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演绎经典《向前走》现场版,再看摇滚精神争议

五月天演绎经典《向前走》现场版,再看摇滚精神争议

之前复盘梁静茹首张个人专辑《晚上长大》时,也特别介绍了《纯情艳阳天》这首歌曲,而这首歌曲的作曲陈建良,很容易让人想到他同年参与制作的一张专辑,那就是“**”的《靠前张创作专辑》。

我一直觉得“**”既是一支有音乐天赋的乐队(没有天赋怎么可能唱了二十多年还越来越火了),但同时也是一支命好的乐队。

“**”的命好首先体现在他们遇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因为到了九十年代末,台*流行音乐原有的主流芭乐歌体系已经慢慢解体,即使是主流唱片工业,也能够慢慢包容非主流、另类流行等等曲风。

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在“**”《靠前张创作专辑》的内页,直接写明他们是“乐团”,而不再是以前的“合唱团”。而无论是“幻眼”还是“蓝天使”,或者再后来的“红十字”,在台*乐坛还把摇滚乐队叫成合唱团的时代,唱片公司基本不会签约整支乐队,而乐队想要发唱片,只能接受薛岳+“幻眼”、李亚明+“蓝天使”和赵传+“红十字”这样的形式,像“红蚂蚁”、“东方快车”、“刺客”这样能以完整乐团名字发专辑的,少之又少。

这个传统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甚至于当年“滚石唱片”北上大陆,并且成功推出“唐朝”和“黑豹”乐队后,再和从“黑豹”乐队单飞的窦唯签约时,都不愿意接受窦唯以“做梦”乐队整团签约的要求。于是,已经合作了大部分作品的乐队成员陈劲、吴珂等只能离队,而《黑梦》也成了窦唯个人的首张Solo专辑。

所以,如果“**”早出生几年,很有可能会以阿信+“**”这样的形式发行专辑,华语乐坛可能因此就少了一支完整乐团属性的乐团。

“**”的命好还体现在新人成名的一个必要要素:伯乐上,而“**”的伯乐就是当时台*乐坛往上推十年的半壁江山李宗盛。

最早还是学生乐团的“**”,和许多热爱创作的年轻人一样,把自己的作品录制成一张名为《黑白讲》的双CD小样,并且给多家唱片公司投了稿,希望能被发现并走上职业音乐人之路。而这张Demo里的大部分作品,后来也收录在了《靠前张创作专辑》里。

五月天演绎经典《向前走》现场版,再看摇滚精神争议

“**”的创作才华,很快就得到了经验丰富的李宗盛的赏识。但李宗盛虽然早年曾经给薛岳写过《摇滚舞台》这样摇滚的歌曲,但他本人并非摇滚系列的音乐人,也比较少涉猎这方面的创作和制作,于是他就把“**”的案子甩给了当时的助理陈建良,一句“你玩过乐团,不然你来”,也让“**”又遇到了他们音乐生涯的又一个贵人。

陈建良的确玩过乐团,还玩的相当不错。他所参与的“Why Not”乐团,虽然只在1995年发行过一张名叫《无法度按捺》的唱片,却在1995年被很多台*乐评人称为当年较好的专辑,甚至乐手的技术和音乐格局,还受到了日本音乐圈的赞誉。

但同样是玩乐团,技术虽然好的“Why Not”却没能坚持下来,之后的“**”以校园团出身,却一路顺风顺水,有时候只能说在实力的基础上,还是时也命也。

陈建良除了参与“**”首张专辑的制作人,让他从一个主流制作人的角度,来平衡“**”作为新人团的青涩之外,陈建良还间接促成了“**”的另一段“姻缘”。也可以说,正是这个人的到来,才完成了后来“**”乐团的最后一块拼图。

这个人,就是刘谚明。

刘谚明和陈建良都曾经是“Why Not”乐团的乐手,而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鼓手。在乐团解散后,刘谚明自己开了排练室,而当时“**”恰好既需要一个专业的排练室专注创作,也正好缺一个鼓手,于是他就加入了“**”乐团。

后来,因为刘谚明的父母身体不好,所以他在风水师的建议下,改名成了刘冠佑。虽然改名没有让父母的身体有起色,不过从后来来看,倒是旺了他的事业。当然,也是“**”的事业。

而冠佑虽然是“**”创团以来的第四任鼓手,但后来阿信还是把冠佑加入乐团的1999年,当成“**”正式成立的年份。

当然,1999年之所以成了很多历史记录里的“**”的出道年,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靠前张创作专辑》。

