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微电影,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实效传播探索之路

《暴走》微电影,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实效传播探索之路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暴走》微电影,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实效传播探索之路

青春励志题材微电影呈现的亮点

一是选题不会过时。每一种青春都包裹着一个梦想。一代文豪巴金曾说: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 无论当下的你处于正青春或者忆青春的阶段,每个人似乎与青春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暴走》微电影,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实效传播探索之路

例如励志微电影《田埂上的梦》讲述的是一个少年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懈追求梦想的历程,鼓励年轻人放飞梦想的翅膀,坚持梦想。该片以卓君为原型,这位来自广西南宁郊区的乡村少年,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摸索街舞,激发自己的潜能,成为全国闻名的“街舞达人”。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以小见大,追寻梦想的道路容易使人得到共鸣。

二是反映社会现状。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青春励志题材的微电影主人公往往是社会生活中的主流人群,它能从点到线,线到面进行故事叙述,释放主题,传递社会正能量。例如清新励志微电影《女生日记》,讲述了大学女生江小夏进入北京大学以后,经历了应聘与失业,恋爱与失恋以及母亲离世。

《暴走》微电影,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实效传播探索之路

她慢慢变得成熟坚强,逐渐理解了美的含义,褪去了年轻时的青涩和锐气,获得了成长。片子从一个普通女大学生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一个在艺术学院女生的成长励志故事。这部仅仅九分钟的微电影,不仅反映了社会部分人的生活状态,更以其画面的清新唯美,情节细腻动人,着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

青春励志题材微电影存在的不足

一是广告营销对艺术性的制约。青春励志题材能够迅速吸引年轻人的眼球,除了网络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当下受众需求之外, 全新的传播形式、恰当的营销手段以及明星效应起了很大作用。也让青春励志题材微电影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广告植入。

例如由女星王珞丹主演的4分钟微电影《超极本来了》,除了几个小片段的设计有一点故事性之外,其它都是广告商英特尔的“超极本”产品画面。若一味加入商业宣传,浓厚的商业气息很容易导致“四不像”的情况出现。

《暴走》微电影,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实效传播探索之路

二是台词对白略显粗俗。青春励志题材的微电影,其中一个艺术特征便是人物对白的创新性。然而,粗俗的标新立异不是创新。如在同类作品《我要进前十》中,影片开始不到一分钟就出现了“粗口”,并且这句粗口在十分钟内出现了三次,虽然片中也不乏一些搞笑的对白,但这样的雅俗共赏,值得商榷。还有,《再见,金华站》中的台词,“一个白痴还不够,竟然认识了一群白痴,搞得我也像白痴”等,幽默风趣的台词固然能够增加趣味性,带给受众娱乐消遣,但是幽默不意味着媚俗,诙谐不等同于粗浅。

《暴走》微电影,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实效传播探索之路

三是过分注重感官刺激。青春励志题材的微电影有其新鲜感和独特性,在增加影片可看性的同时,易于注重感官刺激,使影片内容和思想流于形式。《暴走》这部由天娱传媒出品的微电影,集合了快男超女等养眼明星,讲述了高中学生程念因三年前持械杀人劳改后重返校园的故事。

整部影片打着“青春”的旗号,内容充斥着暴力打斗以及阴暗的社会场景。虽然影片末尾也加入了一些手足情深、不离不弃、友谊万岁等阳光正面的思想,但也改变不了无思想无深度“为故事讲故事”的主题。

国内外相关研-国外相关研究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产物,在国外相关概念为“电影短片”,译为“”, 虽然国内外说法不一,但是其实质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随着多媒体艺术的发展而呈现出蓬勃之势,多个国家也会定期举办了大规模的短片电影节,分别有美国短片电影节、布里斯托短片电影节、德克萨斯国际短片电影节、柏林因特尔电影节、挪威短片电影节等等。

《暴走》微电影,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实效传播探索之路

其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电影短片,如法国奥利维耶﹒特雷内导演的《调音师》(Tuner)、英国詹姆斯﹒W﹒格里菲思导演的《8号房间》(Room8)、英国克里斯﹒福金导演的《在线情缘》()、美国斯派克﹒琼斯导演的《我在这里》()、澳大利亚尤兰达﹒拉姆克导演的《负重前行》(Cargo)、英国导演的《默剧女子》()、美国夏安﹒海德导演的《狗咬狗》()、意大利卢瓜格﹒尼诺推出《真爱》()三部曲系列微电影、美国达斯汀﹒巴拉德导演的《留下我》()等。

《暴走》微电影,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实效传播探索之路

例如法国短片《调音师》在极其简短的时间内刻画了人物内心和人物关系,以峰回路转的故事情节,揭示了黑暗的人生。还有由新锐导演达斯汀﹒巴拉德执导为佳能品牌定制的微电影《留下我》等等,从影片色彩、摄像机运动、人物表演、音色音效、场景设计、拍摄角度等艺术语言都表现得很出色。

在外文文献数据库EI(EngineeringVillage)中输入“Inspirationalshortfilm”时只得到2017年13篇,2018年3篇相关文献,目前国外对“Inspirationalshortfilm”学术研究着作不多。扩大范围输入“shortfilm进行检索,得到2017年270篇,2018年117篇,2019年15篇。

《暴走》微电影,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实效传播探索之路

考吉尔﹒琳达J的专着《:》从编剧的角度告诉人们短片是如何创作等等,它们主要就是从短片的总体发展情况、创作规律、短片制作以及短片新闻介绍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些世界经典电影理论专着也会对短片的形态、制作、分析有所涉猎, 如英国菲利普﹒肯普主编的《电影通史》(:)等。另外,在我国也有学者对国外短片有少量关注,如胡滨的《外国电影史》等等。

国内相关研究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以“青春励志微电影”为关键词获得的相关文献情况分别是:2012年19篇,2013年51篇;2014年54篇;2015年57篇,2016年69篇;2017年50篇;2018年24篇;2019年20篇。研究微电影的论文和相关专着并不多,而关于青春励志微电影的相关文献数量更是十分有限,主要从表现对象、精神内涵、创作团队和受众群体等方面开展研究。

《暴走》微电影,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实效传播探索之路

笔者也没找到对“青春励志类微电影”作出的全面准确的定义和特点归纳。其中宋瑞在《青春主题微电影的社会文化价值阐释》中指出新媒体环境不仅为微电影提供了互动性的传播模式,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实效性,而且为微电影提供了更多的收看终端,受众面广泛,很适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等;而孙湘寓在《中国微电影的类型考查》一文中将微电影的创作者们大致分为三个群体: “科班出身”的学院派新人;民间业余摄影记录者;资深从业人员。 他们各自有优势长处,在不断的“碰撞”中,为微电影的兼容并蓄增加了丰富的元素。

参考文献:

1.悉德·菲尔德:《电影剧作写作基础》,钟大丰鲍玉珩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年。

2.维基·金:《21天搞定电影剧本》,周舟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ClikeWa"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bUjjvv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