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武汉探讨“前识字”概念 聚焦幼小衔接关键问题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邓勇勤

什么是“前识字”?怎样科学开展幼小衔接?5月22日,武汉市一场跨学段、跨区域、跨职业的学前教育交流研讨活动,在洪山区实验幼儿园举行。

本场活动以“书香·书成携手,共话幼小衔接”为主题,是整体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武汉实践暨“办家门口优质幼儿园,我们在行动”走进洪山区活动。活动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洪山区教育局、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洪山区实验幼儿园和洪山一小书城路分校共同承办,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开放,观摩人数达2万余人次。

标题,武汉探讨“前识字”概念 聚焦幼小衔接关键问题

向日葵盛开的童话长廊里,幼儿用图画、符号表征班级自选的童话剧,花香、书香四溢……欣赏了大班幼儿自编自演的童话剧《小鸡海蒂回家之旅》之后,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标题,武汉探讨“前识字”概念 聚焦幼小衔接关键问题

洪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虹在致辞中表示,幼小衔接是双减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教育改革中的关键组成。本次活动聚焦幼儿园园本课程改革与创新,以洪山区实验幼儿园“三香”校园文化背景下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理念及实施路径的探索为背景,关注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从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积累出发,为幼儿园、小学双向衔接提供互动研讨交流的平台,以此推动两个学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随后,洪山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许佳静带来园本课程经验分享《“三香”校园文化背景下幼儿园博物馆课程理念及实施路径的探索》,生动地阐述了“三香”校园文化、幼儿园博物馆课程,以及童话剧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小衔接工作的架构与实施。

标题,武汉探讨“前识字”概念 聚焦幼小衔接关键问题

接下来,洪山区实验幼儿园保教主任熊蕾蕾老师带来大班语言领域活动《神奇的中国字》,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自主探究并发现汉字的秘密。孩子们通过象形字找朋友、看图猜字、图文阅读等方式发现了汉字的秘密,并运用这些方法生动演绎了班本剧《大禹治水》。幼儿用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老师们的阵阵掌声。

标题,武汉探讨“前识字”概念 聚焦幼小衔接关键问题

现场教研《漫谈幼小衔接中的“字”》由洪山区实验幼儿园教科研主任王雪萍老师主持。洪山一小书城路分校校长杜珺带领的低语组骨干教师与洪山实验幼儿园教师代表组成了幼小衔接联合教研共同体,共邀小学和幼儿园家长代表,直面难点痛点问题,带领与会者一起体验了一场有深度的教研活动:聚焦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关注学习品质,基于儿童视角探索促进幼儿前识字经验形成的有效策略,让家长和老师们不再谈“字”色变。

专业引领环节,武昌区教研员胡慧老师指出:实幼博物馆课程具有完整、丰富和系统的特点。幼小共研有关“前识字”的经验方法给了大家很多借鉴与启发,“储字罐”的方法不仅是储字,更是“储学”,是对未来人生的储备,是从“博物”到“博学”的体现。青山区教研员胡秀玲老师指出:本次活动选题切入幼小衔接的重点、难点,幼小衔接的关键第一在“度”,把握幼小衔接的度,第二在“术”,强调方法,突破困境的关键在于要解决家长的痛点问题,提高课程质量和游戏质量;第三在“悟”,教师要回归儿童视角,用自己的专业影响他人,守住底线,不盲从。

标题,武汉探讨“前识字”概念 聚焦幼小衔接关键问题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张敏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本次活动有大胆突破,对幼小衔接中的敏感、焦点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富有研究精神。

“幼小衔接既要找不同,也要找规律。”张敏表示,幼儿在“三香”校园文化中浸润成长,在激活的情境中润育书香,体现了课程的多重整合,不同主体的多元互动,幼儿在人机、人书、幼幼间的多样体验中激发对文字的兴趣。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探索更多有效促进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策略,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守护幸福童年。

(图片由洪山区实验幼儿园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只喜欢天空"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news/8qk7B0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