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大蒜,引发了一场舆论狂欢。站在旋涡中心的人,是一个名叫“夏干良”的人,是刀剪老字号“张小泉”公司的总经理。事件来龙去脉相比大家都知道了,一位网友晒出用张小泉菜刀拍蒜结果刀具被拍断的图片。其实就是吐槽一下,既没有要求张小泉赔偿,也没有发表对该品牌不利的言论。
但是,还是遭到了夏干良总经理的无情嘲讽:米其林厨师从来不这样巴拉巴拉,还说要对客户进行“消费者教育”等等。
一个老字号品牌,靠着国人的支持走过了几百年的峥嵘岁月,且不说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消费者,就单说中国的饮食文化,轮得上米其林给我们来上课吗?网友的不满,不是对张小泉品牌公关方向的谬误,而是对准了夏干良的傲慢与无知。
一个人的性格是藏不住、改不掉的,既然执掌中华老字号的夏干良先生内心存在“米其林崇拜”,那么一定是有原因的。我马上在网上查了他的相关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位夏干良先生,一路走来光环无数,从官二代家境到大学生企业家,从荣誉等身到想成为中国的默多克,故事一大堆。
这几天网上比较火的话题是“小镇做题家”,而夏干良总经理的履历恰恰相反,每个环节都踏对节奏,每个发展步骤都那么与时代合拍,越深入地了解我越发现,这位言语傲慢的精英,正是站在“小镇做题家”对面的那个人,或者准确地说是那一批人。
正是这些人,他们拥有底层孩子无法企及的资源——从权力到财富,从人脉到教育,从家庭到学校……从出生起就开外挂,你让小镇做题家们如何自处?
1. 学生企业家
有网友表示,夏干良的父母是某地方领导,他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在丰殷的家境加持下,夏干良上学期间就开公司,主营广告、印刷等业务,赚了很多钱。
关于他的家庭先放在一边,我从网上搜集了2018年关于夏干良的不少报道,都是以“学生创业”的光辉形象出现的。看看媒体报道的标题,就足以令人艳羡其标准的“别人家孩子”的特质:《复旦大二学生创业仅1年,身价高达520万》、《上海复旦大二学生做老总:我怎样一年赚进500万》、《复旦大二学生创业咨询公司狂赚500万》……
我从网上查了他的上海暄氏公司,现任法人代表卞经雯,看不出与夏干良有什么关系,但考虑到这家公司已经更换了三个法定代表人,查了一下公司历史上靠前位法人,果然是夏干良,但公司是怎么转手的无从得知。
如果小镇孩子做出这样的成就,那还真是了不起。实际上在当前这个社会中,不乏学生创业者,其中也涌现出了不少创业成功成为企业家的人。但在我的印象中,这些人大多集中在科技领域,比如半导体、生物科技等等。一些“小镇做题家”出身的,靠着勤奋和天赋成功进阶,不但没被世人所嫉妒,反而成为了后来者学习效仿的榜样。不过,具体到夏干良这里有一点很值得质疑,有网友扒出了夏干良母亲曾经担任主管新闻印刷的行政职务的情况。我的靠前反应是:哦,是这样啊,难怪呢!你呢?得知这样的背景后,对夏干良的神奇成长是不是也感到惊讶呢?如果是这样,即便没有什么廉政问题,夏干良的成功也没有任何示范意义。
令人绝望的是,如果你以为夏干良只是利用家庭基因干一些印刷业务,那也太小瞧权贵阶层的能力了。实际上,夏干良从家庭中获得的资源,远远不止开办企业赚钱这么简单。他的头脑中,已经承接了上一代的人生阅历并将之**为自己的人生规划。
怕就怕这个,你以为人家是靠家庭资源办企业,实际上就算没这家企业,人家照样在各方面碾压小镇做题家。包括但不限于阅历、认知、人脉、规划、意识、理念、情商……
在这些综合素质加持下,夏干良不但得心应手地干着印刷业务,还在各方面积极包装自己,把自己打扮成学生企业家、成功人士、名人。他的身份非常多,一直在包装自己,不是出书就是给别人讲课,还是成功人士,他在印刷行业有经验,所以懂得营销自己,这可能是他当上张小泉总经理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当你以为人家只是“创业者”的时候,人家已经用一年的时间把企业做到了实有资本500万;当你以为人家只是“企业家”的时候,人家开始*家赞助“中华传统文化两岸四地学术研讨会”,还到处给人讲课大灌成功学鸡汤;当你以为人家只是“学者”的时候,人家开始策划出版图书,还荣登当年上海畅销书**;你以为人家是出版商,结果人家摇身一变成了张小泉的总经理。
一步步华丽变身,短短十几年几乎已经把“小镇做题家”一辈子的可能都实现了。
说实话,之所以扒料既不是嫉妒,也不是红眼病,因为夏干良的成功实在是与家庭联系太紧密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成功既不现实,也不光荣。
所以,我们无法接受一个靠着家庭成长起来的所谓精英,歧视着老祖宗的传统文化,还鄙夷着花钱买他产品的客户,并不惮于自豪地展示自己的“西化”。
你凭什么?
