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人工智能无疑是科技领域的“巨星”,大模型的持续迭代不仅激发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深刻变革,也加速了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一进程再次证明,我们正处在孕育新一代计算范式的关键节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亚洲研究院持续刷新自我,在新的使命的驱动下,以前瞻的思想引领科研创新,以前沿的技术成果赋能人类社会。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通过8个关键词,回顾微软亚洲研究院过去一年的重要成就,共同踏上科学探索的新征程。
刷新自我
如今,世界又一次来到孕育新一代计算范式的关键节点。新的计算范式将赋能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给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也将催生众多新的机遇。
面对这一变革,微软亚洲研究院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刷新自己的使命。周礼栋院长在其署名文章中,详细地介绍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新使命——致力于通过跨学科和跨界研究,创造具有重大影响的突破性技术,为未来几十年的计算新范式奠定基础,并为人工智能和人类发展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以及研究院将如何通过刷新研究方式、研究重点和文化理念,更好地实现这一愿景。
25岁风华正茂
对微软亚洲研究院而言,2023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我们迎来了建院25周年。25年来,微软亚洲研究院探索并实践了一种独特且有效的企业研究院的创新模式,并以此为基础产出了诸多对微软公司和全球社会都具有积极影响的创新成果。
一系列内外部庆祝活动,让我们与合作伙伴们一道回顾了携手走来的精彩历程与累累硕果,也充分体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对创新的坚定承诺。
25岁是一个充满活力、前景无限的人生阶段。正值25岁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将在未来与各界伙伴继续丰富科研生态系统,引领、拥抱人工智能领域的范式转变,让技术之美真正造福于人类社会。
前沿突破
对于科研机构而言,创新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迅猛发展,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不断突破界限,创造具有变革性的技术和模型,并在2023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大语言模型(LLMs)领域,基础网络架构RetNet成为了继 Transformer 之后大语言模型网络架构的有力继承者。Kosmos-2.5则是一个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提升了机器解读文本密集图像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编译器领域,“工业重金属四部曲”:、、、,为当前主流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硬件编译提供了系统性的创新解决方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RODIN和等代表着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文本-语音合成、3D数字化身塑造和强可控视频生成方面的创新进展。在无线通信和无线感知领域,新型的被动超表面( )可以为无线信号创造可调整的智能环境。而升级版的可以一窥沉浸式交互的未来。
在跨学科探索方面,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开发了甲骨文校重助手,第一次将自监督AI模型引入到了甲骨文的“校重”工作中,并取得了数百项新成果;系统将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相结合,可以从脑电信号中重建视觉感知的图像;回路神经网络,源自从大脑神经回路结构的模拟中获得的灵感;全新开创的“社会责任人工智能”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如价值观罗盘和利用心理测量学评测通用人工智能。在探索加速人工智能和产业融合的道路上,开源项目Qlib、MABIM和,旨在帮助各行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学术合作
2023年,微软亚洲研究院继续秉持开放的心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全方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享研究成果,交流科研经验。
- 铸星计划全新升级,为全球杰出青年学者提供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研究访问的机会。
- 2023年,我们共计访问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韩国和日本的30多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
- 在亚洲多地举办了四次Ada Workshop,包括在北京举办的年度活动,以及在日本东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青海大学举办的三场校园行活动,展现了女性在驱动科技创新与科技向善中的独特价值和别样视角,促进计算机领域的多元发展。
- 与东京大学联合举办了2023年人工智能论坛,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对社会和科学的重大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在解决复杂社会挑战和促进科学发现方面的潜力和作用。
- ACE Talk 系列讲座邀请了来自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等知名大学的13位杰出青年教授和3位优秀博士生前来分享他们的最新工作和洞见。
- 我们还携手清华大学共同主办了机器学习理论与基础模型研讨会,与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脑与认知科学部联合举办了大脑与神经科学研讨会,还组织了一系列社会责任人工智能研讨会。
产品赋能
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趁手的工具,能让人事半功倍。2023年,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产品团队继续紧密合作,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微软产品,成为赋能全球用户的生产力工具。
