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训长展示无人机操控 刘训长看着门口堆放的大堆玉米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熊玉伟 实习生 李若辰文/图
他是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生,大学期间开始创业,毕业两年就已拥有千万资产。
他就是商丘市虞城县乔集镇六庄村种粮大户刘训长,为了实现大学时期的理想,他怀揣着满满的情怀回乡种地,却因决策偏差导致前四年一直亏损。他改变策略,果断扭转经营方向,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在城市混得风生水起时,却毅然回到农村,他为何如此抉择呢?
怀揣千万资产,他从城市回到农村
刘训长是商丘市虞城县乔集镇六庄村的种粮大户,目前他已流转土地1731亩,加上没有流转合同(农民短期流转)的土地,他实际种植的土地已达2000亩。
“我2004年在河南师范大学读本科,2008年毕业。”刘训长介绍,他入学第二年就开始了创业,当时的他开了一家书店。
“仅靠卖书也挣不了几个钱,那时候录音机比较流行,书店除了卖书外,还卖磁带等大学生常用的产品。”刘训长说,在开书店的过程中,他发现劳动部门有很多职业技能培训,而这些培训证书对大学生就业又很有帮助。
刘训长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之后,积极与劳动部门配合,开始对大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那时候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还有很多政策支持,税收减免、房租减免。”刘训长表示,他在毕业后的两年里,一直从事开书店和培训工作。由于学生对技能证书的旺盛需求,他的培训业务一直不错。
2010年,刘训长放弃了城市优渥的生活,带着从大学开始创业挣来的1000多万元回乡创业。
决策失误,前四年连年亏损
“因为理想和情怀,回乡搞农业种植,没有一点情怀是坚持不下去的。”刘训长说话时,取出了他刚回乡时的名片,在名片的后面画着一幅复杂的导向图。
“我上学时就设计了一套做循环农业的思路,放弃城市的生活就是想实现我上学时的梦想。”刘训长表示,正是因为上学时产生的做循环农业的梦想,支撑着他走到现在,然而他现在并没有去做循环农业。
“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按照我上学时设计的思路做的,但让我连续亏损了四年,直到2014年我及时调整了思路。”刘训长表示,并不是他设计的循环农业的思路不行,而是有些条件不具备,循环农业需要大规模进行,他流转的那些土地和投入的资金,不足以支撑循环农业的规模,自然就很难挣到钱。
调整思路,扭亏为盈
发现问题以后,2014年刘训长迅速调整了经营思路,由原来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转变成专门种植粮食,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刘训长分析,循环农业的各个环节要密切相关,每个环节都要有规模化支撑,有了规模化支撑以后,就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让循环农业低成本地走下去。“虽然我没有做成,但并不是说循环农业不行。”刘训长表示,这些年,他也到很多地方学习过,在一些土地广袤的地方,循环农业做得非常不错。
其实,真正让刘训长扭亏为盈的还是传统的小麦、玉米、大豆等可以规模化种植的产业,传统产业可以进行订单式农业生产,产量比较稳定,价格波动不大,不像其他农产品一样,产量不好把握,价格更没法把握。
感悟:规模化、智能化是农业发展方向
“真正做农业,还是要规模化。”刘训长表示,2014年他转型专门种植传统小麦、玉米、大豆等基本农作物,亏损状态就发生了扭转。
由于是国家鼓励的农业生产项目,国家的扶持政策也比较多,比如会为农作物进行一喷三防,防治病虫害,而这些费用全部由国家出钱,根本不需要种粮大户承担。
通过这么多年摸索,他发现凡是国家鼓励的,又可以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高效利用智能化工具的项目,都可以长期坚持做,否则做起来都非常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