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不证实那个问题,回顾那些与报销凭证的往事

我们从不证实那个问题,回顾那些与报销凭证的往事

曹 壮 邹存杰

新闻回顾

5月29日,“基层传真”版刊发了第81集团军某旅财务科助理员寇国锋的文章《珍惜每一次走进基层的机会》。在这篇自述里,寇助理员分享了他到连队蹲点前后的心理变化,讲述了一级上士刘海涛从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报销凭证时带给他的冲击,以及这次蹲点之后出台的一系列服务基层举措。

时至今日,半年多过去了,早已回到机关的寇助理员还记得当时蹲点时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吗?他当时受到的触动是否还常常在心头回荡,是否还在提醒他要以较好的态度为基层提供较好的服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回访。

“这都是需要审核的报销材料,虽然数量很多,但几乎都能一遍过。”前不久,再次见到第81集团军某旅财务科助理员寇国锋时,案头几沓20多厘米厚的报销材料把他挡得只剩半张脸。笔者发现,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寇国锋非但没有像过去那样火急火燎,话里话外反而略显轻松。

只要深入了解就会知道,寇助理员的工作一点都不轻松,他要确保每名官兵的费用都能顺利报销,各种证明材料一点不能错、一个不能少。再加上今年因任务发生变化,往返营区人数激增,报销量较往年多了几倍。笔者不禁好奇,寇助理员的变化从何而来?

“蹲连住班过后,我们建立了更加合理的报销制度,疏通了基层常遇到的堵点卡点,审核效率大幅提升。”寇助理员介绍说,当初的那段经历,让他对蹲连住班制度有了新的认识。此后多次蹲点,他都主动融入连队,越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业务办理中存在的不足。寇助理员告诉笔者:“之前旅里出台的制度除了对审批步骤作出规定外,并未解决具体问题。比如有的官兵不了解食宿标准,有的不清楚哪些票据该留,有的返营后上交材料不及时……这些具体问题才是造成核算报销工作效率不高的源头。”

与此同时,寇助理员在蹲连期间还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每名战士返营后,从整理凭证到上交财务科审核,中间有6个步骤都需要自己*完成,缺少专业指导。久而久之,一些战士怕麻烦,出现了不想报、懒得报的想法。返回机关,寇助理员和同事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流程设计上解决这些问题?

几经讨论,最终他们紧贴基层实际,完善出台了财务规定,对报销流程进行了重新规范,获得旅党委批准。以一名战士执行机关派遣的任务为例,这名战士外出前,连队的报账员会将这期间必须留存的报销凭证打印成提示卡供其随时对照;返营后,报账员靠前时间将报销凭证收回,由司务长统一上交派遣科室;派遣科室统一找单位领导签审后,再交到财务科进行审核。如此一来,不仅形成了闭合回路,还大大减轻了官兵负担。

“每项流程都有专人负责,且环环相扣,我们根本不用担心。”随寇助理员来到当时蹲点的连队,笔者随机和战士聊天发现,尽管部分新同志对报销相关规定仍不十分了解,却一点也不发愁。看到寇助理员来到连队,该连报账员热情地走了过来。这名报账员告诉笔者,新规定实行以来,他参加了财务科组织的3次业务培训,自己已经算是半个专家,即使面对一些特殊情况,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谈及如今的变化,寇助理员反思过去,感慨万千。他坦言,过去旅里的有些规定之所以不那么受欢迎,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事先没有充分调研论证,总是站在机关的角度建章立制,以为出个规定、定个流程就万事大吉,很少去想效果怎么样、官兵怎么看。

看到寇助理员重回连队,不少官兵围了上来,像非常熟悉的老战友一样聊着天儿。寇助理员也借此机会,了解大家对新规定的反馈意见。笔者旁听感到,如今的寇国锋已经习惯了从基层发现问题、向官兵寻求对策。他说,第二天的机关月交班会上,财务科还要对各营连报销规定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并提出整改意见。“一项新规定,要使各方满意,也要在机关和基层之间‘多打几个滚儿’。”寇国锋说。

回访结束临别时,这位整天和票据打交道的助理员突然喊住笔者,说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半年,我常想起那几张报销凭证……”笔者先是一愣,转而想起上次采访时他提到的一级上士刘海涛。当时,刘海涛从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怯怯地询问他不知能否报销……

图为第81集团军某旅财务科助理员寇国锋(左二)为连队战士答疑解惑。何鹏刚摄

官兵恳谈

大家都盼他再来蹲点

■第81集团军某旅一级上士 刘海涛

其实,旅里新出台的报销规定并没有多少新颖之处,只不过在个别环节增加了负责人,在流程上作了微调。然而,这些小改变,个个“正中靶心”,结结实实地改在我们心坎上。

我清晰记得那天的场景:点名结束后,指导员带我们学习新的报销规定,当时原本安静的队伍一下子热闹起来。在洗漱时、就寝前,很多战友回忆起寇助理员来连队蹲点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原来这个“靶心”,他是在那时候“瞄”上的啊!

