

以上就是我为你解读的第二点。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描绘了对于罪犯的惩罚方式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王权时代的惩罚直接作用于肉体之上的,使用的是在摆大众面前的、带有展示性的惩罚模式。而现代监狱产生之后,惩罚同时作用在肉体和灵魂之上,更多采用隔离的、隐秘的规训方式。我们可以来概括一下这种现代规训方式的几个特点:首先,这种规训在一个受到严格监视和控制的空间内进行;第二,有一个严格的训练时间表;第三,人要被精确地训练成整体的一个部分;第四,有各种考核来确定是否取得进步;最后,还有各种科学的手段来协助这个规训过程。

第三部分

你可能会好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巨大的转变呢?在福柯看来,这个变化背后是一整套政治权力运行逻辑和机制的变化。这样,我们进入到本期音频的第三个要点 ,我们要透过现象,挖掘出这种惩罚方式转变背后的深层原因 。在这里,我们会看到福柯对现代性的批判。

在传统社会中,公开处决的惩罚实质上是君主权力的一种展示,其中的残忍和严酷不仅仅是为了让犯人偿还他的罪行所造成的伤害和痛苦,更是为了展示王权的强大和任意,它可以折磨和摧毁犯人的肉体,在这些肉体上打上权力的烙印。这种彰显权力的需要,决定了传统惩罚的手段必然是残忍的、充满暴力的,而且是需要公开展示的。这样看来, 传统惩罚中的真正目标人群其实不是罪犯,而是围观的民众。 他们才是公开处决这种政治仪式的必需品。如果他们缺席,那么公开处决杀一儆百的目的就无法达成。

这种惩罚不仅要使民众认识到罪行必将得到惩罚,而且要让他们感受到,君主权力在发泄怒火时的恐怖。然而,在这场权力的公开展示中,民众却是最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时候,民众他们来到惩罚现场,是为了听到罪犯对于法律和政府的蔑视和辱骂,他们会为罪犯叫好喝彩,甚至有可能直接对抗惩罚的权力,比如从刽子手那里抢走犯人,追打刽子手,甚至引发针对王权的暴动。最终,权力主体认识到,通过公共处决来彰显自己的实力其实是一件十分冒险、并不总是有效的行为,它无法吓到民众,反而可能暴露政治权力的专横与暴虐,最后惹祸上身。

随着现代工业革命的深化,资产阶级取代君主成为了政治权力的真正主导,同时犯罪的人群、方式也普遍扩大。这样一来,实施惩罚的权力也必须要寻找到一种更稳定、更有效、更持久的策略,制定更精确的惩罚原则,以便对付广泛散布在现代社会中的罪犯和犯罪行为。 这种改进,遵循的不再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原则,而是一套权力的计算原则,目的是让惩罚变得经济合理、恰到好处,同时让犯罪失去吸引力。 为了做到这一点,新的惩罚制度必须消除之前的任意性,在罪行和惩罚之间建立起必然和直接的联系,更有效地培植对惩罚的恐惧,以此来减弱人们对于犯罪的渴望。

在新的策略中,惩罚被看作公共道德的展现,是社会在失去了一个守法公民之后的无奈之举。罪犯很难再得到民众的同情和赞颂。在监狱中,犯人按时起居、工作锻炼,政治权力得以重新规划和驯服罪犯的身体和灵魂,使他学会服从规则和秩序,得以回归到政治社会的正常生活当中。这种规训,要排除面对大众时的不确定性;要让规训的成果,实实在在地落到每一个接受规训的个体身上。

想想我们前面概括出来的现代规训的五个特点,也就是在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空间,根据严格的时间表,把人训练成整体的一部分、还有各种考核和科学的辅助手段。你是不是也会发现,现代的规训其实不仅仅发生在监狱里面,还表现在很多其他的方面呢?工厂或者公司上班的签到打卡;学校要求学生保持坐姿、定期考试;军队严格的作息时间和整齐划一的动作;医院里病人接受流水线一般的检查、开药、住院、手术。在这些例子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权力如何通过规训的方式,把自己的作用结结实实地落在每个人身上,最终让人们可以非常顺从地接受某种确定的规范。

此时,权力不再是国王头上的王冠或者手中的权杖,而是无时无刻不缠绕在每个人肉体和心灵之上的那股无形的力量。这种新的权力,在沉默和无形之中精心计算,维系着自己的运转。而这种新的机制渗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无处不在,因此福柯称之为“权力的微观物理学”,或者更形象地说“渗透到毛细血管中的权力”。

在这里,我们看到,福柯从规训与惩罚的角度入手,对现代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在他看来,资产阶级掌握政治权力之后,确实不再像以前那样折磨犯人的肉体,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变得更文明、更道德、更仁慈,或者更加尊重个人权利了,这些不过是自由主义者的自欺欺人。同时,启蒙运动所宣称的那种知识的独立性、客观性,以及给人带来自由和解放的力量,也是痴人说梦。

