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涉嫌给顾客分类标签?某知名女装品牌及商场方对此作出回应

去服装店买衣服,还能被销售人员贴上难听的标签?这件事情发生在了服装品牌MAX&Co。作为奢侈品牌Max Mara旗下的副牌,MAX&Co品牌定位面向年轻时尚的都市女性群体,产品价格普遍在1000~10000元之间。

4月23日,一位消费者在大众点评留言评价表示,江苏南京金鹰世界商场的MAX&Co.服装品牌店员错将“顾客维护表”发给消费者。该表按月划分,标记了对进店消费过客户的评价, 其中有“实力一般”“喜欢还价”“有钱”“很胖”等消费习惯和个人评价标签

在留言评论中,该女士气愤地表示门店的致歉毫无诚意,竟然 称文档所写内容并非来自MAX&Co门店,而是不小心打开了同事发过来其他公司的文档,“这种解释简直是把消费者当傻子” ,该女士吐槽。

员工涉嫌给顾客分类标签?某知名女装品牌及商场方对此作出回应

据南方都市报,记者致电南京金鹰世界商场,对方表示事情确实发生了,商场内部已经有处理意见,跟上述投诉人已取得联系并做出赔偿,至于跟品牌方的沟通细节不方便透露过多。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Max Mara集团靠前次被曝在保护消费者信息数据上翻车。

早在2021年的央视“3·15”晚会中,就有记者揭露有监控摄像头暗藏人脸识别功能,这些看似保护安全的监控实际上会在消费者不知情、未授权的情况下,搜集了大量人脸信息,涉嫌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而使用了该款人脸识别功能监控摄像头的门店,就有Max Mara品牌位于上海港汇恒隆的门店。

据界面新闻报道,彼时Max Mara回应称,该摄像系统“经证实仅为客流量统计设备”,且“所有在门店所拍摄的图像资料在当晚会被自动删除”。应商场业主要求,Max Mara暂停使用(移除)这些设备。

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趋势下,品牌通过顾客购买的产品、浏览过的信息等标签化个人喜好,推送其可能感兴趣的产品已经是消费品行业中盛行的营销路径。

但即便如此,导购用个人视角对顾客体貌特征、性格特点及收入水平进行评价的行为已经触犯了职业底线。这不仅是对顾客的不尊重,也是对其销售潜力的自我钳制。

对于以消费者为中心且主打中高端消费高溢价的奢侈品牌而言,销售人员的这种行为,确实在专业程度上仍有长足进步空间。

编辑 |孙志成 杜恒峰

校对 |刘小英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南方都市报、界面新闻等

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最宝贝的李福乐"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news/8jU600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