怪不得,寇助理员刚来的时候问我:“机关制订的流程规定清晰明了,为何在审核报销时仍状况不断?”由于当时和他还不熟,我就支支吾吾把话岔开了。俗话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他当时分明感到其中必有隐情,于是转身调研去了。不久后,他再次遇到我,感叹了一句:“看来服务基层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我听了意识到,看来他找到问题的症结了。

在我们连结束蹲点后,寇助理员回到了机关,但他仍与大家保持着联系。有一次与官兵们座谈,他说,以前总觉得基层的问题太复杂、难解决,有时在屋里想破脑袋也没有思路。后来发现,只要常到基层走一走,和大家聊一聊,就会豁然开朗。

新的一年,衷心希望寇助理员常回连队看看,大家都盼他再来蹲点。(曹 壮、何鹏刚整理)

回访手记

一次回访,几多发现

■张 良

这几天,经由本版回顾过去一年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人和事,一种强烈的感受涌上心头——这些报道表面上讲的是基层,背后却不乏机关的影子。

因为,基层官兵的得与失、苦与乐、忙与累,很多时候都与机关紧密相连。

透过基层官兵的眼睛回望,我们深深感到,在即将过去的2023年,全军上下大抓基层导向鲜明,各级党委机关坚持基层至上、士兵靠前,带着对官兵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受到大家热烈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这一年,也有不少机关干部登上我们的版面,分享自己当兵蹲连受到的触动、产生的思考和发生的改变,希望借报纸一角,与基层官兵进行“面对面”交流。

如今,再次品读这些散发着泥土味、汗水味的蹲连体会时,我们决定对第81集团军某旅财务科助理员寇国锋作个回访。因为,作为旅一级机关干部,他具有某种天然优势——同一个营院里,在物理距离上,与基层官兵挨得很近。也就是说,如果他想去,只需走几步路,就能下到营连;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敲门而入,听到官兵们的“吐槽”。

回访中,我们证实了这种判断。自从那次蹲连结束后,这半年多来,只要时间允许,寇国锋就会到营连转一转,他已记不清多少次下基层了,却清晰地记得有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自一线官兵。

由此想到机关与基层的关系问题。按理说,机关负有指导帮建基层的责任,与基层同是一家人,本没有什么矛盾可讲的。但实际工作中,笔者不时听到这样那样的反映。有的说,机关服务基层意识不强,对基层的“急难愁盼”问题反应慢、解决慢,甚至不了了之;有的说,机关轻指导帮建,重督导问责,忽视基层实际,只看结果不问过程;有的说,机关工作作风不实,无形中造成内卷和空转,滋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问题在基层,根子在机关。”但实话实说,机关作为一级办事机构,自有规范的工作流程,也会遇到难处,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机关与基层多沟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手解难纾困,推动工作落实、任务完成。在此过程中,既不能因为根本态度问题制造关系紧张,也不能因为方式方法问题形成关系对立,更不能表面上一团和气,暗地里互不买账,导致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有人说,基层是机关的一面镜子,机关人员要时时照照镜子,检视工作、反思不足,提高抓建基层质效;也有人说,机关是基层的一把尺子,基层官兵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既看党委机关的决策引领,又看机关干部的率先垂范。可以说,在基层官兵眼里,机关干部什么样,机关就什么样。

记得几年前,笔者到某旅采访,一位刚从指导员岗位调入机关的干事跟我说,刚开始接听连队打来的电话时,他还很热情很耐心。但时间长了,身上不知什么时候有了“官气”,在一次不耐烦地挂断一个战士的电话后,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变了,变成当初自己讨厌的样子。从那以后,这位干事常常想起那个被他挂掉的电话,告诫自己服务基层首先要端正态度。他的这段心路历程,与寇国锋经常想起那几张“皱巴巴的纸”何其相似。

新的一年,我们期待与更多“寇国锋”在“基层传真”版再次“相遇”。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shoutoutto"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kgfRv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