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专家,谨慎对待无科学依据说法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6日16时,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应急管理局、四川省**局在震中泸定县磨西镇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通报,此次**已造成66人遇难,另有15人失联。

鉴于灾情严重,*务*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Ⅲ级。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专家,谨慎对待无科学依据说法

9月6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震后受损的房屋。(图片来自中新社 张浪摄)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等救援力量迅速反应,投入抢险救灾。据《解放军报》9月6日报道,驻川某集团军勤务支援旅派出200名官兵,携带救援装备火速挺进震中,展开救援。四川省军区组织官兵、民兵近300人抵达受灾较为严重的燕子沟镇、冷碛镇,立即展开废墟搜救、转移安置、帐篷搭建等工作。武警四川总队近400名官兵以摩托化机动和徒步相结合的方式,从两个方向挺进震中,于5日15时许抵达受灾严重的磨西镇、得妥镇,分多组就地展开救援。西*军区川藏兵站部出动炊事挂车、运输车等抢险救援车辆12台,近百名官兵携带帐篷等生活物资赶赴灾区,为一线救援人员提供保障。

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震中摩西镇,森林消防员在河上架起一条“生命通道”,救援人员背着受伤群众过河。(中新社发四川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截至5日16时,应急管理部已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100余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50人,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中心(中国安能)98人、31台套装备,救援直升机1架赴**现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在道路方面,318国道天全至泸定段发现3处断道,217省道石棉至泸定段发现2处断道,目前正在抓紧抢通。震区附近农村公路受损严重。通信方面,**累计造成退服基站289个,累计光缆受损55公里,通信中断业务影响人数3.5万户,已抢通恢复基站7个,无通信全阻乡镇。

另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几天震区有雨,需密切关注震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专家,谨慎对待无科学依据说法

部分网友对于“旱震理论”的讨论。(社交媒体截图)

在此次四川泸定县**发生前,中国南方地区出现高温干旱现象。因此,有人在网上提出“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还引用了“旱震理论”。

今年9月1日,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微信公众号“贵州地灾防治”曾刊载题为《话题: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测?》的文章,称“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撰写的国别体着作《国语》中记载:周幽王二年(前780年),泾、渭、洛三条河川枯竭,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发生**,岐山发生崩塌。

文中提到,这次**造成的破坏很大,司马迁《史记》记载说西州三条大江大河都发生了断流,岐山甚至发生了山体滑坡和塌方。

到了现代社会,中国地质学家耿庆国开始系统研究大旱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旱震理论”。他认为,“凡发生过6级以上大型**的区域,在**发生之前的1~3年间,往往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干旱灾害。干旱的地域越广、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那么之后所发生的**强度就会越大、破坏力也越强。”

专家:尚无科学定论,不能标签化、简单化

对此,中国**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表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数十年来,中国的**预报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出现了很多方法和理论,这其中,有不少理论都存在争议,很多争议理论至今都没有定论,这也是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常见现象。

对于耿庆国的理论,孙士鋐表示,这一理论本身有较为复杂的研究指标、研究要素和研究方法,不能就用一句“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来标签化、简单化理解,更不能在一次**发生之后来过分放大传播这句话,在**预报领域,也不能以一种气象事件来简单进行**预测预报。

“首先这个理论研究的是严重干旱与七八级强震的关系,不是说跟五六级的这种**相关;其次,干旱有地域的前提条件,不同地区的干旱和**无法简单联系。”孙士鋐称。

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于干旱和**的关系尚无定论,但孙士鋐称,“有一点我认为是可以肯定的,即我们感受到的气候变化和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肯定有关联。”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专家,谨慎对待无科学依据说法

9月6日,四川泸定,森林消防救援人员徒步赶赴受灾村寨。(中新社发四川森林消防供图)

对于**发生的规律性研究,孙士鋐表示,**在空间上具有相对集中性的特征,**在时间上也有相对的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

“比如,一个时段集中在四川地区,一个时段集中在甘青地区,一个时段集中在华北地区等等,从全球来看,还有环太平洋**带、欧亚**带等等。就是说,在某一时段内,某一区域可能会集中出现,我们说四川**多发,也只能说它在一段时间内多发,我们说华东华南**较少,但也不能保证未来一百年,这一地区就肯定不发生**。”

孙士鋐说,从**研究来说,这种规律性现象较为明显,但是要想科学解释这些规律性现象,目前依然比较困难。

灾难面前不必忙着当“预言家”

泸定**发生后有网友发出“旱震理论”称**可预言。(短视频截图)

此次四川泸定发生**之前,四川乃至整个长江流域,遭遇了罕见的高温干旱,当时有很多网友担心,这是不是大震要来的预兆。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发出历年来大旱之后就有震灾的长图,预言**将要发生。是以,泸定的**刚刚发生时,网络上就有很多“预言家”,转发自己此前的发言,证明自己成功预测了**,享受不明真相的网友的吹捧和赞叹,却忽视了推测和预测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事实鸿沟。

有**学家表示,如果将统计的时间拉长,“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准确率就会显着下降,据中国**局**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永仙统计,从1900年到2013年,我国共发生了142次六级以上大**,其中大震之前四年内为旱区的情况仅为79次,比率为56%。如果以**中心不一定是大旱中心来算,110多年里大旱共发生了1297次,而1到3年后发生大震的情况为119次,仅为9%。可见,统计推断的可靠性受到样本容量、统计机制和指标定义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还很难成为一个可靠的科学预测方法。

但是**预测最重要的就是高度的可靠性,预报不准不但会引起民众不必要的恐慌,还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损失。如果只就单一条件去进行**预测,并将之作为真理深信不疑,那么就已经脱离了科学的本质。

对此,《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发表评论称,灾难骤袭,家园倾塌,生灵受苦,关注和关切是必要的,但大可不必“中彩票”一般兴奋地翻出转发的“旱震理论”,来印证自己说得有多么准确。对于灾难而言,这既不科学,也不庄重。无形中消解了受灾区的人们当下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更会加重他们不幸的感受,在逝者家人的伤口上撒盐。

其实,很多人对**预报的关注,对“旱震理论”的认同,也只是对灾区表达担忧和牵挂的一种方式。但越是紧要关头,越要相信科学,理性思考我们能够为灾区多做一些什么,而不是忙不迭地当**“预言家”。(完)

综合中新社、央视新闻、《解放军报》、《楚天都市报》等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高飞3号"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my/tech/8gavRnB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