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个习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相关报道,在10月22日,西北大学校内有一交换研究生“坠楼身亡”。
死者父亲告诉记者,“孩子今年23岁,是延安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19级在读研究生”。
孩子去年被导师派往西北大学化工专业交流学习。
死者父亲还表示:“ 在10月份,孩子多次表示科研无法取得成果,多次遭其导师陈某辱骂,压力非常大,希望返回延安大学学习。 ”
而死者同学也告诉记者,死者平日里较为开朗,坠楼事件属实,但不了解具体原因。
而一位学校李姓院长就导师“压榨”学生这一说法给予了否定,表示:“ 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极目新闻)。
所以,到目前为止,该事件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只能坐等官方公布结果。
但是,有些事情确实是存在的。
最近几年,在读研究生发生悲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每一次悲剧的发生,都让人心痛不已。
“悲剧”再次发生,不得不让人反思
互联网可能没有记忆,但是,人却是有记忆的。
2017年6月10日晚,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发生一起博士研究生坠楼事件,坠楼学生为航天学院的博士生。
2017年12月25日晚,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系硕博连读生杨宝德在灞河溺亡。
2018年3月26日清晨,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在读研究生陶崇园在学校跳楼自杀,年仅26岁。
2018年10月,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一名2016级化工专业博士生侯京京,尸体在钱塘江上被发现,年仅26岁。
2019年9月2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在留下绝笔信《狗血的研究生生涯》后跳楼自杀。
2019年12月,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一名学生因被导师威胁,选择在实验室自焚结束自己的生命。
2020年8月31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生一起学生跳楼事件,并留有**。
2020 年9 月 19 日晚,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 栋宿舍有女生跳楼,其系南京大学在读女博士。
2020 年 10 月 13 日凌晨,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上吊自杀。
……。
这可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年轻生命啊。
以上,还只是列举了部分被爆出来的研究生自杀事件。
他们到底在读研期间经历了什么?到底有多痛苦?
不会再有人知道,只是希望他们的离去能够唤起学校、社会、教育相关部门对研究生这个群体的关注。
特别是对目前导师制度的思考以及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与干预。
那么,我们读研期间,压力到底都来自哪里?
读研期间,压力都来自哪里?
如果,我们去关注发生悲剧研究生的专业,就会发现有一定共性,大部分都是理工科,不乏一些所谓的“天坑”专业,生物、化学、材料等专业,很少有文科专业。
所以说,这些专业读研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毕业压力。
① 来自学业、毕业的压力
理工科专业,相比文科专业来说,研究生毕业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特别是理科,因为,需要不断做实验(可能重复多次都没有结果),需要拿到有用数据,需要发高质量文章……。
这让不少研究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而延安大学的这位同学,很明显实验非常不顺利,原计划2个月的交换时间被延长至2年。
② 来自父母、家庭的压力
不能让父母失望,可能是他们不能与自己和解的最大障碍。
能够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从小到大都很优秀,可能也是“别人家的孩子”,当然,也是父母的骄傲。
所以,即使读研期间面对着各种压力,他们依旧在硬撑着,只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
比如,大连理工大学的那位同学,就是因为一直以来太优秀,不想承认自己的失败,更不想让父母失望,最终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③ 来自导师的压力,不被认可
大部分悲剧的发生,都直接或者间接与导师有一定关系,或者准确来说,与导师的人品有很大关系。
就目前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来说,都是导师的“一言堂”,研究生导师掌握着学生的“生死大权”。
确认课题需要导师签字;
做实验需要导师同意;
发表文章需要导师同意;
毕业还需要导师点头同意。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面对手握“重权”的导师,毫无招架之力,导师让摸鸡,学生不敢抓鸭。
如果,碰到人品不怎么好的导师,不把学生做课题、写论文、毕业放在首位,只顾着自己的经费申请,自己的职称评定,学生只能沦为真正的“工具人”。
最关键的是,学生长期辛苦付出,最终还得不到导师的认可与肯定,换来的却是批评与不认可,乃至于恶语中伤。
如果,在这种环境下久了,即使曾经再自信的学生,也会变得开始自我怀疑,变得闷闷不乐,继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说,作为研究生的我们,也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
读研,如何有效释放压力?
① 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不要太过于追求完美,追求极致。
也许你一直都很优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失败,不能犯错。
在有的时候,让自己变得“佛系”一点,未尝不是一种面对压力,面对失败的生活态度。
我就是失败了,我就是一个“Loser”,我就是一个“菜鸡”,我就什么都不会,我也不够聪明,你能拿我咋滴?
可以看看那些很“佛系”,并不那么优秀,并不那么努力的师兄师姐们,他们最终还不都顺利毕业了吗?
所以,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学会与自己和解,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抱着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抗压能力。
② 让自己变得“自私”一点
我知道你很懂事,懂事得让人心疼。
但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请让自己变得“自私”一点,不要老想着父母会不会失望,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他们都会支持你的,因为,他们爱你。
哪怕你最终决定退学,也没有问题。
退学以后我们还可以重考,换专业,换导师,我们可以有一万种办法脱离现在的环境。
再不济,我们还可以去找工作,毕竟我们还有文凭,并不是一无所有。
③ 以毕业为主线,其他都是浮云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忘了自己的首要任务是顺利毕业,离开这里。
什么导师的课题、导师的基金……。
这些东西,说白了跟你没有一毛钱关系,人家换个学生可以继续干,当这些事情严重影响到你的课题进展时,就需要及时止损,以毕业课题为重。
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④ 让自己“强硬起来”
对于习惯性“压榨”学生的导师,一般都是“欺软怕硬”的主,所以说,在你真的受不了的情况下,不妨尝试着改变自己以往逆来顺受的态度,让自己变得“强硬起来”。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收集好证据;
二是学会保护好自己。
以上,希望对读研的你有所帮助,真心希望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不敢想象这些家庭将会承受多大的痛苦。
最后,再给即将读研或者准备考研的同学说几句话。
写给即将考研或者读研的同学
导师的人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读研期间的生活质量与学习是否顺利。
而选择导师,较好的方法,还是在你选择导师前认真做一个背调,较好能够找到该导师已经毕业的学生了解一下导师的“为人处世”,或者直接在网上去看,总会留下蛛丝马迹的。
注意,是为人,也就是我们说的人品,而不是学术能力,发表了多少论文,是不是海龟等等。
因为,每一次悲剧的发生,都在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导师的人品可能要比学术能力更重要。
如果能够碰到人品好,学术能力强的导师,那将是人生一大幸事。
最后,真心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多多关注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一下目前的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弊端了。
也希望研究生的父母、家人们能与孩子多交流,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扣上“ 肯定是你不够努力、肯定是你不听话 ”的帽子,人一旦走入死胡同,可能靠努力都没用,孩子的痛苦,你们不一定能够体会,别等悲剧发生再去后悔!
也许,曾经孩子的一句话,就是在向你们“求救”。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