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受害人》在爱奇艺收官,剧中塑造的“不完美受害人”赵寻(林允饰)以及众多“不完美人物”各自的困境和纠结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日前,该剧导演杨阳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杨阳此前曾经和林允合作过《梦华录》,杨阳坦言,努力的林允可以成为演员林允,不一定要被偶像型或者其他类型的标签定义。
作为业内知名的女性导演,杨阳曾经执导过《牵手》《心术》《记忆的证明》等多部优秀现实题材作品。杨阳当时看到高璇、任宝茹两位编剧写出的剧本后,就义无反顾地扑到了《不完美受害人》这个项目中来。在杨阳看来,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一场必须要打的仗,而且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对于“不完美受害人”,杨阳表示,在创作时她时刻提醒自己的是,需要“小心翼翼揭开创伤,用爱拥抱受伤害的人”。
林允在剧中饰演受害人赵寻。
初衷: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新京报:之前你曾经说过,最初看到《不完美受害人》,就推掉了手头所有的项目来做这个故事,《不完美受害人》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杨阳: 去年4月当我一口气读完这个剧本的时候,靠前时间就向两位编剧表达了敬意。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一场必须要打的仗。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它也不分国度、不分年代,是一个人类性话题。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和编剧建立了很深的共识,我们没有把这部剧定位在强情节剧上,也许强情节、强化矛盾冲突会更抓人眼球,也比较时髦,但却会削弱我们探讨人性和人类共同话题的力度。《不完美受害人》表面上是讲了一个揭开性侵害真相的故事,实际上是对人性权力欲望的深刻探讨,主题直指人性深处。我想探讨女性在精神和身体受到侵害时,为什么常常不敢在靠前时间大胆说“不”!她们到底顾忌什么?惧怕什么?剧中没有完美的人,无论男女,现实世界也是如此。我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这部剧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部剧让我感动的是,受害人起初并不完美,但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变得坚强,表现了女性自我反思意识的觉醒和相互帮助、相互支撑的力量。剧中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尽管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背景、社会阶层完全不同,但在这场灵魂拷问中,她们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和淘洗,成长为更加*、勇敢,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我希望通过这部剧的播出,引发大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新京报: 在确定做这个故事之后,你有去了解一些相关的真实案例吗?和之前设想中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吗?
杨阳: 在前期准备的时候,我看了许多相关案例,跟有过受伤害经历的朋友聊。性侵的受害者之广泛是超乎很多人的想象的,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但是共同的一点都是她们在漫长岁月里独自隐忍。那些扎心的疼痛和恶心的感觉,几乎无法消除。这部剧讲述的故事,有一种扎心的疼痛感,以及探寻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的犀利。
我想到拍摄《心术》时记住的一句外科医生的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对于“不完美受害人”,我们更需要“小心翼翼揭开创伤,用爱拥抱受伤害的人”,这是我在二度创作中经常提醒自己的。因为揭开伤疤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伤口,而是为了治愈,表达犀利、控诉、撕心裂肺相对容易,但把爱、治愈力和怜悯拍出来,并让观众有共情,并不容易,所以时刻要把控好分寸,镜头要有温度。带着这样的视角,我常常觉得很疼,拍到赵寻被审问,身体检查,被网暴,被家人质疑,被迫说谎的时候,真的是有一种撕心裂肺的伤痛。拍到林阚回到大学校园,在同一时空见到同一个人,听到那个熟悉的导师那一声呼唤,大小林阚一起回头看他的时候,我几乎哽咽。
新京报: 虽然剧中以性侵案件为线索,但是故事中强权者对弱势者的侵犯也是大家讨论的议题,你怎么看待由权力不对等带来的权力滥用和伤害?
杨阳: 人在权力面前常常会有一种不由自主地屈从。掌握权力的人深知这一点。当权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便容易迷失自我,迷失本心。就像成功(刘奕君饰),从小母亲教导他人要有体面。可他有妻子、孩子,却在外面招花惹草。仗着一副俊朗帅气、风度翩翩的皮囊,便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女人们不仅看重他的外表,更看中他拥有的权力。最可怕的是成功对赵寻的伤害竟不自知。而受害方赵寻也抱着隐忍的态度,在跟老板周旋。这种因为权力不对等造成的伤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不可言说、一言难尽的意味,是一种可怕的毒素。
成功外表风度翩翩,却运用权力伤害别人。
人物:我们应该允许人性的不完美
新京报: 在赵寻的塑造上,前期对她犹豫、纠结的描写占了很大篇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观众对她的同情。在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会有这方面的担心吗?
