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林姿辰 每经编辑:文多
国内疫苗市场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统计,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在2020年时已占据全球疫苗市场份额的31.7%。在创新型疫苗的可及性增加、政府政策利好及疫苗接种意识增强的推动下,预计2031年达到3835亿元。
其中,二类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是中国疫苗市场主要增长动力,但近年却陷入纳入价高难降、接种率停滞的难题。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应晓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国内二类疫苗市场国产供应加速、入局厂商变多,其采购可以参考药品集中采购的做法,通过治理纠正市场失灵,进而形成有效谈判与竞价,最终降低价格、提高接种率。不过,产品的非同质性、市场准入障碍和有效竞争的缺乏,是三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应晓华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二类疫苗普及率低,疫苗集采或是解法
国内的疫苗被分为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两类。
一类疫苗由政府采购\免费向公民提供,主要面向6周岁以下的儿童,目前包括14种疫苗,可以预防15种疾病。 二类疫苗需要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面向人群的年龄范围更广,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流感疫苗、水痘疫苗、HPV疫苗、肺炎疫苗等 。
北京大学方海教授团队此前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除乙型脑炎疫苗的接种率为87.7%,2019年中国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均超过90%;另一方面,非免疫规划疫苗中普及率*高的水痘疫苗的接种率仅为67.1%,13价肺炎疫苗的单剂次和三剂次接种率、三价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率仅为个位数,分别为7.7%、5.1%和1.8%。
近年,国内新生儿出生人数下滑,一类疫苗市场规模逐渐收缩,二类疫苗在疫苗厂商的利润构成中占比越来越高,市场也在急速扩张。这一方面源于接种率存在提高空间,另一方面则源于二类疫苗的高价。以WHO建议纳入但国内尚未纳入免疫规划的四种疫苗为例,二价HPV疫苗的自费价格约为319—1331元/剂次,PCV疫苗(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约为487.5—698元/剂次,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约为78—648元/剂次,轮状病毒疫苗(RV疫苗)约为168—280元/剂次。
应晓华认为,高昂定价是二类疫苗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大部分人健康水平、减轻医疗系统负担,国内亟需合理的制度设计以提高这些疫苗的可负担性。
被纳入免疫规划是最直接的解法,但考虑到目前循证决策机制的程序限制,数十种二类疫苗在短期内被一起纳入免疫规划的可能性不大。更何况,由于不同地方财政状况有差异,由地方财政出资进行二类疫苗补助和推广的可行性相对受限;此外,根据现行法规,医保基金大规模介入二类疫苗推广的可能性同样不高。
因此,应晓华认为, 较为可行的策略是形成类似药品集中采购的疫苗集采 ,通过“以量换价”促使疫苗厂商主动降低疫苗价格,从而提高二类疫苗接种率;而且,中标规则、约定的成交数量、参与投标厂商数量等,都会影响降价效应。
疫苗实现集采面临三大挑战,HPV疫苗已率先“打样”
2018年11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通过,这意味着国内药品进入“提质降价”时代。近年来,国家组织集采9批374种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超50%。
如果想把“集采”这一方式完全套用到疫苗采购上,应晓华认为, 还存在产品的非同质性、市场准入障碍和有效竞争缺乏这三大挑战。
对 “产品的非同质性” ,他解释道:这是指针对不同厂商生产的同一品种疫苗,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其原因是二类疫苗还没有与“药物一致性评价”类似的质量评价标准。
“市场准入障碍” 又是指什么?据介绍,二类疫苗的厂商需要通过地方招投标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但由于目前国内疫苗采购均为“只招不采”,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需求量,各家厂商的最终消费额仍取决于自身的营销策略,因此厂商主动提供低价的动力不足。
在我国开展集采以前,药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但一致性评价和医疗机构报量等环节,最终绿色了药品集采的“三大挑战”。
值得期待的是,改变正在发生。3月22日,江苏政府采购网显示,万泰生物二价HPV疫苗以单支86元的价格中标,不足百元的价格首次出现。这标志着地方采购推动二类疫苗降价取得显著成效。另一边,广东在2022年开始为全省21个地市的适龄女生免费提供二价HPV疫苗接种——这是全国首例。从形式上看,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二价HPV疫苗的采购谈判、采购合同签订,采购的疫苗将逐级分发至各辖区接种点。
“重视政府与学校等公共组织在接种中的作用、针对重点人群(适龄女学生)展开集中接种和实施竞争性采购,这都是广东省HPV民生工程带来的启示。”应晓华说。
省际联盟采购或是未来趋势,但目前还未出现苗头
据应晓华观察,目前省(自治区、直辖市)际联盟采购的苗头还没有完全出现,针对二类疫苗的国家集中采购在短期内更难出现。
以广东省为例,其调整招标模式的主要驱动力源于天时、地利、人和。具体来说,随着HPV疫苗等健康议题的社会关注度逐年攀升,各地政府将这些议题加入民生实事项目的可能性不断提高,其中广东省的经济水平相对较高,有更多资源可用于尝试新招标模式。
应晓华认为,对于同样满足这三方面条件的地区,借助政府实事项目推进二类疫苗采购的可操作性均较大。由于不同区域的财政力量不同,各地在推广二类疫苗时,可能会面临不同的需求和挑战,因此采购疫苗的品种和剂型会随之有所差异。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区域性差异,目前已在药品或医疗耗材集采中得到验证的区域联盟模式,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执行难度相较国家集中采购也低很多。
“为了真正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国家层面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支持和推广。否则,地方政府可能只能局限于执行现有的实事项目。”应晓华表示,目前地区疫苗集采主要通过实事项目推动,这需要财政部门、疾控中心、教育部门等多方共同参与,即“财政出资+竞争性采购”。但他认为, 未来真正有潜力的可能是另一种出资模式——“财政/其他方式垫资+竞争性采购” 。对此,他进一步诠释道:例如在中西部等经济条件较弱的地区,可以由政府发文,通过地方疾控中心组织采购,并尝试筹集一笔中转金或垫付金,以此支持疫苗集中采购,等疫苗款回收后再结算。
“财政出资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分担个人二类疫苗的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财政出资形成一种垫资机制,促进竞争性采购。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疫苗价格,从而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和接种率。”应晓华说。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