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小学校园对中原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与实施

探讨中小学校园对中原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与实施

中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类型丰富,是中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近年来,河南省各地立足于地方资源优势,坚持以文化“两创”为引领,深入挖掘中原音乐文化的时代内涵,使之不断呈现出新气象、新活力。在这种背景下,则需要将目光投向中小学校园,发挥中小学生与中原音乐文化的地缘性优势,通过开设主题课程、举办专项活动等多种形式,让中小学生亲近和了解中原音乐文化,成为新的准传承人,实现个人素质提升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双赢。

一、中原音乐文化融入中小学校园的必要性

靠前是传承和发展中原音乐文化的需要 。作为历史悠久,且诞生于人民生产和劳动生活中的中原音乐文化,“人”是其传承和发展核心要素。中原大地的中小学校园中,绝大多数师生都是河南本地人,与中原音乐文化有着天生的地缘性和亲近性,自幼对其耳濡目染,正是传承这门文化的最佳人选。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专项活动开展、融入多类学科等,可以为中原音乐文化的当代传承开辟出新的渠道和基地,在广大师生的努力下实现这门文化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发展。

第二是构建和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无形财富,而只有结合学校的地域优势、发展历史、文化环境、教育理念等精心提炼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形成特色校园文化,才能使其特有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探索中原音乐文化与中小学校园文化耦合发展,可以在中小学校园中营造出浓郁的中原音乐文化氛围,并在此基础上朝着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成为新时代河南省各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所在。

第三是推动和实现三全育人的需要 。在最近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中,对中小学多类学科均提出了新的学科核心素养,如音乐学科中的“文化理解”,地理学科中的“地理情感”,历史学科中的“家国情怀”,*治学科中的“责任意识”等。推动中原音乐文化在中学校园的传承,可以将课堂学习和生活阅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 弥补教材的不足之处,两者融合形成合力, 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

二、中原音乐文化在中小学校园传承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价值取向 遵循教学原则

中原音乐文化的中小学校园传承,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以科学的价值取向和教学原则为基础,方能保证这项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价值取向方面,引导中小学生学习中原音乐文化,主要目的有二:靠前是引导中小学生认知、了解和感受中原音乐文化。这一专项学习和体验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鲜活而长久的印记,今后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素质的提升,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复现和强化这种印记,并逐步成为一种文化责任意识,成为新的中原音乐文化传承者。第二是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原音乐文化与音乐、历史、地理、*治等多个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会通过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一系列探索活动,对于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两项功效既是中原音乐文化所独有的,也是这项活动基本价值取向所在。在教学原则方面,则需要把握住地域性、适宜性和实践性三项原则。地域性是指应选取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中原音乐文化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出中小学生与中原音乐文化的地缘性优势;适宜性是指学习内容和程度要与中小学的心智发育程度、知识和技能水平相契合,程度适宜;实践性是指要尊重中原音乐文化的实践性特点,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以亲身参与方式进行学习,继而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二)融入现有课程 开展专项活动

在中原音乐文化全面融入中小学校园的进程中,将其与现有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无疑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既可以充分保证学习效果,也可以减少对各项教学资源的索取。比如在与音乐学科的融合中,中原音乐文化中的民歌、民乐等,都可以作为现有教材内容的重要补充。在与历史学科的融合中,可以从音乐史的角度切入,安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九千余年,是已知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也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在与地理学科的融合中,则可以重点感受不同的地域环境下音乐形式、内容和风格上的差异。在与*治学科的融合中,则可以从该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意识”切入,让学生认识到传承和发展中原音乐文化的必要性,并树立起文化责任意识。可以说,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寻找切入点,中原音乐文化就一定可以与现有学科的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专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中原音乐文化有更加直观和深切的体验。比如可以在校内举办中原民歌或民乐的专场演出、开展某一类音乐非遗的田野采风活动、成立中原音乐文化社团或工作室等。这些专项活动的举办,可以起到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效果,为创造性**与创新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选择内容 创新教学形式

首先,在内容方面,可以将中原音乐文化按照学习方式的不同,分为欣赏、表现和创造三大模块。欣赏模块主要以聆听为主,辅以音乐作品的讲解。内容包含中原各地代表性的民歌、民乐、戏曲等,由此让学生对中原音乐文化形成整体性感知。表现模块主要以学生通过演唱、演奏、创编等形式,表现出他们对中原音乐文化的认知和感受。具体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如民歌新唱、古曲新弹等,旨在培养学生将内心体验和情感进行外化的意识和能力。创造领域则是鼓励学生以多元化形式,全面参与到中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中,比如改编或新创声乐和器乐作品、以中西不同乐器分别演奏民歌和民乐、对现有乐器的形制进行革新等。另一方面,在教学形式方面,面对中原音乐文化这一全新的教学资源,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而是要采用更多科学、灵活的新模式。如主题活动模式。教师可以选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材料收集、演奏或演唱练习、表演准备等,最后进行集中展示。整个过程均由学生*或以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师仅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和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探索和创造的成就感,这对于他们今后成长和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四)加强师资建设 营造良好氛围

在多数学生之前未曾全面接触和学习过中原音乐文化的情况下,教师专项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便得到了凸显。特别是与中原音乐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中原音乐文化走进校园的价值和意义,应主动进行自学,并积极参加学校或地方文化、教育部门开展的专项培训活动,旨在短时间内充实起这项知识和技能体系。学校则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人走进校园,给校内教师提供观摩和学习的机会。只有教师有意识地自我提升,才能为主动运用筑牢基础。同时,引入中原音乐文化的另一项重要目的在于,要形成特色化和品牌化的校园文化。所以校方也要在校内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比如在音乐教学中构建切题的教学情境、定期开展与中原音乐文化相关的专题活动、在校内以多种形式对中原音乐文化进行展示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原音乐文化并不是古老和陌生的,而是就在身边。由此推动学生文化认同的生成,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综上所述,文化以“人”为最关键、最核心的传承要素,中原音乐文化也不例外。而中小学校园和中小学生,在时间空间、文化背景、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是最佳的人选。让他们尽早接触和了解中原音乐文化,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这门文化的认同,对于他们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目前,相关的融合活动已经在河南省多地的中小学校园中蓬勃开展,下一步还需要将这项活动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让中原音乐文化之花在更多中小学校园中绽放,并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作者:杨燕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副教授)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Raintou"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news/8ggvnnnB.html