杨阳: 赵寻作为受害人的不完美,也是因为她将自己的未来完全系于权利至上的老板,处险境依然唯唯诺诺、举棋不定。我想这是很真实的一种现象,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也面临过类似的问题,而赵寻面对这些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因为她刚进入社会,还没有很成熟的经验可以处理这些事,也没有很强大的内心去拒绝这些事,所以才会出现剧中大家看到的,也是很多人在看剧的时候会争议的点,这才是真实的人性。但是她在经历这些事以后开始慢慢反思,逐渐强大,学会拒绝,都是很好的成长。我们应该允许人性的不完美,并且可以用爱去让他们成长。
新京报: 林阚(周迅饰)虽然也有自己的伤痛过往,但是她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角色。你是怎么看待林阚的“不完美”和“理想主义”气质?
杨阳: 她的这种“不完美”让这个角色更符合人性的设定,她有现在的成就除了她的实力和努力以外,其实她自己也是一个权力的受益者,她有个很好的起点,可以说比别人要少奋斗很多年,这也成为了她一直的心结,但这才是真实的人性,面对诱惑无法抗拒,所以在之后的漫长职业生涯里她都要去证明自己,于是她将温柔的心包裹起来,变成铁娘子,虽然权力、欲望是诱人的毒蛇,但在强大的正能量面前也会被击得粉碎,林阚本身是非常善良有正义感的人,当她遇到赵寻后,她在救赎他人的同时也在实现自我救赎,而她的“理想主义”一方面是她内心深处的正义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很多观众觉得林阚最后为了帮赵寻,放弃了奋斗了这么多年的事业是不理智的,过于理想主义,但站在她的角度想,可能对于她来说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做这件她以前没有勇气,现在一定要去做的事。
林阚非常理想主义。
新京报: 在女警官晏明(钟楚曦饰)的塑造上,也有网友觉得,作为警察,晏明有时候过于依靠感性判断了。你怎么看待晏明对于赵寻的支持?
杨阳: 晏明之所以这么做,剧情也有交代过,是因为她曾经太过理性导致一个受害者自杀,这是她心里一直过不去的坎,也因此她想通过赵寻这件事实现自我救赎。而作为女性,她经历过多年的一线工作,是有足够能力去判断赵寻模糊的行为背后的动机的,而发现这些心理动机恰恰是需要极强的同理心和缜密的逻辑的,所以她不仅仅是感性,应该说她是理性与感性结合所做出的决定。
新京报: 剧中的其他女性角色,米芒、李怡,甚至是辛路,都有自己的“不完美性”和各自面对的困境,对于她们的刻画,创作的初衷是怎么样的?
杨阳: 这部剧里面的所有角色都有不完美的一面,不仅仅是赵寻,而对其他女性角色的刻画,是为了更全面展现不同处境下的人性,她们每个人都因为一些磨难重新认识了自己,建立新的人生坐标,重新出发。芸芸众生,没有一个完美之人,没有一个不在煎熬与历炼之中,但揭开伤疤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伤口,而是为了治愈和成长。从“不完美”到能够“坦然面对不完美”,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面对欲望,这不仅是角色的成长,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课题。我希望这部戏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自我反省,拯救灵魂。小心翼翼揭开创伤,用爱拥抱受伤害的人。
董洁饰演李怡。
新京报: 成功的形象也不像是传统的“侵害者”,有时候他甚至显得有点“不自知的天真”,在创作的时候对他的定位是怎样把握的?
杨阳: 成功的“不自知的天真”是因为他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在自设的樊笼里迷失了。成功的膨胀,到了无视法律、道德和他人存在的地步,自己犯了什么错都不知道。所以很多观众看到他的时候,甚至能理解他的行为,觉得他好像也有点无辜,这就是真实的反应,因为我也不想只把成功往纯粹的坏人去拍,我们更多的是想展现他为什么会这样,不是为了给他脱罪,这样观众才能共情,从而才会有所感悟甚至反思。
演员:周迅的林阚就是我脑海中的林阚
新京报:周迅在剧中的表现非常稳定,在你看来,周迅身上有什么气质符合林阚?在具体表演中,她有为角色带来一些什么加分的地方吗?
