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博现场“这个热搜都看了吗?
在点开之前,我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正经的热搜标题,里面的内容居然能离谱成这样。
海潮宇宙音乐节第一天的演出结束后,梁博一个九零后,被周震南粉丝骂“不讲规则、没有艺德、倚老卖老“。
等到扒完了整个事情的始末,我只想说周震南粉丝骂梁博不只是离谱。
整件事其实很简单。
4月8号广州海潮音乐节现场, 梁博的演出原本应该在 8点45分 结束。
但由于前期调试设备超时,梁博8点53分才下台,比预计时间晚了八分钟。
也因此,排在梁博后面上场的周震南也因此被拖延了八分钟时间。
不过,梁博的超时并未影响到周震南,甚至还使得周震南的表演时间更充裕。
因为主办方将原来的演出结束时间推迟了10分钟,从原定的9点45分结束变成了9点55分结束。
周震南的舞台总时长不仅是够的, 甚至又多出了2分钟,整整一共1小时02分钟。
可谓因祸得福。
但即使多了2分钟时间,周震南还是没表演完歌曲就匆匆下场。
因为他自己拖延和不好好唱歌,尽搞些花里胡哨与音乐无关的操作!
根据其他身在现场的人所发的微博,周震南现场调试设备花了半个多小时。
按照主办发布的原始时间表,每场表演的正式时长为40分钟,两场表演之间预留20分钟弹性时间。
20分钟的调设备时间,周震南30分钟没调完。
更离谱的是,本来调音就严重超时,他还压缩自己的歌来介绍乐队和观众唠嗑。
他是真不急!
所以,合影是有时间照的,合作乐队是有时间介绍的,设备是可以调半个多小时的,但是歌就是唱不完的?
但这一切还是引发了周震南粉丝的不快。她们认为,梁博应该为周震南的演出不完美负主要责任。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也都能明白吧。
在主办方的处理下,梁博超时八分钟和周震南的歌没有唱完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因果关系,那只能是周震南因为梁博占了便宜。
周震南的粉丝并没有任何立场来指责甚至辱骂梁博。
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
用国足的话说:
脸都不要了啊!
周震南的粉丝脑回路实在清奇。
音乐节表演结束当晚,周震南粉丝冲进梁博的微博超话和相关词条。
他们讽刺梁博没作品, “为老不尊、倚老卖老”“欺负小辈”。
更过分的是,甚至造谣说梁博超时是因为多唱了两首歌。
太恶心了。
且不说音乐节唱几首歌是提前就和主办方定好的,从整个歌单来看,梁博唱的歌跟上个月在安阳场一样。
歌曲名称一样,甚至顺序也是一样。
从粉丝录制的视频来看,这次广州场的正式演出时长是49分07秒。上个月安阳场的正式演出时长是48分08秒。
两场演出的时间根本不存在大的差别。
在现场由于乐队表现和节奏的控制变化,整个演出时长肯定会有偏差。
但凡有一点音乐节常识的人都知道,音乐节不是春晚,不可能所有的表演都精确到分秒。
这是音乐节,不是奥运会开幕式。
尤其是像梁博这种每场演出都会改编曲的歌手。
这个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完全在正常范围内。
面对这种无稽之谈,很想问一下在微博造谣真的不用负责的吗?
碰瓷成这样,我只能说饭圈那一套仍在不断刷新着我的认知底线。
常去音乐节的人都知道,演出现场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
尤其是时间掌控,真的是”以现场为准“。
在音乐节上演出超时,是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
梁博自己也时常遇到过前面歌手超时影响自己的情况。
17年音乐节,梁博前面的乐队超时二十分钟,最后一个出场的梁博被砍掉两首歌。
19年8月的爱奇艺演唱会,倒三歌手超时十五分钟,倒二梁博、倒一周杰伦分别被砍掉一首歌。
周杰伦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这事从来没发酵过,因为音乐现场以实际演出为主是大家的共识。
在梁博上个月参加的安阳航空音乐节,第一天也有因为乐队排练导致后面的歌手推迟演出的。
这个问题放在音乐节上面来看,本来就是一个正常现象。
更何况,他的超时根本没影响后面的人。
没什么好骂的,也不应该被骂!
同样是在海潮宇宙音乐节,就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
最后演出的小鬼遇到了和周震南一样的情况。
在延时到10点15分的情况下还是没有唱完歌。
小鬼选择临时开直播把没唱完的歌唱完,安抚了失望的粉丝。
粉丝虽然有不满,但是也没有怪前面的歌手,更多的是对主办方提出了质疑。
毕竟连着两天都发生了歌没唱完的情况,主办方在流程统筹上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粉丝有情绪,心疼自家歌手,找主办方的麻烦合情合理。
仔细分析过后,我还是找不到她骂们梁博的理由。
能得到的结论就是她们妥妥碰瓷,无理取闹。
毕竟没看到完整演出有情绪,在已经补足时间的情况下不敢骂主办方。
又怪不了自己正主,就只能气急败坏找个非流量撒气。
但是可能确实年纪不大、音乐素养不高,这个非流量明星没找好,找到了梁博这块铁板。
气急败坏乱喷人,现在又骑虎难下。
疫情放开后,今年音乐节的现场重新人潮涌动,全国目前也是音乐节遍地开花。
为了更好的卖票,很多主办方都会邀请大流量压台。
从之前的说唱歌手到现在的爱豆,流量的加入已经成了音乐节的一种常态。
表演嘉宾不是一个圈子的,大家默认的规则也不一样。
各个圈层的文化碰撞在一起,有融合也就会有分歧,这都是正常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音乐节已经成了大杂烩。
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顾好。
最后乐迷不开心,爱豆粉丝也生气。
希望接下来的音乐节主办方能在想着挣钱的同时,也多考虑文化的融合。
给不同观众群体带来更好的音乐节体验。
只想着做商人,反而做不好商人。
毕竟去音乐节现场的观众和在网上关注相关信息的观众,初心都是去找快乐的,不是去糟心的。
圈子的热闹是好事,我们也欢迎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交流。
但对于无脑的爱豆粉丝,我只想说:
别来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