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日报社给您拜年啦,我与《濮阳日报》情谊深

濮阳日报社给您拜年啦,我与《濮阳日报》情谊深

来源:【濮阳日报】

前几天,濮阳日报社的一个好朋友告诉我“我与濮报情缘”征文的消息,随即把思绪拽回到我那青春燃烧的18年。这是我学习沉淀的18年,也是我积厚成势的18年,更是我成长成熟的18年。

自2001年我调入濮阳县委宣传部记者站,一直到2018年1月调任濮阳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整整18个年头,我把自己的工作形象地称为《濮阳日报》的“眼”与“腿”,肩负着党报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一刻也不敢懈怠和敷衍,在濮阳县广袤的大地上来去匆匆地丈量着、记录着,可谓是:一篇稿件一颗心,一笔一画承载真。

结缘

濮阳是中原油田的腹地,为了建设石油化工城市,1995年,我作为一名被濮阳市委托培养的化工人才,进入原安阳师专化学系的化工班学习。作为一个黄河滩区的农村娃,我格外珍惜大学学习时光,整天不是学习化工理论知识,就是钻进实验室练习实验操作,本想回来大干一番,不料毕业后往市里的几家大型化工企业一问,人家根本不缺专科水平的化工人才。没办法,只好转到濮阳县五星乡的教育系统,恰好五星乡教育组需要个信息员,于是我就负责定期向县教育局报送乡里的教育信息。就在这个阶段,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新闻通讯员培训班,聆听了濮阳日报社杨吉昌老师和冯秋昌老师的讲课,使我正式开始接触《濮阳日报》,并开始爱上了采写新闻这一行当。

承缘

2001年,我到濮阳县委宣传部记者站工作后,《濮阳日报》成为我每天上班必看的报纸,当时不光要看当天的报纸,而且还要翻箱倒柜找出《濮阳日报》过去几年的合订本进行研读和学习,同时也开始试着为《濮阳日报》采写稿件。

我在《濮阳日报》刊发的靠前篇新闻稿件是《文留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这篇稿件是当时记者站的谷明刚站长带着我去文留采写的,整个稿件只有500多字,却整整修改了3遍,那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在《濮阳日报》上看到这篇变成铅字的稿子后,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反反复复诵读了10多遍。

新闻写作之路的顺畅,特别要感谢报社的三位老师。2003年我去报社跟班学习时,郑迎军老师是记者部主任,写作上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指导;周源老师和王同录老师先后任《濮阳日报》一版编辑,一版是要闻版,业内都比较关注,在两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我采写的稿件逐渐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认可,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写作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对写作的不断学习,对新闻接触日深,我的发稿量也大幅增加,每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发稿均有100多篇,在《濮阳日报》年发稿量在80篇以上,连年被《濮阳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在记者站工作的10多年,每年都有几篇稿件荣获省市好新闻奖。

随着在《濮阳日报》发稿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攀升,我在县里的知名度也不断提升,不仅乡镇、局委主动邀请我前去采访写稿,县里主要领导也高度关注,时常把我叫到其办公室出题目、探讨重头新闻稿采写等。至此,《濮阳日报》从工作平台和载体逐步成为我人生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续缘

时光荏苒,我已离开县委宣传部记者站7个年头,先后到县广播电视台和县文广旅体局工作,每到一个单位,我向同事首先分享的就是如何读报、怎样写好新闻稿件。目前,我正准备启动一项工作,就是把我在《濮阳日报》刊发的所有稿件,搜集在一起装订成册,送给自己在闲暇之余诵读回味,送给孩子激励其学习成长,送给朋友作为时光留念。

18年来,《濮阳日报》不仅仅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工作平台,它更让我由一名化工专业的学生热爱上了新闻事业,给我的人生增加了无穷的文化底蕴,让我养成了读报、写作的生活习惯,增添了我的乐趣,激励着我成长。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与《濮阳日报》“缘”远流长。

管庆义

本文来自【濮阳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冯小宝丶"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gefn7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