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 《沙丘》 就能知道,这传说中最难影视化的科幻文学之一,到底有多难改编。
原着是来自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有着特定的年代属性,说不好听一点,那就是过时了。
能主动把原着看完的,已经是小众群体。
要改编这么一部不迎合时代的作品,要是改动大了,变得迎合潮流了,那难免会毁原着,要忠于原着,就注定难以赢得非粉丝群体的肯定,难成风靡全球的商业大IP。
更别说要处理和解释极为复杂的世界观设定,权衡电影与文学之间的表达差异。
面对如此“不可能任务”,丹尼斯·维伦纽瓦必须做出抉择。
看过 《降临》、《银翼杀手2049》 的话,其实就能知道他会怎么选了,也能知道片方是有一定诚意的,不然也不会让他来拍。
他的选择是,忠于原着,忠于自己的导演风格,拍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口碑向作品。
有着 《银翼杀手2049》 “最难拍的续集之一”的成功经验,由于同为严肃科幻路线,他可以更加地驾轻就熟。
缓慢有序的叙事节奏;
震撼力十足的画面与配乐;
着重沉浸感,大于故事感。
《沙丘》 在他的驾驭下,拥有了一部经典文学所该拥有的“神性”。
得益于原着自带的影响力,自己丹尼斯·维伦纽瓦个人的口碑累积, 《沙丘》 取得了相比 《银翼杀手2049》 更胜一筹的票房成绩,虽然很可能还是会亏,但至少赢得了拍续集的机会。
不过他注定难以征服更多的普通观众。
毕竟从 《星球大战》 开始,快节奏的爆米花电影已经让一代又一代人养成了一种轻松娱乐化的观影习惯,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改变的。
所以也不需要去说服那些觉得 《沙丘》 是一部无聊烂片的人,所谓强扭的瓜不甜,电影本应千姿百态,就让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也正因电影不应只被一种形态所占据, 《沙丘》 才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
丹尼斯·维伦纽瓦真正要挑战的不是要颠覆整个世界电影潮流,哪怕是 《沙丘》 这种级别的IP,也是不切实际。
他真正的挑战是把原着作者弗兰克·赫伯特的思想和文字,变成电影。
在他之前。
《圣山》 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未能完成挑战;
《穆赫兰道》 导演大卫·林奇挑战失败。
能够完成挑战,并交出一部及格的作品,那已经是一件幸事。
结果,他不仅完成了挑战,而且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就好像是一个本来成绩优秀的学生,平时能拿八九十分那种,去参加奥数竞赛什么的,虽然没能再考出平时的成绩,但有70分,就已经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水平。
是的,如果 《银翼杀手2049》 是一部80分的佳作,那 《沙丘》 就只有70分。
原着的设定实在是太庞杂了,丹尼斯·维伦纽瓦必须删繁就简。
他的方式是绝佳的,用直观的视觉代替文字性阐述。
比如护盾的红蓝两色清晰可见,如果观众能主动思考,当人人都能有这种能抗子弹的护盾,就能明白为什么人类在未来会回到冷兵器时代了。
因为子弹已经没用了。
但站在更宏观的视角,路人观众却很难对整个沙丘世界有一个大致的格局理解,甚至观众都无法知道那描写的是人类的未来,而不是像 《星球大战》 那样的架空世界。
丹尼斯·维伦纽瓦选择着重于厄崔迪、哈克南两大家族,以及帝国三方势力的关系,并稍微提到了姐妹会,其他势力就没怎么提到。
尤其是关键的转折点,张震饰演的岳医生,原着中有着绝不可能背叛的设定,电影中的反转就有些模棱两可。
这就是改编的另一大难点,讲太多怕观众消化不了,讲太少又体现不出原着的宏大魅力。
还能怎样呢。只能希望续集能够有更多展现。
电影的时长和庞大的原着本身就不契合。
丹尼斯·维伦纽瓦已经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文字和电影语言的有机融合,可故事始终是没法讲完。
《银翼杀手2049》 是脱胎于原着和原版电影的全新原创故事,故事是完整的,主角K有着完美的情绪曲线。
《沙丘》 却只是一个史诗序章,观众期待着主角保罗复仇,然而结局却只是树立了他成为救世主,担起责任的决心,爽点没能出来。
所以整部电影的观感就是,极致的视听体验让人沉浸其中,整个人充满力量,但就是找不到地方发力宣泄,只能是憋着。
还好 《沙丘》 并没有丧失一部电影所拥有的主题表达和角色弧光。
保罗在片中经历了一个预知未来,恐惧未来,再到直面未来的过程,观众可以体会到这救世主真没那么好当的。
而主题和 《降临》 有点相似,保罗预知了未来,不同的是他不确定未来的具体细节,只是大概知道自己是救世主。
经历了家族灭门惨案,他才真正地成长起来,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
最重要的是,灵魂角色保罗算是初步塑造起来了。
《沙丘》 只是一个开始。
或许英雄之路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平坦。
史诗传奇往往不会只局限于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