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摘的微博,曾风靡一时的《青年文摘》,如今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的《青年文摘》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是 我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期刊

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技术、新需求,《青年文摘》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杂志的内容品质,同时推动媒体融合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传统品牌纸刊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01

传统文摘类期刊面临的困境

在传播受限、知识相对匮乏的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纸质媒介,荟萃中外名篇佳作的《青年文摘》应运而生。作为一份综合性文摘刊物,它以“ 活跃思想、丰富知识 ”为办刊宗旨,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受到读者喜爱,不久即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

1981 年《青年文摘》创刊,按季度出版,第一期杂志的发行量为 20 多万册 ;两年后,刊物变为按月出版,每月发行一期,这一年每月的平均发行量为 75 万册。同时期,《青年文摘》和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五四青年智力竞赛”,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随之而来的是读者数量猛增。1984 年,《青年文摘》月平均发行量为 123 万册,1985 年月平均发行量为 90万册。经过内容深耕和版式优化,20 世纪 90 年代起刊物的发行量稳定在 100 万册以上。2001 年 9 月,《青年文摘》正式改为半月刊,此后 月发行量再创新高,陆续突破 200 万册、300 万册。 彼时,《青年文摘》获誉无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后,《青年文摘》受到互联网冲击,2015 年刊物发行量出现下滑。2017 年被称为“短视频元年”,短视频平台的蓬勃发展再一次抢夺了人们的阅读时间和精力。一方面,新媒体使用户的阅读习惯发生变化,大量纸媒用户转向互联网 ;另一方面,报刊亭消失、实体书店关门,这些无不冲击着期刊的零售市场,也使刊物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被阻断。作为老牌刊物,《青年文摘》 在 90 后、00 后、10 后受众中知名度逐渐下降。

传统纸媒在时效性、互动性和信息承载量上都远远不及新媒体。尤其文摘类刊物的一大特点是原创少,内容多转载自传统媒体(图书、期刊、报纸)、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网站和 App)及其他。 如何与同类文摘刊物有所区分,避免内容同质化,办出杂志特色,是《青年文摘》一直以来关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02

坚持正确出版导向,提升杂志内容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青年文摘》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为青少年读者提供高品质的知识服务,丰富青少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涵养他们的精神世界。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近年来,《青年文摘》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 基于用户画像和读者需求强化“励志读本”和“语文范本”的双重定位,不断提升杂志的内容品质

2023 年以来,《青年文摘》更换内文用纸,从 55克胶印书刊纸改成 65 克胶印书刊纸,页码保持 64 页不变。并且对以前的彩色插页进行优化,加大编辑的投入力度,使之成为杂志黑白内容的重要补充。

例如,以图为主的 “典藏”栏目 以专题形式呈现,内容上突出艺术性、知识性和人文性 ; “漫工场”栏目 满足青少年爱看漫画的阅读需求,活跃杂志气氛 ; “潮玩”栏目 重点呈现创意图片、潮流好物、趣味测试等; “编辑部茶水间”栏目 展示编辑的个性和生活,增进编读感情。

《青年文摘》进一步改进栏目, 优化和更改具有年代感的栏目名,如“青年一代”改为“ 青年榜Young ”,“名人故事”改为“ 名人记 ”,“至爱亲情”改为“ 亲情密码 ”,“名师读本期青年文摘”更名为“ 跟着名师学写作 ”, 独特又易于记忆,栏目定位也更加明晰 。杂志还开设了原创心理解惑栏目“ 青春不迷茫 ”,满足青少年对心理领域的浓厚阅读兴趣,目前已经形成稳定的作者队伍和鲜明的文章风格。

《青年文摘》的封面以创意照片为主,既延续以往呼应特定时间节点如传统节日或季节特点的做法, 富有视觉冲击力,营造氛围感 ;又在视觉效果上进行强化, 封面主题丰富,虚实结合,多以启发性、想象性和哲理性的内容为主,启迪读者心灵 。刊物内文配图增加了横图、竖图,使版式更加灵动,致力于“把黑白设计做到极致”,黑白设计别样精彩。

03

科技赋能,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科技赋能出版,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2022年 4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立足扩大优质内容供给、创新内容呈现传播方式、打造重点领域内容精品,强化出版融合发展内容建设。

《青年文摘》是较早涉足新媒体业务的出版机构,2004 年建立青年文摘官方网站,2007 年成立网络传媒部, 开发《青年文摘》手机报、《青年文摘·播》周刊有声读物等多元化产品,运营“青年文摘”微博、微信公众号,进驻微信视频号、抖音、喜马拉雅、哔哩哔哩和小红书等平台, 增强与读者的互动,通过社会化媒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杂志的跨界拓展了品牌的外延,使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与此同时,多元化的内容形态收到大量用户反馈,促使产品持续迭代升级。这一良性互动可以帮助传统期刊重新发现老读者的新需求,进而满足更加广义的“读者”。2018 年,青年文摘杂志社和数传集团合作, 发起了“青年文摘·好课”现代纸书项目。

一是坚持“内容为王”,扩大优质内容供给 。青年文摘杂志社整合作家和名师资源,开发作家品经典、作家写作课、名师直播课、名师作文课等,发挥品牌杂志社的内容资源优势和编辑把关优势。通过调查了解发现,青少年读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具有强烈的需求,尤其是中学生面临中高考的压力,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是青少年读者群的学习痛点和难点。 青年文摘立足“语文范本”的定位,邀约作家品读经典名着、分享写作方法 ,通过名师点评作文、传授学习妙招,形成图文、音频和视频产品,拓展数字出版形态。

二是利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内容呈现传播方式 。2021 年第十一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青年文摘》杂志 开启了直播首秀,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和微博同时在线直播 ,由编辑部的资深编辑上阵,不仅向网络用户推介了纸刊,还首次全面展示了青年文摘杂志社融媒体创新平台。

中国文摘的微博,曾风靡一时的《青年文摘》,如今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转型?

2023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发布了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手机移动阅读成为主要形式,2022 年有超过七成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

鉴于此, 2022 年起,“青年文摘·好课”陆续上架了《青年文摘》和《青年文摘·彩版》原貌电子杂志,同年 11 月 17 日《青年文摘》独家入驻“得到”电子书 ,既服务于受众的数字化阅读习惯变迁,又扩大了品牌的传播和影响力。

每一期《青年文摘》杂志的封面上,都印有“ 好课帮 ”二维码入口,手机扫码即可打开。刊物精心设计了扫码引导页,如 2022 年的“二十四节气系列”和“星座励志系列”,2023 年的特色课程宣传和数字阅读推广页, 清新美观的彩色图文可以有效提高内容的到达率和阅读率

如今,网络直播已经成为“青年文摘”抖音号的常态。 杂志还曾亮相北京邮政直播间,在“得到”App进行《青年文摘》杂志专场直播等。全媒体时代,通过网络直播增加传统期刊品牌的曝光度,通过实时互动答疑解惑,挖掘用户多元需求,《青年文摘》在传统与现代、纸媒与数媒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媒体融合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青年文摘编辑部编辑)


作者:齐苏宁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梦萱筱喏"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jjCv1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