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声问候,冬奥会上,这条围巾用101种语言传递你好,惊艳全球!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不同文化深入交流的媒介。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 北京外国语大学 的900多名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近日,《中国青年报》第12版以《“小雪花”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为题,报道了北外将冬奥会的精神文化内涵融入思政教育,引导激励北外志愿者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的回信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01声问候,冬奥会上,这条围巾用101种语言传递你好,惊艳全球!

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一所外语类院校,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2021年,在学校8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外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在本次冬奥会期间,年轻的北外志愿者在前辈志愿服务精神的引领下,用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展现家国情怀,传递温暖和责任,又一次彰显了外语人的使命担当。

101次的“你好”,带给世界第一声问候

北京冬奥会是传递和平友谊理念的重要平台。北外志愿者在提供高质量志愿服务的同时,用细微的举动,传递关怀与温暖,用朴实的礼物展示团结与友谊。

冬奥会期间,来自北外俄语学院的志愿者卢艺璇曾送给国际奥委会乌克兰委员瓦列里·鲍尔佐夫先生一条写满101种语言“你好”的北外围巾。在之后的开幕式上,这条“多语”围巾经过电视转播火速“出圈”,向世界传达了热情好客、兼容并蓄的北外精神、中国精神。

在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中,这样的暖心瞬间还有很多。来自学校欧洲语言学院的荷兰语专业教师张佳琛在本次冬奥会中作为国家速滑馆语言服务助理进入闭环工作,闲暇之余她会向外籍运动员分享很多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并且在交流中了解了荷兰速度滑冰历史。

同样来自俄语学院的志愿者余俊涛负责女子撑杆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国际奥委会委员伊辛巴耶娃的接待工作。从一开始的拘礼到之后的真诚交流,余俊涛用专业知识弥补了语言上的障碍,用尊重获得了他人的认可。 “做有风度的志愿者,做有温度的讲述人,做有亮度的北外人” 始终是每一位北外志愿者心中的标杆。

冰雪思政+外语,北外人交出亮眼答卷

近年来,北外持续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和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在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中,面对工作与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思政教育成为这群“00”后志愿者的“充电仓”,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积蓄精神力量,更好地展现北外人的风采。

在志愿者出发之前,北外举办了“冬奥大讲堂”主题演讲活动,邀请了运动员、志愿者们分享自己的奥运记忆。中国女子冰球队原队长王莉诺结合自己入选国家队、备战比赛的经历,告诉志愿者们要有迎接困难的意志品质,化压力为动力,让志愿者们受益匪浅。

“我是党员我先上!”在北外派出的900多名志愿者中,有280余名党员。为此,学校根据志愿者分布场馆及驻地情况,成立了14个临时党支部。在志愿者培训期间,学校还打造了冬奥项目嘉年华、冬奥长跑越野等主题团日活动,帮助志愿者凝聚力量,放松身心。

101声问候,冬奥会上,这条围巾用101种语言传递你好,惊艳全球!

在冬奥会的国际赛场上,北外志愿者们牢记国家的殷切希望,不负使命担当,在志愿服务中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内化专业知识,在跨文化环境下锻炼语言能力,用专业助力冬奥,用青春点燃梦想,为“如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交出了一份“冰雪思政+外语”的亮眼答卷。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官网、官微、中国青年报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冯小宝丶"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ashion/8qe001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