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承悰,妇科领域的仁心医者」

「肖承悰,妇科领域的仁心医者」

肖承悰与祖父母合影。

肖承悰与**合影。

肖承悰,1940年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祖父系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京城四大名医之首萧龙友。萧氏妇科第三代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首席专家,京城妇科泰斗。她幼承庭训,投身杏林,坚持中西医并重,从事中医妇科临证逾半个世纪,学验俱丰,愈人无数,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妇科领军人才。

1940年的一天,京城四大名医之首的萧龙友迎来小孙女的诞生。

此后的20年里,孙女在祖父萧龙友的言传身教和殷殷期望之下,顺利走上了中医之路。并在日后逐步成长为一名中医妇科圣手,擎起燕京萧氏妇科的旗帜。

她,就是如今已82岁高龄却依然躬耕在临床一线的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肖承悰,患者眼中亲切又直爽的“侠女婆婆”。

听祖父的话,坚定地走上中医之路

作为萧龙友的嫡孙女、萧氏妇科的第三代传承人,肖承悰(萧姓后简化为肖)的人生受祖父影响可谓至深至远。

肖承悰从小在祖父身边长大,和祖父有20年的人生交集。她出生时,祖父已经70岁高龄,但这之后的岁月正是萧龙友为中医药事业拼搏奋斗的黄金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萧龙友主动把别号“息翁”改为“不息翁”,表示内心愿景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转变。恰如萧龙友所言:“新中国诞生,万事欣欣向荣,中医亦感枯木逢春,予焉能息?”肖承悰就是在这段流金岁月里,看着祖父为中医药事业奋力建功,内心悄然植下了中医的种子。

在肖承悰记忆中有两件小事,让她感慨祖父的心是始终跟国家、跟人民连在一起的。萧龙友是靠前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有次参加**宴请,回来后他拿着一个红苹果递给十几岁的肖承悰,跟她说:“这是*产*的恩情,要感谢党,一定要对党、对国家一心一意。”那时的人大代表每月有50元的补贴,萧龙友曾嘱咐自己的长子萧世琛(肖承悰的大伯父)联系相关机构,希望将这笔钱还给国家,后来因返还无门,萧龙友便用这笔钱买了一辆双喜牌自行车送给孙女肖承悰,并对她讲:“这是我作为人民代表的‘报答’,你必须好好学习,将来要好好学中医!”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1954年,萧龙友在靠前届全国****发言时,提出设立中医学院、培养中医人才的提案,该提案随后被采纳并付诸实践,我国于1956年先后成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开启了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的时代。那一年肖承悰正读初三,但萧龙友已在内心为她“填”好三年之后的高考志愿,期待她步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神圣殿堂。

高考前,肖承悰原本给自己制定的学业规划是先学西医,再西学中,走中西医并重的路子,但父亲萧璋嘱咐她务必要“听爷爷的话”,先学中医。1959年,也就是萧龙友去世的前一年,肖承悰如祖父所愿考上了北京中医学院。6年大学期间,肖承悰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课程以及较为完整的西医课程,还有幸跟随秦伯未、任应秋、刘渡舟、颜正华、董建华、王绵之、程士德、印会河、陈慎吾、赵绍琴、李介鸣、祝谌予、施汉章、孔光一、周信有等中医大家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功底。

“做人要品德正直,行医要心正意诚”

“小时候,祖父除了常对我讲解一些医学知识和经验外,讲得较多的还是医者仁心和医乃神圣之业的道理。他说,做人要品德正直,行医要心正意诚,医疗技术是有限的,但对病家的爱和责任心是无限的、无条件的。”肖承悰每每回忆起祖父,这些教导都言犹在耳。她也曾多次撰文回忆祖父,并敬称其为“先生”,平淡质朴的文字中厚植深情与敬重。

在肖承悰记忆中,祖父一直是性情极为平和的人,唯一一次见祖父“发脾气”的经历,令她至今记忆尤深。那天下午祖父像寻常一样外出出诊,临走之前留意到门口不远处的大槐树下蹲着一位妇女,当时没有多想,到了傍晚回到家时,发现那个妇女还在大槐树下蹲着,蜷缩着身子似有不适,走上前去询问才知对方因为腹泻严重几近虚脱。祖父当时又急又气,用手杖重重地戳地几下,跟管事发脾气道:“她从早晨到现在一直在这蹲着,为什么没人过来问问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关心一下她?”随即便将这位妇人请进家中,为其把脉开方,施医送药。几天后,肖承悰又目睹这位患者痊愈后亲自登门向祖父致谢。长大后,尤其是走上中医之路以后,每每回忆起祖父这次“发脾气”的经历,肖承悰都感触至深,原来这就是医者仁心。

