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松妍
大量科学证据显示,生命早期是生命全周期健康的机遇窗口。出生后至满2周岁阶段,是生命早期1000天关键期的核心时段。婴幼儿时期乃至此后的学龄前阶段,科学喂养和良好营养是儿童近期和远期健康的重要保障。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2022)》(以下简称《指南》)于日前正式发布。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副司长沈海屏指出,此次发布的《指南》聚焦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明确了喂养准则,为家庭科学育儿提供了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希望通过《指南》颁布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家庭母乳喂养的意识和行动力,帮助家庭做好儿童从母乳喂养到家庭膳食的良好过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健委食品司营养处处长徐娇如是说。
《指南》是全社会的育儿教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要决策推动儿童健康事业由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要开展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今年又印发了《“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从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和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等方面综合施策,对婴幼儿营养健康关键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徐娇表示,国家卫健委积极落实相关工作,一方面做好婴幼儿营养健康的保障,坚持倡导母乳喂养工作,从政策层面和标准层面积极推进母婴健康的相关建设和实施。成立了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下设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健康专业委员会,立项0—3岁婴幼儿喂养指南和营养评价标准,于去年制修订并实施婴幼儿配方食品系列标准。组织开展了婴幼儿的健康主题系列科普宣教活动,指导婴幼儿营养健康科学喂养,保障婴幼儿的食品质量安全。同时,加强孕产妇营养干预与指导,现阶段正在积极指导各地加强临床营养专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为不同生理时期女性提供营养状况评估、咨询与指导等服务,在做好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基础上,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孕期营养包干预方案,印发了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的相关标准,立项孕前和孕期妇女营养筛查和评价指南等,加强孕妇营养健康指导,尽量将干预的端口前移,提升母婴营养健康水平。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介绍,《指南》是给妈妈及其他家庭成员、职业工作者的礼物,或者说教材。“《指南》可以提高我们的实践工作能力,最大程度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要。《指南》中有很多具体的操作规则或者操作技能,这些都是理论加实际的,可为家长和职业工作者提供良好参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配餐方面。在孩子生长发育阶段,如何保证他(她)的健康,是有很多技术需要去学习的,我们希望把成熟的经验教给大家,保证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为了帮助广大群众科学合理地喂养婴幼儿,使每一位儿童都能健康生长和发育,中国营养学会遵循“充分循证依据,结合中国实际,参考国际建议”的原则,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充分考虑当前婴幼儿喂养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婴幼儿营养科学研究成果修订完成《指南》,包括《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以及配合使用的图示。
分阶段科学喂养为儿童健康提供保障
“婴幼儿喂养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这一时期是生命早期1000天的重要阶段,科学良好的喂养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为其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沈海屏谈到,倡导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免疫活性物质和水分,能够满足0—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全部营养,任何婴配乳粉都无法替代。母乳喂养对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降低母婴患病风险,改善母婴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命早期是人体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基于最合理的营养和生活因素,可帮助其最大程度减弱疾病发生风险的积累。”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做了一个比喻,如同小树的枝条,如果在其稚嫩时出现了弯曲,到树枝粗壮时很难再有挺直的可能。汪之顼介绍,《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包括6项准则: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生后1小时内开奶,重视尽早吸吮;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适当补充维生素D,母乳喂养不需补钙;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并由他们帮助作出决定;定期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这其中,尤其要重视母乳喂养。“对婴儿来说,母乳甚至可以超越一般食物的概念,它不但能为婴儿提供营养物质,还能给婴儿更全面的帮助。”汪之顼说。
对于7—24月龄婴幼儿,适时的辅食添加比较重要。“满6月龄后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可以持续保障婴幼儿能量供给和营养素补充,如果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种类不足,将明显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贫血、低体重,生长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等健康问题。”沈海屏说。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主任医师盛晓阳介绍,《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提出6条准则: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重视动物性食物的添加;尽量少加糖和盐,油脂适当,保持食物原味;提倡回应式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此外,沈海屏表示,要鼓励2岁以上婴幼儿自主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自主进食,与家人同桌吃饭,尝试丰富多样的食物,可以促进婴幼儿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有利于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促进儿童情感、认知、语言和交流能力的发展,降低偏食挑食的风险。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曾果介绍,《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提出5条核心推荐:食物多样,规律就餐,自主进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合理烹调,少调料、少油炸;参与食物的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经常户外活动,定期体格测量,保障健康成长。
1、新生儿出生之后可能有一些妈妈没有母乳,会临时吃几天奶粉,这样会影响后续母乳喂养吗?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苏宜香:
出生就喂食婴配乳粉,这是绝对不推荐的。一方面,吃婴配乳粉的孩子之后想再重新母乳喂养就会非常困难,所以出生以后一定要让婴儿吸吮妈妈的乳汁。不要担心24小甚至48小时以内没有乳汁出来会有什么问题,婴儿出生时已经在他身体里储备了能量。另一方面,不建议出生以后吃婴配乳粉是因为新生儿肠道黏膜发育不完善,肠道菌群没有建立,肠道的屏障功能差,这个时候进入肠道的大分子物质,有可能通过肠黏膜间隙进入身体。如果在出生的最早阶段喂食了婴配乳粉,其中的牛奶蛋白质分子就有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婴儿身体,导致牛奶蛋白过敏的启动。而母乳中的蛋白质,与婴儿自身属于同源蛋白质,不容易引起过敏。相比而言,牛奶蛋白质是异源性蛋白质,引起过敏的风险远远高于母乳蛋白质。
2、辅食添加时间何时为好?是不是也要根据宝宝的生理需求来判断?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秘书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振宇:
要坚持完全母乳喂养6个月满180天,母乳提供了婴儿这个阶段必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可提供强大的保护作用。到了180天以后,母乳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的能量和营养素需求,这时候可开始添加辅食。有研究显示,4—5月龄添加辅食和6月龄相比并没有任何益处,过早添加辅食,如4个月以前添加辅食可能会增加超重肥胖等一系列风险,还可能会增加类似于胃肠不适等问题,所以要坚持6个月再开始添加辅食。
3、为什么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要在数日后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这个“数日”怎么理解?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
《指南》里提出,出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很多人有一个疑问,“数日”到底是几日?孩子出生之前在妈妈子宫里生活时会通过妈妈获得一定的维生素D并且储备下来,因为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孩子出生以后身体当中有一定维生素D储备。维生素D的基本来源途径是接触阳光、皮肤合成,新生孩子的母乳中维生素D不足,所以出生以后仍需靠皮肤接触阳光来获得维生素D。但是现在人们养育孩子的环境基本上接触阳光的机会不多,如果出生以后不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供应会出现相对短缺。孩子出生以后,母亲喂养比较从容、比较容易做到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补充维生素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