2. 歪门邪道的出版商
前面说过,夏干良攒过图书。他编写一本《高考英语专项精练》,于2004年10月顺利出版了5000本,并通过成功的营销手段,销售一空!该书曾经荣登当年上海畅销书**。夏干良的公司暄氏公司趁势出版了语文、数学两本系列教辅书,顺利切入图书策划出版行业。
这其实倒也无可厚非,攒书的也不是他一个。关键是这里有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通过成功的营销手段。
什么是“成功的营销手段”?
据他自己说的故事是这样的:他伪装成上海一家中学的老师,用假名字、假电话,在一家书店点名要买1500本自己的书,然后付给老板500元的定金。然后想着只要老板完成进货,自己不就相当于卖出了1500本书吗?那就豁着500元定金不要了,跟这位书店老板玩失踪。老板估计怎么也没想到,这位买书的老师,其实就是出书的作者。
结果这样的如意算盘没能实现,由于书店老板只肯支付进货款的一部分,还导致双方出现摩擦报了警,经过警察调查才让夏干良这出自导自演的大戏被识破。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夏干良并非“良”民,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投机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骗子。这样的性格,与其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密切相关:极度渴望上行,并为之不择手段。
与之相反,来自小地方、除了做题一无所长的“小镇做题家”,应该想不出这种“天纵奇才”的销售手段。因为他们心里还存留着最基本的是非观念。
3. 想成为中国的默多克
在2004年到2005年间,夏干良接受了美国、 英国、中国香港和大陆地区400多家市级以上媒体的访问及专题报道,并获得有复旦大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光华自立奖”。
请注意,这里面体现了什么?是夏干良的“作*”本领。他发迹于印刷行业,甚至媒体的重要性,所以刻意营造自己的话题人设,大量增加曝光。在这种背景下,他想成为中国的默多克而不是比尔·盖茨的希望就不难理解了。
比尔·盖茨,这位前世界首富曾经是世界历史上霸占全球首富位置时间最长的人,拥有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财富。
默多克是干什么的?是全球传媒大亨,拥有《帕斯星期日周刊》、《世界新闻周刊》、《太阳报》、《纽约邮报》、《泰晤士报》、《澳大利亚人报》、《每日镜报》等世界性媒体,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舆论都掌握着很大的影响力,在网络社交媒体出现之前,他可是能够左右总统选举结果的人。
夏干良为什么想成为默多克而不是比尔·盖茨?从他“成功的营销手段”可以看出,这个人是非常有心计的,凡是这种人都不会单单满足于财富上的成功,否则他大可以埋头经营自己的印刷公司,而不必赞助什么论坛之类的东西。他不但想“发财”,还有强烈的“掌权”的心理需求。
也难怪,一个在大学阶段就雇佣200多名同学为自己打工的人,怎能不对“权力”产生迷恋呢?
在中国,一旦让这样的人掌握了媒体权力,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势必会产生传媒精英化、舆论脱离地气。
当然,夏干良没进入体制内掌管舆论和媒体,但从其在总经理的位置上面对舆情做出的应对态度来看,其骨子里的自傲、精英化不言而喻,应该查一查体制内有没有夏干良这样的思想意识和方法理念?
小镇做题家们活得很累,他们在努力地往上爬。在爬的工程中有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精英们可以起点高、爬得快,但请别在吃肉的时候吧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