肖承悰工作后也和祖父一样亲近患者,同情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据肖承悰的学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汤玲回忆,有一次她跟随肖承悰老师出门诊,从山东乡下来了一位带着小米等土特产来看望肖老的年轻人,经肖老解释,才知这年轻人正是当年在萧龙友家干活的阿姨的孩子。萧家当年虽然家境优渥,但萧龙友常教育后代,待人不论贫贱富贵都应一视同仁,而且要同情帮助,因此肖承悰在之后数十年的岁月里一直和这家人保持着联系,并时常给予关爱和照顾。

当被问起祖父对她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时,肖承悰毫不犹豫地说:“是低调淡泊,是心正意诚,这是我们的家风。”萧龙友曾凭借精湛的医术获赠匾额无数,但却从不将这些荣誉高调挂起,而是放在不起眼的角落,甚至将匾额留作修补家具之用;他爱好收藏文物却不据为己有,在遗嘱中嘱托家人将其收藏的140余件珍贵文物悉数捐与北京故宫博物院。2011年,肖承悰把祖父留传下来的保存完好的道光、咸丰、民国3个年代的阿胶全部无偿捐献给在山东省东阿县的中国阿胶博物馆,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阿胶,距今已有176年的历史,极有可能是现存可考证年份最老的阿胶。肖承悰的父辈还曾把现位于北京金融街的老宅也无偿捐给了国家。

亲切直爽,患者眼中的“侠女婆婆”

“侠女婆婆”这个称号,是多年来患者朋友们“亲颁”给肖承悰的。

她不求回报,只为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

据肖承悰回忆,20世纪60年代她在农村参与巡回医疗,常常骑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车把上挂着手术包,大梁上还载着同事,赶到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炕头上为患病的妇女看诊。那时候条件艰苦,但她却从没有委屈和抱怨,甚至还苦中作乐。近些年,在坚持出门诊的间隙,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肖承悰还坚持下基层义诊,甚至远赴西南、西北贫困地区为妇女患者服务,不辞劳苦,更不计任何报酬。

她待患者如至亲,真正地为患者着想。

肖承悰传承祖父之风,常以药王孙思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之言为训导,诊病不问贵贱贫富,极为认真详细,每每开具处方时总是再三斟酌,既要疗效好又要药价廉。“肖老的方子小、用药精、疗效好,价格还不贵,她总是尽可能地为患者着想,药效差别不大肯定要用便宜的药,这一点很难得。”曾经跟师侍诊于肖承悰身边,如今已经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的孔军辉如是说。

她真诚幽默,诙谐的谈吐令患者情志舒畅。

在门诊,肖承悰常常用她的真诚、幽默化解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她诙谐的谈吐时常引得在场的医患捧腹大笑。“我觉得当今社会的妇女很不容易,生育压力很大。作为妇科大夫要关心、疏导、爱护她们,千万不能使她们再郁闷了。”肖承悰认为让患者情志舒畅,以情治情是很重要的,患者克服了恐惧心理之后,其依从性会非常好,进而能够收获极好的诊疗效果。

她侠骨柔肠,为女性患者仗义执言。

身为女性,肖承悰对自己经诊的妇科患者自然更加理解、同情和关爱。在门诊,她常常为女性患者仗义执言,有人说她“刀子嘴豆腐心”,她却不以为然:“我是性情中人。有些妇女来就诊,婆婆给的压力特别大,或者做丈夫的不讲理,我就说他们两句。另外有的妇女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明明是男性的生理问题,她还往自己身上揽。有时候那些丈母娘带着过来(就诊),就给我使眼色,把女婿叫过来让我说说他,那我就只能‘刀子嘴’了。”她用一颗真诚的心驾驭直率的语言,再加上精湛的医术,令患者和家属们心服口服地“受教”,也让本来严肃的诊室多了几分欢声笑语。

肖承悰就是这样直爽、开朗,她常言自己说话“不会拐弯”,但面对患者,她始终牢牢记着祖父“心正意诚”的教导,纵使世事人情复杂,亦始终不改其简单的心性和善良的本色。

继往开来,做好燕京萧氏妇科的擎旗人

2021年9月,燕京萧氏妇科被确定为北京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果说祖父萧龙友是燕京萧氏妇科的开山鼻祖,那肖承悰就是萧氏妇科名副其实的擎旗人。萧氏妇科在中医界产生的广泛影响,离不开肖承悰在中医妇科领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耕耘。

