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宾馆位于龙山路26号,是这条路上最着名的建筑。
它曾经是德国总督官邸,诞生于20世纪初,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几经沧桑巨变,几经风吹雨打,美丽的“容颜”没有在历史变迁中老去,反而因历史的沉淀多了几分魅力。
迎宾馆背倚风景如画的信号山公园,是一座典型的古堡式建筑,掩映在绿树之中,美得让人入眼难忘。1905年,德国人仿照德国皇宫的样子开始建造总督官邸,于1907年建成。整栋建筑气势宏伟,色彩瑰丽。外墙以黄*为基调,用大量凹凸不平的岩石装饰,古朴典雅。窗户多用粗石镶边,窄而高的玻璃窗如同深陷进去的眼睛,中间窗框上凸起的石头活像德国人的高鼻梁。屋顶以红色为主,点缀有蓝、绿等色,造型独特,富有变化。梁思成认为,它是融东西方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
总督官邸建成后,德国驻胶澳总督特鲁泊入住,其继任者瓦尔德克后亦在此居住。1914年,对青岛觊觎已久的日本借靠前次世界大战德国无暇东顾之机,联合英国,向青岛的德国军队发起进攻。最终,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神尾光臣闯进总督官邸,这里成为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的住处。
在德国人和日本人眼里,成为总督官邸的主人是一种荣耀,是权力的象征。总督官邸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具有对抗时间的力量,而入住其中的所谓的“主人”,不过是一具肉身,在它面前是渺小的,也是狂妄的。1922年,**收回青岛主权。当年耀武扬威入住的人,最终垂头丧气地走出这里。
◎明信片中的迎宾馆
此后,青岛胶澳商埠督办接连换人,这栋楼遂先后成为督办熊炳琦、高洪恩、温树德等人的官邸。此时的总督官邸好似一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1934年,这座美丽的德式建筑被青岛市政府命名为“迎宾馆”。这个名字从此在百姓之中口口相传,也符合这座楼此后的定位。德国的总督、日本的司令、北洋政府派遣的胶澳商埠督办……进进出出的他们只是一个个过客,没有人能够真正占有这座楼。
迎宾馆曾是青岛*高级别的接待宾馆,如今是一座博物馆,收藏着重要的历史文物,讲述着发生在青岛的重大历史事件。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迎宾馆曾与毛**结缘。
一代伟人毛**下榻迎宾馆,为这栋老楼带来了红色基因。为迎接毛**的到来,迎宾馆重新进行了整修、布置,显得更加整洁、幽雅。1957年7月12日至8月11日,毛**在青岛工作生活了一个月。其间,刘少奇、周*来、朱*、**、邓**等党和*家*导人先后抵达青岛。*央在青岛召开了*局常委会会议,*治局扩大会议,部分省、市委靠前书记会议以及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等。毛**修改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并于8月2日在党内印发。受毛**委托,周*来在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的陪同下,于8月4日检阅海军青岛部队并为海军题词,这是中华人民**国成立后的靠前次海上阅兵。
◎雪后迎宾馆
毛**在青岛期间,半是工作,半是读书疗养。迎宾馆的房间里、游廊上、庭院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不管工作多么忙,他总是挤出时间读书。据说,他看的书放了半张床,而这些书大部分是他从北京带到南京,又从南京带到青岛的。读书这个习惯伴随了毛**的一生,即便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也不例外。尽管有这么多书做伴,毛**仍不满足,又派人帮他寻找《聊斋志异》和《古诗源》。当看到从青岛市图书馆借到的《古诗源》时,他非常惊喜。
在青岛的时候,毛**曾5次到第二海水浴场游泳,每次游1个小时左右。他还4次乘车游览青岛,几乎看遍了青岛老城区的主要道路。
经过这几次视察游览,毛**对青岛的市政建设和城市面貌有了较多的了解。1958年1月,毛**在他视察沿海和东北部分城市后召开的*高国务会议上谈了他的考察印象,认为青岛的城市建设搞得好。
如今,迎宾馆里还保留着毛**的卧室,床边放着一摞线装书,伟人在灯下读书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迎宾馆是青岛的文化地标,也是历史的见证。一代人来,一代人去,来来往往,皆成往事。这座楼始终矗立在这里,看遍人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