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性教育这么难,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挑战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这可能是很多人小时候,

关于性的靠前个问题。

最常见的回答是:

“你猜!”

“河里捞出来的!”

“从垃圾桶里翻来的!”

“厕所里捡回来的!”

“发洪水冲来的!”

……

现在又多了一个

颇具时代感的回答:

“网上下单订的!”

这类“模糊处理”式回答,

给一些孩子留下过心理阴影。

有的因此不敢去河边,

恐惧上厕所,

特别关注垃圾箱,

担心有其他小孩没被发现而受伤害。

甚至有的孩子,

从小就对“亲子鉴定”心心念念

……

父母一句话,

成了一些孩子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也显示出,

我国性教育尴尬的一面。

这几天

“为什么性教育这么难”上了热搜,

再次引发讨论。

为什么性教育这么难,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挑战

谈“性”色变,

是我国长期以来较为普遍的状况。

性教育属于独特的教育内容,

话题一直较为敏感。

近年来,

社会各界对性教育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从当年讨论“要不要”开展性教育

变成了“要怎样”开展教育,

是一大飞跃。

尽管如此,

性教育的方式、内容、尺度等

还是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

增加了性教育普及的难度。

有人认为,

“性是不需要教的,

孩子大了自然懂。”

但是,

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

越来越喜欢从网上找答案,

网络上隐晦的、不专业的涉性信息,

影响着渐渐早熟的青少年。

有人说,

“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懂”。

“懂”的背后,

大部分信息是从网络上学到的。

显然,科学、正规的性教育,

需要和网上的“野路子”信息

“掰掰手腕”“赛赛跑”了。

为什么性教育这么难,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挑战

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

从小学阶段就对学生开展

不同程度的性教育,

取得一定效果,

但有些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缺少专业教师,

采用融合教育,非*设课;

内容“蜻蜓点水”;

“女生上课,男生出去,

男生上课,女生出去”;

在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

课堂性教育普及度较低,

甚至是空白。

父母都是孩子的靠前任老师,

性教育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的一环。

一些家长将性教育

简单理解为生理卫生,

将其简单地与性行为联系在一起,

面对好奇心强烈的孩子,

选择以“堵”为主,

“打岔”为辅,

甚至闭口不谈。

性教育是个系统学科,

不只是性生理教育,

包括隐私教育、安全教育、人格成长教育,

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

保护自身安全,防止被侵害,

还能学会正确看待性别差异,

学会与异性交往,

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等。

性教育并非可有可无,

避而不谈也是性教育

——一种不科学的性教育。

所以,家长先要“补课”和“脱敏”

补科学性教育方法的“课”,

脱难以启齿的“敏”,

主动学习,

面对问题不回避,

循序渐进地讲解。

让性教育“规范”“大方”地走进中小学,

国家一直在努力。

在法律层面,

《人口与计划生*法》、《未成年人保**》等

都明确要求开展性教育;

教育部印发的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

对中小学的开展性教育

提出了清晰的、阶段性的路线图。

对学校而言,

推进性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区域文化存在差异,

因地制宜推进十分关键。

各地应根据地区特点,

在加强制度保障、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的基础上,

借鉴成熟经验,

改进教学方法,

通用青少年喜爱的载体和形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条件较好的学校试点,

然后制订地方性推广方案,

蹄疾步稳,

逐步深入推进。

性教育不该被打压,

也不该被回避,

各方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科学理性推进性教育,

共同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

别让孩子“我是从哪儿来的”之问,

得到无厘头的回答。

你问过家长“我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吗?

你如何看待性教育?

来源: 央视网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爱听故事的流浪汉"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cn/home/8kq1f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