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从预防入手更重要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1.4亿,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虽然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但很多人对它并没有足够的认识。有些人甚至还会陷入误区,把一些错误的行为当做习惯,从而延误病情。近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帮您了解几个有关糖尿病的误区。
A
胰岛素打上就是一辈子?
很多人都误会了
病例
今年刚到40岁的王女士最近觉得越来越口干舌燥,一开始以为是季节变换导致的,没有多在意,但有一天突如其来的头晕目眩让王女士提高了警惕。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高达15mmol/L,餐后两个小时23mmol/L,尿糖4个加号。医生的一句“该用胰岛素治疗了”让王女士心惊胆战,自己这么年轻,就要用胰岛素治疗吗?
专家解析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一科主任医师赵玉珠表示,目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不重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加上有些人有糖尿病家族史,因此年纪轻轻就患上糖尿病。而这部分患者往往对使用胰岛素治疗有抵抗情绪,认为自己还年轻,胰岛素一旦用上就停不下来了。其实,尽早规范用药,能够帮助患者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赵玉珠说:“现在一些不到40岁就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初诊就发现血糖很高,医生也往往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胰岛功能通常只有正常人的50%,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逐渐下降,因此在治疗上应该使用胰岛素快速解除毒性作用,使血糖下降,使自身的胰岛功能得到恢复。”
运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是不是意味着要终身打胰岛素?赵玉珠表示,胰岛素治疗分为短期治疗和长期治疗,并不是只要患上糖尿病就意味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像王女士这种情况就可以应用短期治疗,疗程在两三个月,当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停用胰岛素后使用少量降糖药,或者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就能够控制病情、恢复健康。专家提醒,千万不要因为不必要的顾虑而延误病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B
病例
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当天,不少医院都举行了义诊活动,很多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向医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其中让患者最为担心的,就是糖尿病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患糖尿病近10年的张大爷告诉医生,自己看了不少因为糖尿病而截肢的病例,十分担心自己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
专家解析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岩表示,糖尿病足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全球每20秒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需要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中,死亡率达22%。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晚期的并发症,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足都需要截肢。
李岩表示,如果早期能够正确地预防和治疗,患者可以免于截肢。“糖尿病足最主要的表现是足部发生溃疡,或者间歇跛行,患者有足部凉感、疼痛,夜里疼痛剧烈,有些会出现足部感染、变黑等情况。出现糖尿病足的原因一是糖尿病引发的血管病变,比如下肢血管狭窄和堵塞,动脉血管发生坏死等;二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使得足部神经感觉减退,对一些外伤无感知从而耽误治疗。”
因此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足,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其次,每天应以温水洗脚,并检查足部与趾间有无水泡、抓伤或皮损,剪指甲时不要剪到皮肤。还应选择合适的鞋袜,穿鞋之前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另外,加强运动,运动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还能减轻体重,改善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足。最后,尽早和定期做糖尿病足筛查,向医生报告足部问题,一旦发生足部外伤或感染,应及早去医院治疗。
C
糖尿病足需要截肢?
早期正确预防和治疗很关键
自己的针头重复用没事?
小心引发感染
病例
65岁的刘阿姨患有糖尿病,需要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最近,刘阿姨的胳膊上出现脓包,并且伴有红肿。刘阿姨告诉医生,自己在半年前开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但不是每次都用新针头来给自己注射,有时候忘记了,用了头一天用过的。
专家解析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护士长宁芳芳告诉刘阿姨,重复使用针头不可取。首先,针头的重复使用会让每次注射更疼痛,“新的针头很锐利,有一层特殊的涂层,在注射的时候起到润滑的作用,重复使用的针头表面涂层已经破坏,注射的时候会增加疼痛感;二是针头的反复使用会使上面出现一些倒钩,这些倒钩会破坏皮下组织,造成瘢痕发生,就是我们常说的脂肪增生,所以一定要及时更换针头;第三就是感染,注射后的针头残存组织液和血液,会滋生细菌,造成皮下组织感染。胰岛素注射用针头只有5毫米长,内径仅有0.23毫米粗,因此也会滞留一些胰岛素,形成结晶,造成针头的堵塞,影响胰岛素在体内的发挥,会造成血糖波动,因此建议使用时一定要做到一次一换。”
新闻伴读
关于糖尿病 人人都要知道这三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靠前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王秋月教授提醒,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更应该从预防入手,避免自己陷入糖尿病的“泥潭”,那么做好以下“三个知道”很重要:
1.知道什么样的人容易患糖尿病 其中一些因素与我们息息相关,如年龄≥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等。2.知道如何预防,掌握防控知识 合理饮食、科**动等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石。40岁以上健康人群要每年检测血糖,高危人群半年一检测。3.知道糖尿病如何治疗 饮食、运动、药物、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血糖检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本措施,同时要兼顾降压、调脂,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本版稿件由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丁卉 采写
来源: 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