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可能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专科医疗之一,但很遗憾,近三年的动态清零疫情防控中,中国口腔医生几乎没有公开发出自己的声音。
1
疫情防控过程中牙医很少发声
“大疫不过三年”的古人经验之谈,在21世纪的新冠疫情上再一次得到验证。
12月7日,*务*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要求今后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也不再查验,不再开展落地检。
显然,这几乎就是疫情防控的正式结束,中国开始进入和奥密克戎病毒平缓共存的后防疫时代。三年的防疫过程中,网络陆续出现了很多专家的观点,包括但不限于呼吸病学、传染病学、病毒学、疫苗学、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甚至经济学和统计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就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但很遗憾,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三年历程中,中国口腔医学专家几乎没有在公共空间发表过自己系统的防疫观点和意见建议。 无论是学界的口腔医学专家,还是一线的口腔医生,或是口腔医疗产业界的从业人士,几乎都没有发表过见诸大众传媒的系统性防疫观点和意见建议。
如前所述,这三年很多不同行业的知名人士,都公开就疫情防控发出过自己的声音。网络大V【庄时利和】这三年发布了超过1000篇和疫情相关的微博图文,其中很多都引来网友热议和转发,而他的学术背景只是一位神经科学硕士。显然,“怕跨行不够专业”不应该是口腔医生缺席防疫讨论的理由。
12月6日,牙医圈子中流传着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牙学院讲席教授王存玉的一张朋友圈截图。王教授认为,防控慢慢放开是好事,“如果你中招了,不要认为是运气不好,这么弱的病毒,是加强免疫的好机会。”
小编观察发现,不少官方媒体和自媒体都转载了王教授的观点,而这也是中国口腔医学界重量级专家中难得的一次就疫情公开发声。
2
牙医缺席防疫讨论为哪般?
中国口腔医学界为何在疫情三年中很少公开发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行业现象。
从客观原因来看,可能确实隔行如隔山,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保持谨慎沉默,也是口腔医生学术严谨性的体现。但在防疫已成为最大的社会公共话题、社会各行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抱怨时,这三年中国口腔人的防疫声音几乎不曾见诸公开,确实多少显得有点奇怪。
从数据来看,中国口腔医生总人数目前不到30万,但口腔医疗需求近些年一直都在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或许中国的口腔医生,本职工作确实太忙了,无暇系统地思考和发表自己的防疫看法。
欧美有一句调侃牙医的梗:“ are not ”(牙医不算医生),核心意思是指牙医只会简单的仅针对牙齿的诊疗,更宽泛的涉及人体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大外科就知之甚少。当然这种调侃绝对是一种偏见,但牙科小专项越分越细部分也是事实,例如长期被认为是欧美最佳职业的正畸专科医生,诊疗过程似乎就更加“不见血”,给社会大众造成【牙科和“血淋淋”的临床医疗关联甚少】的错觉。
牙医和疫情防控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疫情这三年一直担任中国台*地区“卫福部长、疫情防控指挥官“的陈时中。现年70岁的陈时中毕业于台北医学院(现台北医学大学)牙医系,1994年曾担任牙医师公会全台联合会第六届理事长,2017年开始担任台*地区行政当局的“卫福部长”。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陈时中开始担任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但由于力推台*自主研发却效果不佳的“高端”疫苗,且多般阻挡德国辉瑞和上海复兴联合研发的“复必泰”疫苗入台,导致台*在放弃清零实行防疫常态化后死亡病例超过10000人,他也因此成为全台民怨最大的政务官之一。刚结束不久的台北市长选举,代表民进党参选的陈时中得票率低于蒋介石曾孙蒋万安近11个百分点,防疫不力被认为是他失败的重大原因。
更扎心的是,陈时中的牙医职业也成为他参选过程中的“黑点”之一,蒋万安竞选团队发言人就这样说道: “仅是牙医师,连医师都谈不上,凭什么当卫福部长、台北市长?”
结 语:
毋庸讳言,中国牙医的社会形象几乎和“有钱”划等号,甚至更加偏负面。三年防疫的历程中,社会大众加深了对张文宏等感染科医生,王辰、钟南山等呼吸科医生,常荣山、金冬雁等病毒学家和曾光、吴尊友等流行病学专家的了解,而中国口腔医生的声音在这一过程中完全缺席。
毋庸讳言,中国牙医的社会形象几乎就和“暴利”划等号,甚至更加偏负面。中国口腔医生在必将载入史册和14亿国民记忆的新冠防控过程中的缺位,使得打造牙医良好社会形象和职业公关的大好机会白白丧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