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末,吴亦凡正式被刑拘。
消息爆出,网友纷纷拍手称快,娱乐圈苦吴亦凡久已,而这一次重拳出击,也为那些曾受到伤害的都美竹们伸张了正义。
然而一边是网友的欢呼雀跃,另一边却是吴亦凡的真爱粉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们看到自己心爱的偶像锒铛入狱,内心气愤无比。
吴亦凡被刑拘之后,粉丝开始抱团为偶像发声、维护声誉,等候着回来的消息。
但更让人惊讶的是,还有粉丝计划挖地道、买通狱警,准备劫狱;更有甚者愿意用自己坐牢来换取吴亦凡的自由。
惊讶之余,三观也差点被震碎,从一开始的呼救到后来的狂妄言论,吴亦凡真粉们不断刷新着道德的下限、挑战着法律。
这哪是粉丝啊,明明就像是“黑社会”,不清楚这件事的人还以为吴亦凡是黑老大,粉丝们是手底下的小弟。
其实不管是吴亦凡事件,还是之前的各路粉丝为维护自己爱豆的撕逼,我们都愈来愈发现,粉丝效应正在升级,而粉丝质量却一路下滑、甚至跌倒谷底。
为什么现在的粉丝越来越“傻”,为什么现在粉丝大多都是无脑捧和无脑黑?
粉丝团体不是晚上形成的,正如粉丝也不是一天变傻的
2005年,《超级女声》的爆红,开启了粉丝疯狂成长的大门。
那时候,娱乐圈还没有多少顶流,香港和韩国的艺人在内地爆红的也屈指可数,中国正急缺自己的“流量”明星,而这种需求被《超女》恰好满足。
当时投票用短信并且不便宜,但是《超女》依旧创造了巅峰,总票数超3亿,李宇春凭借300多万投票夺得桂冠,而那些为自己心爱超女投票的人,也因为消费而成为了她的粉丝。
因为投票,粉丝与明星产生了互动,也正是因为如此,粉丝效应出现了。
但当时的粉丝比较单纯,他们支持自己偶像的行为不过是买海报、投投票而已,他们所发的言论也不过是谈论自家爱豆的是是非非。
但是这一切在2014年彻底改变了。
那一年,娱乐圈出现了一个顶流明星——鹿晗,凭借帅气的外形和优秀的唱跳,鹿晗似乎晚上爆红,占据各大媒体头条。
巅峰时期,鹿晗在上海外滩跟一个邮筒拍了张合影、发了一条微博,就有粉丝连夜去排队和邮筒合影,人数之多还得特警来维持秩序。
而就在这个时候,粉丝开始形成小团体,并且有了所谓的粉丝后援会,开始商业化运营;而粉丝们也不再局限消费,更多的是渴望和偶像近距离互动。
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明星来说,人群被区分成了三种人: 真爱粉、黑粉和路人 ,而这一区分,自然造就了团体,也就有了“我们”、“敌人”和“友军”。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粉丝为开始维护自己爱豆开始“斗争”了。
吴亦凡粉丝就曾和赵丽颖粉丝有过一场激烈的“撕逼”事件。
当时两人一起合作了综艺《72层奇楼》,赵丽颖向吴亦凡邀了一首歌,而此时吴亦凡正好有一首歌要发布,就给了赵丽颖一个合唱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首歌,赵丽颖的粉丝开始炒两人的CP,即使吴亦凡多次解释,可是依旧无济于事,面对对方粉丝的意淫,吴亦凡的粉丝终于忍不住了。
P遗照、出口成脏、互相辱骂,双方粉丝闹得不可开交,直到最后两人正面和解才结束了这一场闹剧。
吴亦凡粉丝为了维护自家爱豆的清白,赵丽颖粉丝为了能够蹭上热度、炒作CP,看起来对于自家爱豆的爱,最终变向了刺向对方的箭。
而这样的斗争,在粉丝团体形成之后,在娱乐圈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
无脑和傻,并非是未成年、低学历者的标配
提起饭圈,很多人靠前时间想起的是未成年和低学历,但是吴亦凡被刑拘之后一个自称985高材生的言论,却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在一个超话下,有网友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凡凡要是被拘留我就换国籍我在某965就读,移民加拿大让他们损失人才。
一石激起千层浪,吴亦凡的真爱粉们纷纷留言评论:
我也准备退了250谁出不起似的;
有凡就有家,准备组织去救人;
明天去监狱看下能不能救一下,实在不行就移民。
我并不认为高学历者追星有错,我也不赞同把追星认为是低智商、未成年的标配,任何人都有喜欢和追求的权利,但是这般追星,实在令人咋舌。
当然,随后此人被爆料并非985高材生,只是个普通的中专生,一时间真相扑朔迷离,但是也让我看到了饭圈文化可怕的另一面。
如果她真的是985高材生,那么如此言论震惊我们的三观,也刷新了我们对高学历者的认知;如果她只是个中专生,那么饭圈文化的侵蚀,是否已经让她早已满腹谎言?