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设计工具 通过整合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Swin 模型、SPANN算法,以及研究院与微软图灵团队合作的图灵通用语言表示模型等众多前沿技术,使用户能够迅速生成令人惊艳的设计。
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智能化视频增强工具集 2.0为微软Edge浏览器的视频超分辨率功能提供了支持,可实时提升用户浏览视频的视觉体验。
中的神经语法检查器通过采用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的 算法、ONNX (ORT)和客户端 建模技术 ,将其推理速度提高了一倍,降低了成本,并实现了零销货成本的目标。
行业荣誉
过去的一年,微软亚洲研究院持续获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认可。我们很荣幸地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ACM班成立20周年杰出贡献奖”、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颁发的“2023年度最佳合作伙伴奖”。
在研究方面,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多篇研究论文获得权威赞誉。其中,CLaMP论文荣获ISMIR 2023大会“最佳学生论文奖”;论文斩获ACL 2023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类别“最佳论文奖”;An based map 论文获得 IEEE MDM 2023“时间检验奖”; Token 论文获评ICLR 2023“杰出论文奖”。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在2023年也获得了诸多荣誉。谢幸博士因其在空间数据挖掘和推荐系统方面的卓越贡献获选2023 ACM ;谢幸博士和段楠博士凭借在社会责任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贡献,获选了由深科技发起的“2022年中国智能计算科技创新人物”;胡瀚博士因其在Swin 的杰出工作入选了2022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榜单。此外,四位院友因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期间完成的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而荣获2023年度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智启未来
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更是一个在探索中不断创造和回答问题的过程。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研究能够开拓新的思路和领域,这正是科研创新的核心所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汇聚了一批富有远见卓识的研究员,2023年他们通过署名文章的方式,分享了他们对人工智能、计算机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前瞻洞察,为关注相关研究的同仁提供了有价值的灵感与启发。
我们正在构建媒体基础(Media Foundation)框架,通过提取真实世界中不同媒体内容的表征,弥合真实世界与抽象语义之间的鸿沟,为多模态人工智能研究开辟新的道路;在无线通信与无线感知研究中,我们希望为无线信道创造可调整的智能环境,提升无线通信和感知的性能与范围,拓展智能应用场景。
我们也在聚焦第一性原理,探索人工智能的第二增长曲线——构建实现百倍性能和效率提升,且具备更强涌现能力的基础模型;人工智能由人类智慧所孕育,因此,我们加强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脑,并设计出更好的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强大的推理、生成和泛化能力,使其在产业界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商业价值,这促使我们对产业大模型进行同步创新,以适应更丰富和复杂的工业场景。
随着下一代人工智能需求的增长,AI时代的系统创新也需要加快进程,而创新超级计算机系统、重塑云计算、重构分布式系统是实现计算机系统自我革新的三个重要方向。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微软亚洲研究院也将“社会责任人工智能( AI)”作为研究重点,并与多个社会科学领域合作,共同探索让人工智能理解和遵从人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方法。
思想碰撞
思想之间的碰撞是智慧火花迸溅的火种。为此,微软亚洲研究院邀请了全球各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深入对话,围绕研究文化、跨学科创新和科技的未来等话题展开了丰富的思想交流,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周礼栋院长分别与比尔·盖茨探讨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未来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对医疗、教育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与青海大学校长史元春共同讨论了跨学科研究的核心驱动力和新技术背景下跨学科创新的机遇;与微软研究院科学智能中心负责人 Chris 探讨了AI for 实践中的机遇和挑战。
微软研究院全球研究合作负责人 与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就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所需的合作展开了深入讨论,分享了各自对跨领域与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问题的见解;图灵奖获得者Raj Reddy教授与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洪小文探讨了未来人工智能的研究趋势及社会影响,以及如何引领下一个时代。
最后,感谢大家过去一年对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关注与支持,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探索不止,所愿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