杨阳: 当我看完剧本,我脑海中林阚的轮廓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人,很精致,有品位有个性,身量小却能抗住大风大浪,这就让我想到了周迅,而且林阚作为律师有大量的台词,周迅独特的声线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周迅是一个塑造能力非常强的演员。她的眼神是非常独特的,既知性又率真,还有一些俏皮,这些都是我喜欢的,她松弛的表演也是我所欣赏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这部戏的主题和真实细腻的追求达成高度的共识,比如说希望还原疫情期间的风貌,戴口罩、扫码等细节,周迅是非常理解和支持的。口罩无法束缚她的表演,反而使她那一双灵动的眼睛可以传递更丰富的内容。
新京报:林允这次的表现也让人印象很深,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她是一个偏偶像型的女演员,赵寻又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角色,当时找她来出演赵寻的考虑是什么?在你看来,林允有为角色带来一些什么加分的地方吗?
杨阳: 选择小允是因为,我们在《梦华录》的时候就有了很好的合作,能看得到她身上是有她独特的灵气的,从《梦华录》到《不完美受害人》一次次地给她讲戏,聊人物和台词,再到站在现场的摄影机前,见证了小允不断在成长。我觉得努力的她可以成为演员林允,并不是一定要被偶像型或者其他类型的标签而定义。我的戏里,演员是要为角色而服务的,赵寻这个角色是极其复杂的,不管是戏内千丝万缕的心理动机的揣摩,还是诸多情绪逻辑的铺排,乃至于成片上线后一定会面对观众的细致的解读与讨论。这个角色面对的压力和考验是可想而知的,但我们都愿意为呈现好这个角色而努力,敢拍,敢写,那就敢演。林允身上还是有和赵寻相似的部分,毕竟这是一个女孩的故事,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年轻,初入社会,面对许多困惑与困扰,该怎么理解这个世界和找到自己,或许小允和赵寻都思考过同样的问题。
创作:我不会给自己预设
新京报: 在拍摄中,你自己印象比较深的一场戏是什么?
杨阳: 这是一个好问题,但也不是很好回答,因为对我而言每场戏都是印象深刻的,拍摄的106天,每一天的每一场都在精心设计,提前铺排,每个演员都在对角色全力发挥,还有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伙伴,摄影、造型、美术、灯光、制片等部门不断的努力,所以很多大家经常津津乐道的名场面背后都有很多的故事。是所有人一点一滴的努力实现了我们106天的完美,这都是印象深刻的。
新京报: 对你而言,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哪里?
杨阳:事实上每一部戏都有很多困难和挑战存在,但这些都是我必须要面对的工作和创作,一步步的跨越,一天天的拍摄,最终实现我的作品。然后面对下一部作品,之前的一切我会再放到一边,再不忘初心地以空杯心态去面对下一次的挑战。如果一定要说会有压力和担心的事情,那可能来自于观众,现在观众都很聪明,对作品也有很高的鉴赏品味,有很多观众给我发私信说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和想法,有些不错的想法和分析都会很打动我,所以不想辜负他们的信任和期待吧。
新京报:现在很多业内从业者可能都不是很愿意碰带有话题性的现实题材作品,觉得会敏感不好拍,从《牵手》开始,你其实对现实题材的关注一直带有很强烈的社会观察和反思,对于这一类题材的创作,有什么心得和大家分享吗?
杨阳: 我不会给自己预设什么,我想说的心得也不仅仅针对某一类题材,我觉得在创作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和新挑战,准确定位一部作品的类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在创作过程中,我最看重自己能否赋予作品新的视角,或者在主题上能否有更好的诠释。在二度创作中是否有更好的审美发现。在演员遴选上能否找到新意,合作时,能否给他们更好的启发和帮助。这些都是一部作品成功的重要部分。
新京报记者 刘玮
编辑 佟娜
校对 朱名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