其实这已经不是靠前个高学历者发表如此的言论了,早在PG One深陷舆论风波的时候,就有人晒出高学历为偶像正名。
PG One被全网质疑的时候,一位粉丝在微博用自己的高学历嘲讽那些质疑PG One的“喷子”,企图用自己的学历来证明自己爱豆被冤枉、被人恶意抹黑和封杀。
当PG One被官方指责的时候,那些自称高学历的人,做出了购买热搜“紫光阁地沟油”这样的闹剧,令人啼笑皆非。
他们不知道的是,当不分黑白信任一个人的时候,学历恰恰成为了最尖锐的武器,当喜欢占据了智商高地的时候,高智商便只能产生更多的荒诞滑稽。
那么,饭圈文化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让粉丝变“傻”的呢?
粉丝群体,正在**无数人
为自己的爱豆发声、为自己的偶像消费,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当它成为一个组织之后,裹挟其中的人便不可能全身而退。
粉丝群体的“毒”,到底在哪里?
群体效应
粉丝群体的靠前毒,来自于它的群体效应,当粉丝成团,饭圈形成规模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敌我对立。
就比《创造营101》时,孟美岐粉丝因为杨超越粉丝嘲笑其商业价值低,为了维护自家爱豆的声誉,手撕杨超越,开启了一场撕逼大战。
而在这场撕逼大战里,那些曾默默无声的粉丝也加入了斗争,在群体裹挟之下,不作为就变成了黑粉,不一起骂对方就是不合群。
以至于这一场闹剧最后愈演愈烈,杨超越和孟美岐也形同路人,创造营女星们的粉丝也从此不会再有交集。
就像梁文道在《新部落时代的来临》中曾说道:
一开始,大家只是 不赞同某个观点,然后有人开始宣称“鄙视”持有某种观点的人,再来就有人用上了粗话、最后则出现了追杀通缉令。
“强制”消费
粉丝群体的第二毒,来自于它的强制消费,利用饭圈文化群体性,来达到引导消费、并最终榨干你的目的。
今年4月,一则工人大量倾倒牛奶的视频引起热议,而在这则视频的背后,是粉丝为了给爱豆投票的行为畸形。
足足27万瓶牛奶,其价值超过50万,这些钱来自哪里?来自于粉丝、来自于那些被强制“消费”的未成年。
为了打榜、刷数据,粉丝后援会不惜花下重金为偶像买下看不见、摸不着的荣誉,而这些荣誉的代价,就是粉丝必须要为偶像的荣誉消费。
但是遗憾的是,为粉丝花钱的大多数并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他们为爱豆所花的钱,往往来自于父母的血汗。
破碎的三观
粉丝群体的第三毒,来自于因为金钱消费而衍生出的破碎的三观,当三观被消费裹挟时,是非黑白已经不再重要了。
这也正是为什么当吴亦凡被爆出“强*、性侵”等恶劣行径的时候,很多粉丝选择相信,甚至为了维护吴亦凡的声誉而不断反击。
在他们看来,吴亦凡是自己曾经选择的偶像,自己也为此花费了很多的财力,如果偶像崩塌了,那么自己当初的“付出”就会付之东流,而他们最接受不了的 ,也正是这一点。
因此他们维护的其实并非爱豆本人,而是自己。
粉丝们的变“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但是他们真的傻吗?并非如此,更多是则是群体效应下的“错爱”罢了。
粉丝变“疯丝”,该如何挽救?
“天下”苦饭圈久已,其实早在2020年,就已经有人提出整治饭圈,可是如今依旧收效甚微。
追星的本质是热爱和崇拜,当然有信仰并努力为之奋斗并非坏事,可遗憾的是,很多人的追星仅仅是迷恋颜值和身材。
因此想要净化饭圈文化,让“疯丝”变粉丝,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真正的偶像崇拜,让才华成为主流、让品行占据高位。
让群体效应变得不再坚不可摧,让所有人可以勇敢说不,让消费不再被引导、被强制,让偶像变成信仰,而不是似乎触手可及的物品。
而这一切的引导,往往来自于电视媒体。
作为电视,不应该把选秀当做逐利的工具,而是要选出好偶像、充当好榜样;作为媒体,不应该把炒作、流量当做目标,而是把正能量、好风气当做责任。
对于千千万万的我们来说,可以入戏,但不要沉溺,可以热情,但不要迷航,不仅要保持“人人独善其身”的自觉,更要实现“人人相善其群”的格局。
虽然一言之辞收效甚微,虽然粉丝文化早已根深蒂固,随后背后的资本也不会轻易放弃,但是我想:
随着治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社会风气的进一步肃清、粉丝文化也将被正常的文艺娱乐文化所代替。
. END .
【文| 小渝】
【编辑| 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