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近日,由新华社瞭望智库主办的“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优势与挑战”闭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为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詹文龙认为,科技创新必须解决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即使在基础科研领域,科研人员也需要“接地气”,做研究的时候要考虑一定的经济性。
詹文龙表示,科技创新应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一开始就要考虑经济因素和市场竞争力,并将这种价值导向贯穿整个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做得出来,还得用得上。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领域,民营科技企业能够结合丰富的场景需求,具有独特优势发展技术和产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胡志坚指出,民营企业是市场选择出来的。只有保持创新,企业才能够存活下来。民营企业具有与生俱来的创新优势。民营科技企业要做大做强,需要经历不断竞争、不断淘汰,需要不断降低交易成本,允许创新中出现一定的失败。
胡志坚还表示,在当前国际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型民营企业要眼光长远,视及世界,勇于担当,抓住机遇科技创新,抢占信息化的战略制高点。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耕耘,推动数智技术赋能各行各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晓东看来,只要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有利于激发原始性、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有利于推动国家创新进步,则民企的科技创新行为应该得到大力支持。
陈晓东说,创新之路荆棘满布,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失败”也是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对此,相关部门、市场各方要尽力营造民企创新氛围,建立容错试错机制。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