《靠前张创作专辑》其实更像是两张专辑,尤其从专辑的属性来讲,当时的实体唱片如果做成双CD,可能更能体现这张专辑的特点。

因为《靠前张创作专辑》所收录的12首作品,恰好分成了径渭分明的两部分,前6首是国语歌,而后6首则是台语歌。

其实这两部分除了语言的不同,我个人从音乐上的理解,这张专辑里的“**”在台语摇滚部分,不仅表达上更为松驰,而且在摇滚属性层面也更强,是更接近于他们当时玩团本色的一面。

但在国语部分,像《拥抱》、《爱情的模样》和《嘿 我要走了》这些歌,不知道是他们签约“滚石唱片”之前写的,或者是签约“滚石唱片”之后,于编曲上做了调整,因为这些歌整体上还是可以相对讨好主流听众的,让他们的专辑不会因为尽情玩乐团,以及作品的激烈,从而丢失了唱片公司想要的更大市场。

五月天演绎经典《向前走》现场版,再看摇滚精神争议

这一Part里后来传唱最广的就是《拥抱》,也成了“**”中板情歌的发源之作。而其实我还非常喜欢《透露》这首歌曲,从音乐性上,无论是吉他Riff的设计,还是录音上对于的侧重,再加上那个临场感非常强的Hook,我觉得都是非常Band Sound的作品。只是比较可惜的是,这首歌后来很少出现在“**”的现场里。

台语部分的“**”,我感觉更接近于他们在排练室、在一些小型现场玩乐团的样子。其中《轧车》、《志明与春娇》都是后来演唱会上经常会选的作品。

而且在制作上,我不知道是不是“**”和制作人陈建良有意的设计,因为我觉得《轧车》、《志明与春娇》和《Hosee》这三首歌的音频切换特别快,所以很像是特别处理出一种连贯的整体效果,接近于演唱会现场的那种“三连发”。

《轧车》、《志明与春娇》我觉得都算是新台语歌里的代表作。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提到新台语歌,往往叙述的主角会是林强、伍佰等人,而且会突出新台语歌背后的文化意味。

但“**”则又有点不同,作为一个在台语歌环境基因里长大,但音乐渊源又主要来自摇滚乐和台*主流流行乐影响的他们,并不像伍佰的《少女的心》和《断肠诗》那样,可以让人听到台语歌的源头。也不像林强的《向前走》那样,留下的是一个新时代偏人文色彩的文本记录。

“**”的台语音乐创作,实际上更像是用国语歌的思维、摇滚乐的配置和台语歌的发音,创作出的一个混合“品种”,没有太多历史和人文的包袱,除了发音之外,就是当下的流行乐、摇滚乐。

这一Part里的六首作品,我都非常喜欢,也是我觉得最能代表“**”早期玩乐团技术高度的作品。其中的《志明与春娇》,是“**”最初的作品之一,而且从一开始就编了几种风格的版本,最后专辑里的版本,就是最接近于原始版本的版本。

据说当年的阿信,在公车上回忆起淡水,仅仅用了十分钟,就写出了《志明与春娇》。这是一首既抽象又具象的歌曲,具象到可以让人代入、共情,但抽象之处就在于“志明与春娇”是未知的,你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又可能是我们每个人。

记得“**”在出道后不久,就继“Beyond”、“零点”等乐队之后,成了华语乐坛又一支“伪摇滚”的代表乐队。其实但凡是个明白人,听过他们《靠前张创作专辑》的六首台语歌,就不会放出这样的厥词。

当然,明白话永远是对于明白人讲的,对于有些人来讲,只要你红,你有传唱曲,你不批判,你不极端愤怒,你就是“伪摇滚”。只不过,同样是这些标准,其实有时候也是不固定的,比如“黑豹”乐队同样有一首流行金曲级别的《Don’t Break My Heart》,他们倒没有因为这首歌,被冠上过“伪摇滚”。可能这些人的兴趣到了“黑豹”这里,就变成了窦唯是YYDS,非窦唯不“黑豹”了……

其实之前说到了早年有才华的“**”,遇到了李宗盛和陈建良这样的伯乐,于是就有了《靠前张创作专辑》这样一个青涩却又成功的起点。但实际上,他们的成功同样离不开“滚石唱片”的栽培,在技术还不够成熟时,让他们为任贤齐暖场、甚至伴奏,一步步提升演奏的技术和经验,才有了后来可以在鸟巢一直开一直开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摇滚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它同样需要有人栽培和哺育,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后天努力。摇滚乐需要灵气,摇滚乐同样需要努力,甚至可以说,努力是所有音乐人的刚需。

在Apple Music上,显示“**”这张专辑播放率*高的两首歌,分别是《拥抱》和《志明与春娇》,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没电了叭"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skBRRB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