相反,政治无处不在、权力无处不在,而且现代政治还用更加隐秘的方式,让理性和知识为政治服务。传统社会中的惩罚方式是在公然表达君主的绝对权力,而现代社会中惩罚和规训方式的变化,只不过是因为受到了资产阶级的控制,他们不像君主那样,需要处处展示自己的权威,而是以谋利为目的,要在这个社会中培养出适合资产阶级利用的那种“驯服的身体”。 表面上惩罚和规训方式的转变,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

第四部分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监狱”这个核心机构, 看看政治权力运作方式的变化给监狱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规训与惩罚》的后半部分,福柯讨论了一个非常着名的概念,那就是“全景敞视主义”,敞开的“敞”,视觉的“视”,就是说一切都是敞开的,完全暴露在监视之下。这也是我要为你解读的最后一个要点。

“全景敞视主义”最初来自英国哲学家和法学家边沁为监狱改革所做的设计,把监狱建成一个环形,中间是一个高高的瞭望塔,塔身上有一圈大窗户,从各个方向上对着环形建筑。环形建筑由许多小囚室构成,每个小囚室相互隔离。这样囚犯与囚犯之间互不可见,也就不可能有阴谋串通的危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彼此隔离的群居生活。每一个囚室就像是一只笼子、一个舞台,囚犯在里面的一举一动从瞭望塔里都看得一清二楚;但是囚犯却只能看到瞭望塔的轮廓,无法确切得知监视者是不是正在注视着自己。这种监狱制造出了一种被称为“不对等的注视”的效果。权力在这种“时时可见,但是又不可知”的情况下得到了最有效的施展。即便狱警不在,犯人也不敢轻举妄动。这种全景敞视建筑是一个神奇的机器,控制了被监视者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权力的影响力。

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认为,这种监狱的建筑风格反映的正是权力通过新的组织结构和手段,与权力对象之间产生的新关系。这个“全景敞视监狱”是一个“象征”,象征着现代政治权力对人的监控越来越细致入微。一旦权力关系中的主体和对象被放在这样一个全景敞视主义的关系之中,规训就变得无所不在了。行使监视和惩罚权力的人数大大减少,受到权力支配和监视的人数则大大增加。在很多时候,权力甚至不需要实际在场,只需要通过对被管理和被监视的对象产生一种“精神对精神的权力”,用一种沉默的、自动的、更有效和更经济的方式就达到了规训的效果。这样,一个“规训社会”就诞生了。惩罚和规训不再只是为了消除危险,震慑罪犯,而是获得了新的、更积极的作用,它被用来纠正、操控和改造身体和灵魂,强化政治权力对每一个人的控制和利用。

在讨论完监狱制度中的全景敞视主义之后,福柯在《规训与惩罚》的最后,用忧虑和阴沉的笔调为我们预言了现代政治社会的走向,也就是全景敞视主义盛行之下警察国家的出现。在这样的政治社会中,权力具备了一种持久的、洞察一切的、无所不在的监视手段,让一切曾经隐秘的生活角落一览无余。最终,这个政治体中所有的部分都会受到监视,没有任何一项犯罪或者过失能够逃脱惩罚,甚至连一点隐私都不给人留下。用福柯的话说,就是“能够照亮一切的目光笼罩着这部庞大机器的全身,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不能逃过它的注视”。

总结

第一, 福柯的大量作品都关注主流的政治和历史叙事之外的边缘群体,在他看来只有在这些黑暗隐秘的角落,才能更好地看到权力的真实面貌。

第二, 在福柯看来,监狱的产生标志着对罪犯的惩罚方式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传统王权将惩罚直接作用在肉体之上,公开展示自己的权威;而现代权力则同时作用在灵魂和肉体之上,用更加隔离和隐秘的规训方式改变人。

第三, 在惩罚方式的转变背后,是权力运作方式的转变,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与理性和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对人们更强有力的控制。

第四,“全景敞视主义”是现代监狱制度的终极形式,它象征着权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发挥着无处不在的影响,塑造了一个“规训社会”。

读完这本《规训与惩罚》,你会有种从一场沉重、阴郁的噩梦中醒过来的感觉。我们会意识到,真正恐怖的,可能并不是行刑者最后射出的子弹,而是在一生中时时刻刻被人瞄准。那种恐怖缠绕于心,经久不散。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以及很多其他的作品,都提醒我们,政治权力无处不在,我们总是可能找到一些前人没有注意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权力的运作。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对自己身处的政治社会保持清醒的观察。

撰稿:刘玮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资料来源:得到APP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ClikeWa"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money/8ea76C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