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猴网的微博,线上观察,线下跑上河堤捉“爬猴”趣事分享

小的时候,居住在乡下。因为没有电视看,也没有像收音机这类接收信息之类的东西,闲得无聊时,我就与小伙伴一起,跑到村庄后边的河堤上捉“知了猴”。家乡的人,也叫它“爬猴”。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刺激好玩。

爬猴网的微博,线上观察,线下跑上河堤捉“爬猴”趣事分享

在酷暑难耐的时节,一场小雨过后,空气变得清新而湿润。几个小伙伴,相约一溜烟地跑出了家门,来到了河堤之上。河堤下面有条河,河虽不宽但很有名气。明清时期,许多商船往来于此,着实兴盛。河堤上,散落着一颗又一颗的大树。尽管有些杂乱,但总体还算是错落有致。我与小伙伴们粗略地划分了各自的“地盘”,便无声地开始行动了。

那时候,“知了猴”不算啥,也没有人把它当回事。更没有人,将捉“知了猴”作为营生。因此,“知了猴”特别多。一个多小时,就能逮一桶“知了猴”。

小伙伴们捉“知了猴”,不是为了吃,纯粹是为了消遣,觉得好玩。至于捕获以后拿回家,到底该怎么办,根本就没人去想它。

爬猴网的微博,线上观察,线下跑上河堤捉“爬猴”趣事分享

捉“知了猴”有一个诀窍,必须从树的下方向上方慢慢地搜索,并且要转着圈儿地去找寻。碰到慢慢向上攀爬的“知了猴”,顺势将其擒获,然后装进口袋或水桶里即可。当时我们年龄小,个子也不高,所以只能在低矮处寻觅,因此,那些跑过“封锁区”的一些“知了猴”,就再没人去理会了。

孩童时期,经常看到露天电影,那是伙伴们的最爱。每回电影散场,路过河堤的时候,我们并不急着回家,而是在河堤上绕上一圈,捉几个“知了猴”,过过瘾。及至口袋满满,装不下了,我们才又说又笑地跑回家去。

爬猴网的微博,线上观察,线下跑上河堤捉“爬猴”趣事分享

从河堤上捉来的“知了猴”,免不了蝉蜕。由于它们从地下钻出来的时间不一致,有的早有的晚,所以羽化时间也不一样。起初,我们几个没有经验,带回家的“知了猴”,扔到厨房里就不闻不问了。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再去看的时候,“知了猴”成精了,变成了长着一双翅膀的知了,悄悄地爬出去,不知啥时候竟然飞走了。剩下很少的几个,刚刚脱了壳,扎了毛茸茸的翅膀,结果被倒进鸡圈里,喂了鸡。后来,捉知了捉得次数多了,便有了些许经验。摸完“知了猴”,回到家,用清水把食盐划开,再将盐水倒进桶里。用盐水一泡,就可以大大延迟“知了猴”的羽化时间,防止“知了猴”扎毛。

爬猴网的微博,线上观察,线下跑上河堤捉“爬猴”趣事分享

“知了猴”的吃法,比较简单。在锅里放上少许的猪油,再把“知了猴”放入进锅内,用小火慢煎,勤作翻动,并用锅铲子把它压扁。直至“知了猴”两面金黄时,装盘上桌就可一饱口福了。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聂安琪"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mo/fresh/bkkq7f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