自1965年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东直门医院工作,肖承悰57年来始终没有离开中医妇科临床一线。她全面继承燕京萧氏妇科“和合灵动”的学术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环路制化理论。在临床上,她继承传统不泥古,开拓创新不离源,打磨出一个个承古宜今、疗效显著的临床验方,建立了妇科病全系列、全周期诊疗体系,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期间,肖承悰更是亲力亲为,承上启下,为传承、发扬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尤其是在教学、教材、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极大贡献。她曾担任《现代中医妇科治疗学》(2004年5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妇科学》(2004年4月学苑出版社)、《中医妇科临床研究》(2008年首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卫生部规划研究生教材)、《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2009年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书主编,以及《中医妇科学》(2008年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审。

在传承祖父萧龙友深厚学术思想和50余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肖承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她治疗妇科疾病提倡“以和为贵”,创立治肾五法、调癸理冲安任法、通调胞脉等基本治疗法则,收获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与此同时,肖承悰还不断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西医发展前沿的理论和技术,不断丰富和发展妇科疾病辨证论治的内涵,系统总结了萧氏妇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创新发展了燕京萧氏妇科学术流派。她和**们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北京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等平台,通过著书撰文、学术交流、科研教学等,对萧氏妇科进行继承和弘扬。

即便为传承祖父萧龙友的学术精粹和宝贵经验、为发展建设萧氏妇科付出了如此多的心血,已经耄耋之年的肖承悰依旧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肩上的责任让她不敢停下来。2021年1月9日,京城萧氏医馆开业典礼暨燕京萧氏妇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东城区金宝街8号京城萧氏医馆举行。会上,作为京城萧氏医馆主要发起人之一的肖承悰,深情回顾了祖父萧龙友的生平事迹,并表示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和爷爷感情太深了,建这个医馆,既是我对他的怀念,也是一种传承中医的决心与承诺。”京城萧氏医馆以继承发扬萧龙友的学术思想和诊疗体系为主线,以燕京百年萧氏妇科流派为特色,以医教协同为路径,致力于为患者带来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并为中医药名家学术思想传承、中医药特色文化传播以及临床专业人才培养作出新的探索。

全副身心扎在临床,传承中医毫无保留

萧龙友治学踏实勤奋,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晚年时曾说:“我将以不息为时习,锲而不舍才能得到真理实学。虽然有人说我老了,而我自己不觉得,再能活多少年是不知道的,假使我能再活多少年,我就要再学多少年。”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祖父的这些言行举动被肖承悰看在眼里,内化于心,并成为她多年来不暇功名利禄,一心只系患者,全副身心扎在临床的根本动力。

受祖父的影响,肖承悰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学习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热情。身为一名中医,她并不拘泥于中医的知识和治疗手段,而是一直不断更新自身的现代医学知识。“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就得不停地学习。从患者那里也能学,比如说患者从协和医院、301医院、北医三院来的,她说在这些医院接触过的一些新的检测方法和治疗方案,对于其中不懂的,我就马上记下来并且去研究学习。在带教中也是学,跟患者也是学,教学相长,医患相长。”肖承悰向自己的患者和学生“学习”起来,也是心正意诚如赤子。

多年来,肖承悰先后培养出百余名来自海内外的*家级传承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等,学生涉及妇科、诊断、内分泌、心理学、肿瘤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岐黄学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中医人才、北京市名中医等高层次人才。“我这辈子,一为患者,二为学生。”这是肖承悰勤劳耕耘、诲人不倦的真实写照。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方面,她可谓鞠躬尽瘁,毫不吝啬、毫无保留地向学生们传授自己的治疗经验与心得,为的是能让学生们成为惠泽一方的好医生。出诊时,虽然患者较多,但只要有机会,肖承悰就会耐心细致地向学生们讲述疾病相关知识,很多时候甚至不辞辛劳地从最基础的医学知识讲起。

对于中医传承和带教,肖承悰的观点很是通透。“我觉得传承,一个是传承医德医风,一个就是要传承医术。我临床50多年,自己揣摩了一些临床经验,而且到耄耋之年,就更应当把医术毫无保留地传下去,不然记忆越来越不好,还怎么传?”除了自己的入室**,对于一些到东直门医院妇科实习或者规培的学生,肖承悰也会耐心地给他们讲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一区副主任医师陆义芹曾有幸跟随肖承悰学习中医妇科数年,肖承悰将其深厚的中医妇科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倾囊相授。“肖老师熟谙中医辨证论治本领,临床经验丰富,对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等多种妇科临床疑难杂症研究深入,创立了很多名方,临床运用疗效非常好。”这不仅是陆义芹对老师的评价,也是很多同门的心声。好的医技医术授之于人,可以造福更多患者,这正是传承的意义所在。

萧氏妇科有位“侠女婆婆”,她示人以真诚直率,待人以侠骨柔情,用自己精湛的医术谱写着一段段悬壶济世、杏林春暖的故事。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8月4日3版 记者孙学达)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ClikeWa"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tech/8Uq1n7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